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港余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13:18

  本文关键词:象山港余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浙江省著名的水产养殖基地,象山港的水环境状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潮流作为海洋物质输移的动力基础,对水体中溶解、悬浮物质的输移起重要作用。余流的量值虽小,但它指示了水体的输移和交换情况,对物质的长期输移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研究该海域的潮余流特征,将对象山港的物质输移规律和机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将有助于解决该海域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表征水体物质输运的的余流特征分布。为研究潮汐、风场和径流对象山港余流场的影响,共给出6种计算工况,并与象山港夏季15个实测潮流站点调和分析得到的余流分布特征进行对比。选取了一个象山港中部典型点,计算了该点潮致、风生和径流-热盐余流的分布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表层潮致余流由佛渡水道下方进入湾内,与象山港主槽出流汇合后沿牛鼻水道流出(5-31cm/s)。底层流向与表层基本一致,但量值仅有表层的60%。表层风生余流方向与风向基本一致,与牛鼻水道来流汇合沿佛渡水道流出(4~12cm/s)。底层则与风向相反(2~8cm/s)。与纯风生余流相比,风生-潮致余流流向变化较大。表层径流-热盐余流在口门内流向基本指向湾外,与佛渡水道来流汇合沿牛鼻水道流出(2-6cm/s)。在底层由佛渡水道流入后分为两支,一支沿牛鼻水道流出,一支进入湾内(1~4cm/s)。与纯径流-热盐余流相比,表层纯径流-热盐余流方向与潮致余流方向一致,余流增加(4~30cm/s)。底层口门内二者方向相反,余流减弱;口门外二者方向一致,余流增加(3-25cm/s)。(2)与象山港夏季15个实测潮流站点调和分析得到的余流进行对比发现:模拟实际海况下的余流分布与调和分析得到的余流场结构特征基本一致。湾内主槽的余流沿垂向形成重力环流,口门外则以水平环流为主。(3)为分析潮汐、风场和径流在象山港余流中所起的作用,选取一个象山港中部典型点,计算了该点潮致、风生和径流-热盐余流的分布特征。统计表明:典型点夏季表层潮致、风生和径流-热盐余流平均速度的比例为1:0.52:0.32;底层比例为1:0.1:0.033;垂向平均比例为1:0.27:0.22。分析余流流速发现:潮致余流较强,风场和径流作用对象山港表层余流影响较大,底层较小,因此可以认为潮致余流是构成象山港余流的主要成分。对于余流流向,潮汐作用和潮汐-风场作用下的余流流向沿垂向基本不变,其它四种工况下沿垂向形成了重力环流。垂向环流流向沿0.4H层开始发生偏转,此后基本保持稳定。
【关键词】:余流 象山港 潮汐 风场 径流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31.2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9
  • Abstract9-13
  • 1 绪论13-21
  • 1.1 立题背景与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1.3 区域研究现状18-19
  • 1.4 资料来源、研究内容与方法19-21
  • 2 研究区域概况21-25
  • 2.1 象山港自然环境概况21
  • 2.2 潮汐特征21-23
  • 2.3 潮流特征23-25
  • 3 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与验证25-42
  • 3.1 数学模型25-28
  • 3.2 方程离散及求解28-30
  • 3.3 模型应用30-31
  • 3.4 模型验证31-35
  • 3.5 流场模拟结果35-41
  • 3.6 本章小结41-42
  • 4 余流场的计算与分析42-61
  • 4.1 研究区域实测余流结果与分析42-43
  • 4.2 数值安排43-44
  • 4.3 潮致余流44-46
  • 4.4 风生余流46-50
  • 4.5 径流-热盐余流50-54
  • 4.6 实际海况下的余流54-57
  • 4.7 各因子在象山港余流中的作用分析57-59
  • 4.8 本章小结59-61
  • 5 结论与展望61-64
  • 5.1 结论61-63
  • 5.2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9
  • 作者简历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子琅,胡建宇;福建省沿岸港湾余流的特征[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2 李玉中,陈沈良;洋山港海域余流分离和会聚现象研究[J];水利学报;2003年05期

3 陈倩,黄大吉,章本照,王敏芳;浙江近海潮流和余流的特征[J];东海海洋;2003年04期

4 陈波,侍茂崇,邱绍芳;广西主要港湾余流特征及其对物质输运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03年01期

5 李国胜,王海龙,李柏良;渤海风驱-潮致拉格朗日余流的数值模拟与季相时空变异[J];地理研究;2005年03期

6 孔亚珍;丁平兴;贺松林;;长江口邻近海域余流的基本特征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07年04期

7 王辉武;刘娜;赵昌;舒启;;2008年夏季楚科奇海余流分布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12年03期

8 董兆英;李素琼;盛晨;;珠江口余流特征初步分析[J];热带地理;1985年03期

9 汤毓祥;K. T. Tee;;潮流和余流的相互作用对潮汐余流的影响(Ⅰ.模式部分)[J];黄渤海海洋;1986年04期

10 李龙章,窦振兴,张存智;渤海海峡拉格朗日余流的数值模拟[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江文胜;;潮致余流及输运的回顾及进展[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悦;吴德星;林霄沛;;嵌套模式对渤海湾潮致余流的高分辨率模拟[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3 孔亚珍;丁平兴;;近几年长江口附近的余流变化特征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孔亚珍;丁平兴;;近几年长江口附近的余流变化特征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莫军;朱海;史德;;有关推算航法中余流估计问题的探讨[A];大连海事大学校庆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论文集(船舶通信与导航分册)[C];1999年

6 林霄沛;吴德星;鲍献文;江文胜;;渤海环流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7 杨阳;李锐祥;朱鹏利;;珠江冲淡水季节变化及动力成因[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松林;象山港物质输运特性的描述方法及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徐鹏;象山港潮及其余流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鞠莲;一般非线性河口和近海中的环流与长期输运问题的研究及其初步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刘光亮;一般非线性拉格朗日余流及潮际盐度输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毛新燕;渤海盐度的拉格朗日潮际输运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万猛;象山港余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皇甫凯龙;多岛屿深水弯曲航道三维潮流动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毕聪聪;渤海环流季节变化及机制分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王强;渤海环流的季节变化及浮游生态动力学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全祺;拉格朗日余流理论在模型海湾及象山港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郑鹏;渤海三维温盐流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寿玮玮;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水动力特征及其对物质输运的影响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俎婷婷;北部湾环流及其机制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象山港余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8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b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