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应激相关物质的荧光寿命成像与分子机制研究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R318;O657.3
【部分图文】: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第1章引言1.1活性氧与氧化应激概述1.1.1活性氧的简介活性氧物质(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是一类具有高氧化活性分子。自由基或者离子的总称,这些物质是由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由氧分子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成。其主要包括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OH),次氯酸(HClO),单线态氧(1O2),以及脂质过氧化自由基(ROO)等[1-3]。图1-1.线粒体ROS的产生与转换[4]。线粒体是细胞产生活性氧的主要场所,细胞内90%以上的氧气均在线粒体呼吸链中消耗,其中又约有1%~2%的氧气被转换为ROS[1-4]。具体而言,氧气分子在线粒体呼吸链上得到所泄露的一个电子形成O2–,由于O2–的不稳定性,很容易通过自发突变或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被进一步转换为H2O2(O2–+e-+2H+→H2O2)。接下来,一些金属离子如亚铁离子(Fe2+),亚铜离子(Cu+),进一步和H2O2发生芬顿反应,产生OH(H2O2+Fe2+→OH+OH-+Fe3+;H2O2+Cu+→OH+OH-+Cu2+)。另外,还有部分H2O2会与髓过氧化物(MPO)反应生成HClO。所产生的很多自由基也特别容易与被谷胱甘肽(GSH)所清除,而H2O2则容易被过氧化氢酶(Catalase)或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催化转变为水[1-4]。事实上,这些ROS的转换远不止所叙述的这些,因为细胞内物质太过于繁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一些对ROS选择性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响应速度快的分析方法。本文将从常见的电化学法,表面增强拉曼法,化学发光法,荧光分析法进行详细介绍。1.1.3.1电化学检测法电化学分析法是根据电化学原理和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电化学都是将试样溶液以适当的形式作为化学电池的一部分,根据被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将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转化为一种电学参量加以测量[19,20]。这些电参量包括电极电势、电流、电阻、电容以及电量等。由于其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测量方式多样,仪器设备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ROS及其相关物等的分析检测[21-23]。此外,结合微电极,电生理等技术,电化学分析方法可以适用于活体的实时在体分析,无疑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电化学在检测领域的发展,也为各类生命学研究奠定了厚实基础[20-23]。Zhu[24]等人利用远距离氧化法,在1-十八烷硫醇(ODT)自组装单分子层改性的超疏水金表面上对OH进行了的特异性探测(图1-2)。与铁粉催化的芬顿反应相比,该装置输出的OH速率可以通过紫外光的强度和/或照射时间,TiO2薄膜的表面积和/或厚度等因素来控制,这将有助于量化基底对OH的实际响应量。同时,这也是首次通过电化学阻抗法在光催化体系中建立了一种高效灵敏的OH检测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内霉素(LPS)介导的细胞ROS/RNS爆发过程中OH的检测。该研究不仅为测定与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的活细胞产生的OH和其他ROS提供了方法学依据,而且为电化学阻抗光谱法检测生物小分子开辟了新的途径。图1-2.ODT自组装单分子层改性的超疏水金表面上对OH检测装置示意图[24]。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此外,该课题组还首次利用氨基三乙酸/组氨酸标签物能够促进SOD的电子传递的特点,进一步将相应物质固定在碳电极表面,开发了对O2–检测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低检测限,宽检测区间和良好的重现性等优点的生物传感器,并成功地监测了大鼠脑缺血与再灌注过程中脑内O2–动态变化[25]。此研究为基于氨基三乙酸稳定微电极的ROS体内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关于氧化应激和其他生理和病理解析。Hu[26]等人首次利用镀碳纳米电极作为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尖端穿透活细胞,实时独立测量局部四种ROS/RNS(H2O2,ONOO–,NO2-,NO)的浓度和变化。研究发现,乳腺癌细胞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相比展示了大量的ROS与RNS,并且正常细胞在DAG-lactone作用下激活蛋白激酶C(PKC)会引起ROS/RNS的爆发,揭示了PKC与氧化应激之间的联系。此外,该探针还可以检测囊泡等其它亚细胞结构内的ROS/RNS,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合适的分析平台,还可以充分早充当期肿瘤的诊断工具。1.1.3.2表面增强拉曼法(surfaceenhancedramanscattering,SERS)SERS依赖于分子吸附到某些粗糙的金属表面如金,银,铜等产生明显增强的拉曼散射,增强因子通常有104~106,由此可以对极低浓度的物质进行检测[27,28]。目前表面增强拉曼主要的增强机理有两种,物理增强和化学增强,基于此人们也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高增强因子的基底材料用于ROS的检测。图1-3.双仿生功能SERS基底材料用于H2O2检测示意图[29]。Yu[29]等人报告了一种简便,经济,环保的方法,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双仿生功能(超疏水和过氧化氢酶样活性)SERS基底材料(图1-3)。事实上,他们利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原阳;潘珊珊;;活性氧介导氧化应激在心血管应激及运动中对心肌线粒体和自噬作用的新进展[J];体育科学;2015年05期
2 吴建春;徐静;殷晓聆;方媛;钱俏红;李雁;;中草药调节活性氧抗肿瘤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04期
3 郭文旭;张忠敏;关亚新;;氧糖剥夺上调活性氧介导SH-SY5Y细胞Parthanatos死亡[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4 隋成华,周明华;基于神经网络原理的荧光寿命成像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5 张潇;林丹樱;牛敬敬;刘雄波;张娇;于斌;张炜;屈军乐;;基于交替下降条件梯度的低光子数荧光寿命分析[J];中国激光;2020年02期
6 王岩;赵羚伶;陈同生;许改霞;Artem Pliss;Tymish Y.Ohulchanskyy;Paras N.Prasad;屈军乐;牛憨笨;;利用基于扫描相机的荧光寿命成像显微技术研究细胞周期[J];中国激光;2011年03期
7 刘超;周燕;王新伟;刘育梁;;荧光寿命成像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年11期
8 李东旭;许潇;李娜;李克安;;时间分辨荧光技术与荧光寿命测量[J];大学化学;2008年04期
9 杨丽珍;张国刚;;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J];医学与哲学(B);2013年05期
10 张海光,陈晓亮,王德春;氧化应激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玲玲;高精度荧光寿命成像方法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李兰兰;广谱活性氧清除性纳米粒的构建及其防治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2019年
3 薛玉冬;碱性介质电化学高级氧化体系活性氧调控及催化氧化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年
4 李秀壮;巯基化合物和姜黄素类似物作为铜反应体和铜载体介导的癌预防活性、构效关系和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屈明玥;番茄红素拮抗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及分子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6 王冲;线粒体动态管化介导线粒体网络形成[D];清华大学;2015年
7 蔡洁;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内毒素所致氧化应激及肺部炎症的抑制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8 王金;氧化应激对猪肝脏转录组表达特征和肉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9 毕师诚;人参皂苷Rg1提高氧化应激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免疫应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10 杜亭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衰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洲;氧化应激相关物质的荧光寿命成像与分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
2 李珺;单分子荧光寿命成像及动力学测试系统的搭建和调试[D];河南大学;2016年
3 顾兆泰;超分辨荧光寿命显微方法及系统[D];浙江大学;2013年
4 孟筝;新型铂纳米簇的制备及分析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5 鞠明泽;多通道荧光寿命检测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6 李家欢;含α,β-不饱和酮结构片段的氨基二硫代甲酸酯衍生物抗肿瘤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7 谢亚辉;近红外活性氧物种荧光识别染料的合成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8 梁晓玉;基于活性氧响应的聚合物纳米疫苗递送系统的构建及评价[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9 李秋颍;RBOHD的919位谷氨酸调控脂多糖诱导产生活性氧的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19年
10 王伟欢;油菜钙依赖蛋白激酶2(BnaCPK2)调控活性氧积累的分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64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6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