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绿地植物类型及布局模式对住区微气候及热舒适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1 00:16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剧,城市的热舒适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城市住区作为居民停留时间最长,对人们健康影响最大的用地类型,其环境质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滨水住区作为最受欢迎的居住用地类型,在其建筑布局、住区内绿化形式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多探讨住区内部要素变化对住区环境的影响,较少关注住区外部滨水绿地布局及设计对住区微气候和热舒适的影响。本文以沈阳市南运河某滨水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模拟滨水绿地不同植物类型及布局模式下的滨水住区微气候状况,定量分析住区空气温度、风速、相对湿度以及热舒适的变化,对比滨水绿地不同植物类型及布局模式对住区微气候及热舒适的影响差异,研究结论如下:(1)滨水绿地不同植物类型对滨水住区微气候及热舒适的影响有差异。采用单一植物类型进行绿化时,从住区降温增湿的影响范围、程度和阻风的范围来看,种植灌木最好;从住区平均风速和阻风程度来看,种植乔木时住区阻风效果最好;从住区的整体热舒适水平、热舒适的改善程度及范围来看,种植草为最佳方案。(2)滨水绿地不同植物布局模式对滨水住区微气候及热舒...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地理位置
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7(a)(b)(c)图2-2实测场地及周边环境:(a)实测场地位置(红色标志处)(b)模拟区域(红色轮廓线内)(c)实测区域(红色轮廓线内)Fig.2-2Locationandsurroundingsofthestudyarea:(a)FieldmeasurementSite(reddot)(b)SimulatedDomain(redoutline)(c)FieldMeasurementDomain(redoutline)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夏季典型气象条件下滨水住区室外微气候的状况。根据沈阳四季气候季节划分以及《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2013)可确定沈阳夏季典型气象月(最热月)为7月(夏舒适,2017),同时结合实际的天气状况,本研究中实测日期选择2019年7月24日。研究中采用定点实测的方法,主要实测距地面1.5m高度处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水体表面温度、风速以及风向等数据。实测前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实测仪器参数见表2-2。表2-2实测仪器主要性能参数Tab.2-2Mainparametersoftestinginstruments仪器名称测试参数测量范围精度分辨率采样间隔Kestrel5500手持式气象仪温度29℃-70℃±0.5℃0.1℃10s相对湿度10%-90%(25℃)±2%0.1%10s风速0.6m/s-40m/s±3%0.1m/s10s风向0°-360°±5°1°10sCOS03XUSB温湿度记录仪水面温度40℃-80℃±0.2(25℃)0.1℃10s为了能够全面的反映城市滨水住区的微气候状况,保证实测结果具有代表性,根据地表不同的覆盖类型、太阳辐射强度、测点与滨水绿地间距离等,在研究区域内选择9个测点(图2-3)。测点详细位置见表2-3,其中测点2、4、5、8、9位于滨水绿地,测点1、3、6、7位于滨水住区内。
实测点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方滨水区街区形态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J]. 宋晓程,刘京,赵宇. 建筑科学. 2019(10)
[2]建筑布局对城市居住区微环境影响研究综述[J]. 徐结晶. 山西建筑. 2019(16)
[3]北京常见绿化植物生态调节服务研究[J]. 薛海丽,唐海萍,李延明,李新宇,郭佳,马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4]绿地对居住区热环境的影响综述及其规划策略研究[J]. 贺松.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18)
[5]上海市苏州河滨水带不同类型绿地和非绿地夏季小气候因子及人体热舒适度分析[J]. 薛申亮,刘滨谊.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02)
[6]不同容积率的城市住区风环境模拟比较分析——以赣州市为例[J]. 陈云辉,陈昌勇. 建筑节能. 2018(04)
[7]绿化类型对高密度城市住区的热环境影响研究[J]. 刘海萍,宋德萱. 建筑科学. 2018(02)
[8]某教学楼冬夏风环境模拟分析及比较[J]. 孙义刚. 建筑节能. 2018(01)
[9]哈尔滨市滨江居住小区冬季热环境实测分析[J]. 刘哲铭,赵旭东,金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7(10)
[10]基于PHOENICS的场地风环境优化——以某小学设计为例[J]. 李诗若,薛一冰. 建筑节能. 2017(10)
博士论文
[1]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对PM_(2.5)等颗粒物的干湿沉降过程及其模型研究[D]. 孙丰宾.北京林业大学 2016
[2]基于“源—流—汇”理论的城市风环境优化与CFD分析方法[D]. 曾穗平.天津大学 2016
[3]城市水体对周边局地热湿环境影响的研究[D]. 宋晓程.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4]基于规划要素的居住区热环境特征研究[D]. 李丞.清华大学 2012
[5]绿化体系对湿热地区建筑组团室外热环境影响研究[D]. 陈卓伦.华南理工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济南高层住区绿地格局对其微气候的影响研究[D]. 张菲菲.山东建筑大学 2019
[2]城市河流宽度对居住环境微气候影响与优化研究[D]. 宋丹然.华东师范大学 2019
[3]郑州市居住区绿色空间布局对风环境的影响效应[D]. 陈红.河南农业大学 2018
[4]基于CFD模型的城市湖泊温度效应变化规律研究[D]. 胡颖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
[5]不同建筑布局下植物空间结构对小区夏冬季微环境的影响及其应用[D]. 孟早霞.江西农业大学 2018
[6]西安城市街旁绿地夏季微气候设计研究[D]. 刘睿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7]与风环境协同的滨水区商业街道界面设计[D]. 高翔.重庆大学 2018
[8]城市河流对街区微气候的影响[D]. 余聪.华东师范大学 2018
[9]绿化布局对高层住宅风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 周树彬.合肥工业大学 2018
[10]基于源流理念的城市滨水区风环境优化策略研究[D]. 张东潇.沈阳建筑大学 2018
本文编号:2928827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地理位置
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7(a)(b)(c)图2-2实测场地及周边环境:(a)实测场地位置(红色标志处)(b)模拟区域(红色轮廓线内)(c)实测区域(红色轮廓线内)Fig.2-2Locationandsurroundingsofthestudyarea:(a)FieldmeasurementSite(reddot)(b)SimulatedDomain(redoutline)(c)FieldMeasurementDomain(redoutline)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夏季典型气象条件下滨水住区室外微气候的状况。根据沈阳四季气候季节划分以及《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2013)可确定沈阳夏季典型气象月(最热月)为7月(夏舒适,2017),同时结合实际的天气状况,本研究中实测日期选择2019年7月24日。研究中采用定点实测的方法,主要实测距地面1.5m高度处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水体表面温度、风速以及风向等数据。实测前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实测仪器参数见表2-2。表2-2实测仪器主要性能参数Tab.2-2Mainparametersoftestinginstruments仪器名称测试参数测量范围精度分辨率采样间隔Kestrel5500手持式气象仪温度29℃-70℃±0.5℃0.1℃10s相对湿度10%-90%(25℃)±2%0.1%10s风速0.6m/s-40m/s±3%0.1m/s10s风向0°-360°±5°1°10sCOS03XUSB温湿度记录仪水面温度40℃-80℃±0.2(25℃)0.1℃10s为了能够全面的反映城市滨水住区的微气候状况,保证实测结果具有代表性,根据地表不同的覆盖类型、太阳辐射强度、测点与滨水绿地间距离等,在研究区域内选择9个测点(图2-3)。测点详细位置见表2-3,其中测点2、4、5、8、9位于滨水绿地,测点1、3、6、7位于滨水住区内。
实测点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方滨水区街区形态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J]. 宋晓程,刘京,赵宇. 建筑科学. 2019(10)
[2]建筑布局对城市居住区微环境影响研究综述[J]. 徐结晶. 山西建筑. 2019(16)
[3]北京常见绿化植物生态调节服务研究[J]. 薛海丽,唐海萍,李延明,李新宇,郭佳,马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4]绿地对居住区热环境的影响综述及其规划策略研究[J]. 贺松.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18)
[5]上海市苏州河滨水带不同类型绿地和非绿地夏季小气候因子及人体热舒适度分析[J]. 薛申亮,刘滨谊.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02)
[6]不同容积率的城市住区风环境模拟比较分析——以赣州市为例[J]. 陈云辉,陈昌勇. 建筑节能. 2018(04)
[7]绿化类型对高密度城市住区的热环境影响研究[J]. 刘海萍,宋德萱. 建筑科学. 2018(02)
[8]某教学楼冬夏风环境模拟分析及比较[J]. 孙义刚. 建筑节能. 2018(01)
[9]哈尔滨市滨江居住小区冬季热环境实测分析[J]. 刘哲铭,赵旭东,金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7(10)
[10]基于PHOENICS的场地风环境优化——以某小学设计为例[J]. 李诗若,薛一冰. 建筑节能. 2017(10)
博士论文
[1]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对PM_(2.5)等颗粒物的干湿沉降过程及其模型研究[D]. 孙丰宾.北京林业大学 2016
[2]基于“源—流—汇”理论的城市风环境优化与CFD分析方法[D]. 曾穗平.天津大学 2016
[3]城市水体对周边局地热湿环境影响的研究[D]. 宋晓程.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4]基于规划要素的居住区热环境特征研究[D]. 李丞.清华大学 2012
[5]绿化体系对湿热地区建筑组团室外热环境影响研究[D]. 陈卓伦.华南理工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济南高层住区绿地格局对其微气候的影响研究[D]. 张菲菲.山东建筑大学 2019
[2]城市河流宽度对居住环境微气候影响与优化研究[D]. 宋丹然.华东师范大学 2019
[3]郑州市居住区绿色空间布局对风环境的影响效应[D]. 陈红.河南农业大学 2018
[4]基于CFD模型的城市湖泊温度效应变化规律研究[D]. 胡颖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
[5]不同建筑布局下植物空间结构对小区夏冬季微环境的影响及其应用[D]. 孟早霞.江西农业大学 2018
[6]西安城市街旁绿地夏季微气候设计研究[D]. 刘睿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7]与风环境协同的滨水区商业街道界面设计[D]. 高翔.重庆大学 2018
[8]城市河流对街区微气候的影响[D]. 余聪.华东师范大学 2018
[9]绿化布局对高层住宅风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 周树彬.合肥工业大学 2018
[10]基于源流理念的城市滨水区风环境优化策略研究[D]. 张东潇.沈阳建筑大学 2018
本文编号:2928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28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