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海山区海盆沉积物有机碳累积速率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9 13:46
   海洋碳汇作用是大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仅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也是元素循环的重要驱动力。本研究以中国大洋48航次西北太平洋典型海山区海盆沉积环境调查为基础,对西太平洋海山区海盆沉积物有机碳累积速率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深入研究。沉积环境为有机碳埋藏提供了重要条件,本区各站位沉积物pH呈弱碱性,为7.42~7.65;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总体水平较高,范围在205~365 mv,均值318±30 mv,表层沉积物处于弱氧化的环境;沉积物干密度介于1.76~2.32 g/cm~3,均值2.11±0.17 g/cm~3;沉积物孔隙度介于71.93~81.31%,均值为74.83±3.28%;沉积物类型为黏土质粉砂/细粉砂,平均粒径介于6.30~7.76?,粒度频率曲线分布集中,表明处于稳定的弱水动力条件,分选中等~较差。沉积物有机碳库特征表现为:有机碳含量介于0.22~0.51%,总均值为0.36±0.07%,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整体减小的趋势;δ~(13)C_(org)介于-26.85~-21.16‰,总均值为-23.49±1.28‰,随深度加大呈现整体降低的变化趋势;TN含量在0.07~0.08%间,随深度增大,TN含量呈降低趋势;δ~(15)N介于6.88~9.20‰,均值8.50±0.56‰,随深度基本保持恒定;C/N介于3.61~5.11,均值4.66±0.40,表层11 cm沉积物有机氮累积速率为0.36 gN/m~2/ka。有机碳累积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水平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西太平洋海山区海盆沉积物有机碳累积速率为1.60±0.11 gC/m~2/ka,以中部偏西海区的有机碳累积速率最高;从北向南,TOC(%)值逐渐增大;研究区净初级生产力均值为50.89±3.18 gC/m~2/a,由北向南逐渐递减;沉积物质量累积速率均值为0.49±0.09kg/m~2/ka,由北到南是逐渐减小的整体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有机碳累积速率的因素可分为水层与沉积层的环境因子和地形因子。本区有机碳累积速率与沉积物质量累积速率和平均粒径正相关,与水深、有机碳含量、氧化还原电位负相关。整体而言,西太平洋海山区海盆有机碳累积速率和净初级生产力转移效率低于东太和赤道太平洋海区,全区平均约有0.0031%的净初级生产力埋藏下来。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X145;P736.21
【部分图文】:

示意图,有机质,沉降,过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硕士学位论文5总体而言,海洋生物泵引起的有机质沉降与埋藏过程示意图见图1-1。图1-1有机质的沉降与埋藏过程示意图(引自Rullktter,2006)1.2.3海洋沉积物有机碳累积的控制因素研究近几十年来有机质循环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至今仍处于争论之中的是海洋沉积物中有机质积累和保存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什么?(HedgesandKeil,1995;Rullktter,2006;Lalonde,etal.,2012;Eglinton,2012)。影响生物有机碳泵过程的各个环节控制着有机碳在海底沉积物中累积量和速率的最终结果。据此,以下因素对深海沉积物有机碳累积的控制作用不容忽视。(1)初级生产海洋表层生物生产力决定着到达海底沉积物的颗粒有机物通量(Koblents,etal.,1970;Babu,etal.,1999)。印度西海岸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上覆水体

技术路线图,速率,海区,影响因素


绪论12分析。对西太海山区海盆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并估算和阐明有机碳累积速率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与周围海区有机碳累积速率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得出东西太平洋海区有机碳累积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图1-2技术路线图

海山,西太平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硕士学位论文13第二章研究区域概况2.1研究区地质概况西太平洋海山地形起伏剧烈,有独特的深海生态系统。在这数百至上千公里长的海山链上分布着很多座深水海山和盆地(图2-1);北部是马尔克斯-威克海山(Marcus-WakeSeamounts),西南部是麦哲伦海山链(MagellanSeamounts),东南部为马绍尔群岛(MarshallIslands)。西太平洋海域的海山年龄介于65~150Ma之间,均为白垩纪以来多期岩浆活动所形成,海山按形态构造因素分为平顶型海山和尖峰型海山2类(朱本铎等,2011)。图2-1西太平洋海山区分布图(引自邓义楠等,2019)麦哲伦海山链发育的海山均为平顶型海山,海山水深1500~6000m,通常由1个大型主体海山和1个伴生海山构成,海山顶部发育大规模的山顶平台覆盖较厚的第四纪有孔虫砂和钙质软泥;海山山坡呈上陡下缓的形态,地形陡峭。马库斯-威克海山是由多热点的板块间运动、板块构造作用和断层活动共同作用形成的,均与白垩纪地幔岩浆大规模喷发有关。白垩纪后期,这些海山与太平洋板块一起穿过赤道,向北移动到现在的位置(Zhao,etal.,20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坤杰;何树平;陈芳;廖志良;王金莲;邓希光;;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海域沉积物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成因[J];地质学刊;2015年02期

2 蒋宇轩;邢磊;张海龙;姜一晴;赵美训;;海洋沉积有机物质的降解及其模式[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4年04期

3 吴金浩;刘桂英;王年斌;徐雪梅;宋伦;;辽东湾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J];沉积学报;2012年02期

4 徐建;郑玉龙;包更生;吴学文;张恺;金肖兵;;基于声学深拖调查的海山微地形地貌研究——以马尔库斯-威克海岭一带的海山为例[J];海洋学研究;2011年01期

5 卢龙飞;蔡进功;包于进;李从先;杨守业;范代读;;粘土矿物保存海洋沉积有机质研究进展及其碳循环意义[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9期

6 杨群慧,周怀阳;中国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近表层沉积物生物扰动作用的过剩~(210)Pb证据[J];科学通报;2004年21期

7 陈建林,马维林,武光海,初凤友,高水土;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与基岩关系的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4年04期

8 李学刚,宋金明;海洋沉积物中碳的来源、迁移和转化[J];海洋科学集刊;2004年00期

9 袁华茂,吕晓霞,李学刚,李宁,孙云明,詹天荣,宋金明;自然粒度下渤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J];环境化学;2003年02期

10 马红波,宋金明,吕晓霞,袁华茂;渤海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及其在循环中的作用[J];地球化学;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路波;25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海洋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吕文哲;海岸带至深海典型海洋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

2 刁明亚;夏季南黄海海域颗粒有机物和浮游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0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60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a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