康滇裂谷充填序列关键层位定年、沉积地质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发布时间:2020-10-27 12:13
   康滇裂谷发育于扬子古陆西南部,是华南乃至全球新元古代裂谷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寒武纪基础地质研究中普遍关注的“热点”大地构造单元。为优化康滇裂谷充填序列年代地层对比框架,重塑构造古地理格局,揭示裂谷时空发育规律及其地球动力学环境,笔者综合运用同位素年代学、地层学、沉积地质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基础理论、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样品测试和综合分析对康滇裂谷开展了年代地层学、沉积地质学、盆地构造等多学科、多维度的综合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1.川西甘洛地区苏雄组与开建桥组界线处获得苏雄组英安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802.0±7.0 Ma,表明苏雄组均属于青白口系上部。2.德昌地区之开建桥组划分为以陆源碎屑岩系为主的下段和以火山岩系为主的上段。首次获得上段底部熔结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778.7±6.2Ma,证实德昌地区开建桥组上段属于南华系,而下段则属青白口系。这一锆石U-Pb年龄为裂谷充填系跨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3.德昌盆地开建桥组和滇中盆地澄江组关键层段沉积相研究表明,辫状河沉积是盆地充填系的主体。这些辫状河沉积岩系中发育的大型斜层理位态野外实测结果及其玫瑰花图解证实,古流向(沉积物扩散方向)主体指向东,表明物源区处于裂谷之西,进一步论证了裂谷主体走向为南北向的认知。4.砂岩骨架颗粒成分统计结果表明,德昌地区开建桥组绝大多数样品点数据落在稳定克拉通或者稳定的基底区域,极少数样品落在再旋回造山区域,说明开建桥组地层物源主要来自稳定的克拉通或古老基底,而不是来自安第斯型岩浆弧。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同时期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讨论了康滇裂谷形成的板块构造环境。5.基于以上新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资料,论证了康滇裂谷的构造区划方案:自北而南划分成苏雄盆地、德昌盆地和滇中盆地三个伸展盆地,进而讨论、总结了康滇裂谷的时空发育特征和构造古地理演化阶段。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P597;P548
【部分图文】:

裂谷系,华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1第1章绪论1.1研究现状和科学问题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曾经出现过Columbia超大陆(2100~1500Ma),Rodinia超大陆(1050~750Ma),和Pangea泛大陆(350~165Ma)三次超大陆的聚合(LiZXetal.,2008)。其中,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在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占重要地位(张传恒,2007)。我国扬子板块存在着大量与Rodinia超大陆早期裂解有关的岩浆岩和沉积岩,主要表现为多个裂谷盆地共存的古地理格局。华南新元古代裂谷充填岩系是震旦系地层之下、四堡造山不整合面以上的一套地层,盆地格局表现为地垒、地堑式构造的次级盆地构成(WangJetal,2003)。1.1.1研究现状康滇裂谷系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现今呈南北向延展(图1-1)。主要由苏雄组、开建桥组、列古六组和澄江组、陆良组、牛头山组及其它时代相同的地层单元组成。苏雄组由中酸性火山岩和约占火山岩总量1/10的基性火山岩组成。开建桥组、澄江组主要以陆相碎屑沉积岩系为主,底部或/和上部发育玄武岩、流纹岩等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列古六组以砾岩、泥岩夹凝灰岩为主。裂谷系地层底部最老年龄晚于820Ma,覆盖在华南四堡造山不整合面之上,顶部与震旦系地层不整合接触。图1-1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构造简图(引自LiZXetal.,1999)康滇裂谷系的研究最早始自1963年。张盛师首次在四川甘洛县阿兹觉乡开建桥附近

技术路线图,剖面,薄片,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6图1-3技术路线图1.3工作量基于以上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计划,于2019年01月10日—26日,在川滇地区开展为期14天的野外地质工作。完成以下主要实物工作量:1)详细研究了3条剖面:①四川省西昌市黄水乡黄水-赵家沟剖面;②四川省德昌县麻栗乡老鹰沟剖面。③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古埂村澄江组剖面。2)采集岩样共95块。3)实测斜层理等沉积构造共97组。4)拍摄野外地质照片117张。室内完成的工作主要有:1)镜下粗砂岩薄片观察以及岩石骨架颗粒统计分析53件。2)镜下观察熔结火山凝灰岩、熔结火山角砾岩以及英安岩薄片共4件。3)岩浆锆石样品测年2件(测点数49个)。4)野外实测97组斜层理的水平矫正以及3幅玫瑰花图的绘制。5)绘制相应地质图件20幅。1.4取得的新认识通过野外剖面实测以及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分析和数据处理、镜下薄片观察和统计以

位置,地质,硬面,自然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8第2章区域地质2.1研究区的位置与交通详细研究区地跨四川、云南两省,跨度较大,其地理坐标范围是:24°27′N~29°08′N,102°51′E~102°42"E,分别位于四川省甘洛县、西昌市以及下属德昌县的交界处以及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纵跨整个康滇裂谷(图2-1)。区内交通便利。G5、G8511两条高速、铁路将详细研究区联通,各区内硬面公路可达绝大多数自然村,主要剖面均可驾车直达。图2-1研究区交通位置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卓皆文;江新胜;王剑;崔晓庄;伍皓;熊国庆;陆俊泽;江卓斐;;川西新元古代苏雄组层型剖面底部豆状熔结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5年04期

2 高林志;尹崇玉;丁孝忠;王泽九;张恒;;华南地区新元古代年代地层标定及地层对比[J];地球学报;2015年05期

3 高林志;尹崇玉;张恒;唐烽;丁孝忠;王约;张传恒;;云南晋宁地区柳坝塘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对晋宁运动的制约[J];地质通报;2015年09期

4 卓皆文;江新胜;王剑;崔晓庄;伍皓;熊国庆;陆俊泽;江卓斐;;川西新元古界开建桥组底部沉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2015年01期

5 崔晓庄;江新胜;王剑;卓皆文;伍皓;熊国庆;陆俊泽;邓奇;江卓斐;;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充填序列及演化模式: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J];沉积学报;2014年03期

6 武昱东;王宗起;罗金海;程家孝;闫全人;张英利;王师迪;;滇东北东川下田坝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14年06期

7 程佳孝;罗金海;武昱东;韩奎;王师迪;;滇东北下田坝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14年03期

8 卓皆文;江新胜;王剑;崔晓庄;熊国庆;陆俊泽;刘建辉;马铭珠;;华南扬子古大陆西缘新元古代康滇裂谷盆地的开启时间与充填样式[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12期

9 李怀坤;张传林;姚春彦;相振群;;扬子西缘中元古代沉积地层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08期

10 崔晓庄;江新胜;王剑;卓皆文;熊国庆;陆俊泽;邓奇;伍皓;刘建辉;;滇中新元古代澄江组层型剖面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奇维;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基性脉岩成因及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吕锋明;四川省冕宁地区苏雄组火山岩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2 季雷;扬子西缘凉山地区中下元古界碎屑锆石年代学及构造意义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刘贤;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上古生界物源分析及意义[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8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58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6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