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体测量学的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的人类生物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05:21
   为研究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体质特征及遗传学特征,研究组于2017年8月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与精河县对443例(男性217例,女性226例)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成人与239例(男性112例,女性127例)新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成人进行了60项身体指标、18项人体组成成分指标的测量和12项观察指标的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u检验、卡方检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均以有上眼睑皱褶、无蒙古褶、鼻根高度中等型、鼻背侧面观直型、鼻基部水平型、圆形耳垂、上唇皮肤部高度中等型、薄唇出现率最高。(2)与新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相比,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头更宽、额更宽、耳更宽,头较短、容貌面较低、形态面较低。(3)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均为高头型、超狭面型;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多为中头型;土尔扈特部多为圆头型、狭鼻型。(4)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均为长躯干型、宽肩型、宽骨盆型;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为宽胸型;土尔扈特部为中腿型、超中等型身高。新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与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相比男性骨盆更宽,上肢较窄,手较窄,女性身高更低,肩更窄,肱骨径更窄。(5)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与土尔扈特部围度值男性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土尔扈特部女性头水平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均大于察哈尔部女性;随年龄增长,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成人腰围随年龄增大,大腿围随年龄减小;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围度值与北方族群最为接近,其围度特征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特征。(6)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女性肩胛下皮褶、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值较土尔扈特部女性小;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成人髂嵴上侧皮褶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新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男性肱三头肌皮褶、髂嵴上侧皮褶随年龄增长而减小,女性小腿内侧皮褶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新疆蒙古族察哈部、土尔扈特部皮褶厚度值与北方族群最为接近,其皮褶厚度特征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特征。(7)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男性总体平均体型值为5.0-5.5-1.0,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总体平均体型值为6.3-5.1-0.7,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新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8-5.5-1.1,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土尔扈特部女性平均体型为6.3-5.5-0.8,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表现为身体线性程度都不高,骨骼肌肉比较发达,身体肥胖程度较高。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与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体型值最为接近,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8)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男性水分率低于土尔扈特部,右下肢脂肪率高于土尔扈特部;女性总肌肉量、水分率低于土尔扈特部;随着年龄的增长,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成人生理年龄、内脏脂肪等级均增大。(9)根据体脂率与BMI判断肥胖标准,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与土尔扈特部成人均属于肥胖,且男性内脏脂肪均为超标。女性内脏脂肪正常。(10)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体质特征均与西藏藏族、新疆乌孜别克族接近,其体质特征具有北亚族群特征。(11)20个族群中,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凸型下颏出现率、鼻梁凸型、有耳垂出现率处于较高水平,尖型发际出现率处于中等水平,卷发出现率处于较低水平。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与内蒙古蒙古族察哈尔部、内蒙古蒙古族和硕特部、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最为接近,其头面部遗传特征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特征。(12)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卷舌、翻舌的出现率在19个族群中属于高水平,尖舌的出现率属于中等水平。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与内蒙古蒙古族和硕特部、喀左县蒙古族、杜尔伯特部蒙古族、内蒙古蒙古族察哈尔部、阜新蒙古族、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最为接近。(13)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右型利手、交叉臂出现率在20个族群中处于高水平,右型扣手出现率处于中下水平。3项不对称行为特征中,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与喀左县蒙古族、内蒙古蒙古族和硕特部、内蒙古蒙古族察哈尔部、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阜新蒙古族、黑龙江蒙古族杜尔伯特部接近。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为北亚类型体质特征,并与北方蒙古语族较为接近;遗传学特征显示,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与内蒙古蒙古族察哈尔部、内蒙古蒙古族和硕特部、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较为接近,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特征。
【学位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Q983
【部分图文】:

土尔扈特,蒙古族,察哈尔,族群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0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HeshuoMongolianinQinghai57.895.151.935.527.926.6青海撒拉族SalarinQinghai55.789.346.133.326.125.0西藏藏族TibetaninXizang57.596.552.935.828.026.0贵州侗族DonginGuizhou56.290.347.333.626.324.4贵州布依族BouyeiinGuizhou55.084.945.632.024.523.4贵州水族SuiinGuizhou55.887.246.032.926.025.1广西壮族ZhuanginGuangxi55.590.051.933.128.925.9云南汉族HaninYunnan56.291.050.635.027.225.5图1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及其他族群男性围度均数聚类分析Figure1Clusteringanalysisofmeangirthofmaleinchahar,turhuteofMongolianinxinjiangandotherethnicgroups表30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及其他族群女性围度均数(cm)Table30Theaveragefemalecircumferenceofchahar,turhuteofMongolianinxinjiangandotherethnicgroups(cm)族群Ethnicgroups头水平围Horizontalheadcircumference平静胸围Chestcircumference大腿围Thighcircumference小腿围Calfcircumference上臂围Bicepscircumference前臂围Maximumforearmcircumference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ChaharMongolianinXinjiang56.093.352.834.628.024.6新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TurhuteMongolianinXinjiang58.098.252.536.030.527.9内蒙古蒙古族察哈尔部ChaharMongolianinInnerMongolia55.294.753.635.728.224.4内蒙古蒙古族土尔扈特部TurhuteMongolianinInnerMongolia55.090.250.934.326.423.4云南傣族DaiinYunnan54.086.550.132.425.523.5

土尔扈特,蒙古族,族群,察哈尔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云南蒙古族MongolianinYunnan54.384.044.232.324.823.1内蒙古蒙古族巴尔虎部BaragMongolianinInnerMongolia55.892.354.435.827.829.8新疆乌孜别克族Uzbekinxinjiang55.387.748.633.726.924.7新疆维吾尔族Uyghurinxinjiang54.078.244.532.323.022.5新疆锡伯族XiboinXinjiang55.185.251.335.129.124.6内蒙古布里亚特人BuryatinInnerMongolia56.996.548.135.229.027.4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HeshuoMongolianinQinghai56.392.553.935.527.324.6青海撒拉族SalarinQinghai53.481.744.531.324.422.4西藏藏族TibetaninXizang55.691.453.234.526.923.8贵州侗族DonginGuizhou54.186.747.632.325.522.1贵州布依族BouyeiinGuizhou53.280.846.331.024.121.7贵州水族SuiinGuizhou54.584.748.432.025.022.9广西壮族ZhuanginGuangxi53.386.250.331.725.121.7云南汉族HaninYunnan54.588.150.533.626.023.2图2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及其他族群女性围度均数聚类分析Figure2Clusteringanalysisofmeangirthoffemaleinchahar,turhuteofMongolianinxinjiangandotherethnicgroups表29可知,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男性在19个族群中各项围度值均处于高水平。男性聚类分析结果,在聚合水平为5时,19个族群分为三组,

蒙古族,土尔扈特,察哈尔,族群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8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HeshuoMongolianinQinghai10.814.814.28.0西藏藏族TibetaninXizang14.317.118.610.6西藏珞巴族LuobainXizang7.610.38.86.7西藏门巴族MoinbainXizang9.211.210.17.5西藏僜人MishmiinXizang7.69.58.16.8广西壮族ZhuanginGuangxi11.112.812.410.5甘肃汉族HaninGansu8.514.614.19.6图3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及其他族群男性皮褶厚度均数聚类分析Figure3Clusteringanalysisofmeanthicknessofmaleskinfoldsinchahar,turhuteinxinjiangandotherethnicgroups表39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及其他族群女性皮褶厚度均数(mm)Table39Averagethicknessoffemaleskinfoldinchahar,turhuteinxinjiangandotherethnicgroups族群Ethnicgroups肱三头肌皮褶Tricepsskinfold肩胛下皮褶Subcapularskinfold髂前上棘皮褶Anteriorsuperiorspineskinfold小腿内侧皮褶Medialcalfskinfold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ChaharMongolianinXinjiang20.219.821.611.2新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TurhuteMongolianinXinjiang20.918.622.010.3内蒙古蒙古族察哈尔部ChaharMongolianinInnerMongolia24.028.027.023.0内蒙古蒙古族土尔扈特部TurhuteMongolianinInnerMongolia18.420.020.311.9云南傣族DaiinYunnan12.516.614.110.2云南蒙古族11.714.010.41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永贞;钢土牧尔;潘小平;;北元时期察哈尔部东迁原因及驻牧地简析[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2 聂晓灵;;察哈尔部归附后金与清朝的建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4期

3 白金昌;;察哈尔部服饰[J];草原歌声;2010年02期

4 加·奥其尔巴特;察哈尔部源流浅说[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S1期

5 欧军;潘小平;;察哈尔文化核心理念及其基本精神[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段宏广;;清代察哈尔部相关问题考略——兼论其与察哈尔驻防都统的隶属关系[J];黑河学刊;2017年06期

7 达力扎布;有关察哈尔部西迁的若干问题[J];清史研究;1997年04期

8 罗丽达;顺治元年清字记事档(十一月)满文翻译[J];满族研究;1994年04期

9 Yuki;;谭学亮[J];美眉;2019年01期

10 曹永年;;嘉靖初蒙古察哈尔部的牧地问题——兼评和田清、达力扎布的相关的研究[J];蒙古史研究;2000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慧光;蒙古族宝物故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2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乌云高娃;蒙古族非正式制度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4 崔斯琴;蒙古族动物故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莫日根巴图;古代蒙古族逻辑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7 郝亚明;体制政策与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贾宝锋;蒙古族女性盛装的服饰审美特征在工笔肖像画创作中的表现[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9 萨础拉;蒙古族当代话剧文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张欣宏;蒙古族传统家具装饰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明亮;基于人体测量学的新疆蒙古族察哈尔部、土尔扈特部的人类生物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年

2 马洁;察哈尔部传统女性头饰艺术创新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9年

3 那苏敖日格勒;蒙古族祭祀用品造型在民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年

4 赵明;蒙古察哈尔部在明清易代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5 王霞;清初察哈尔部安置和布尔尼之乱若干问题的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6 樊志强;林丹汗败亡原因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张宇铭;林丹汗及察罕浩特历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娜;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传统服饰差异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爱如娜;察哈尔民歌的民俗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冯纪儒;清代乾隆朝东迁土尔扈特部若干善后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8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88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6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