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区ELDI随太阳活动的变化特征——EISCAT/ESR雷达观测
发布时间:2021-01-08 11:32
利用1999—2011年EISCAT(EISCAT Troms? UHF)和ESR(EISCAT Svalbard Radar)雷达的场向电子密度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两处雷达观测到的极区E层占优电离层ELDI(E-Layer Dominated Ionosphere)事件在太阳活动高、低年的统计特征。地面雷达观测表明,太阳活动水平对极区ELDI发生率的空间分布影响显著:在太阳活动高年,ELDI在EISCAT雷达处(极光椭圆区纬度)的发生率高于ESR雷达处(极尖/极隙区纬度);在低年则恰好相反。夏季似乎不利于ELDI的发生,且在该季节的变化特征不受太阳活动水平及空间位置变化的影响。两部雷达在太阳活动高年观测到ELDI的季节变化规律分别与低年期间的结果相一致:在冬季和早春,ELDI的发生率较高,其他季节发生率较低,夏季尤其低。在ELDI事件期间,两处雷达观测到事件的持续时间和电离层E层厚度随太阳活动水平的变化表现出明显差异:高年事件的持续时间总体上比低年短,低年观测到ELDI的厚度要小于高年结果;然而NmE/NmF2比值及H...
【文章来源】:极地研究. 2017,29(01)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引言
1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2雷达观测结果
2.1 ELDI事件的发生率
2.2 ELDI事件的持续时间
2.3 ELDI事件期间的HmE
2.4 ELDI事件期间的E层厚度
2.5 ELDI事件期间的NmE/NmF2比值
3讨论
3.1 太阳活动水平对ELDI发生率日变化特征的影响
3.2 长持续时间ELDI事件的特征
4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低太阳活动期间极区ELDI的EISCAT/ESR雷达观测[J]. 沈格,蔡红涛,李飞,周康俊,占卫家,黄定娟. 地球物理学报. 2014(11)
[2]极区极夜期间E层占优电离层的分布特征[J]. 武业文,刘瑞源,张北辰,吴振森,徐盛,刘俊明. 极地研究. 2013(02)
[3]基于非相干散射雷达和GPS观测研究Millstone Hill地区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J]. 种小燕,张满莲,张顺荣,温晋,刘立波,宁百齐,万卫星.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3)
[4]由非相干散射雷达数据重建极光沉降粒子能谱[J]. 蔡红涛,马淑英. 地球物理学报. 2007(01)
[5]南极中山站电离层的极区特征[J]. 沈长寿,资民筠,王劲松,刘顺林,徐寄遥. 地球物理学报. 2005(01)
[6]极区电子沉降对电离层影响的模拟研究[J]. 张北辰,刘瑞源,刘顺林. 地球物理学报. 2001(03)
本文编号:2964520
【文章来源】:极地研究. 2017,29(01)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引言
1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2雷达观测结果
2.1 ELDI事件的发生率
2.2 ELDI事件的持续时间
2.3 ELDI事件期间的HmE
2.4 ELDI事件期间的E层厚度
2.5 ELDI事件期间的NmE/NmF2比值
3讨论
3.1 太阳活动水平对ELDI发生率日变化特征的影响
3.2 长持续时间ELDI事件的特征
4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低太阳活动期间极区ELDI的EISCAT/ESR雷达观测[J]. 沈格,蔡红涛,李飞,周康俊,占卫家,黄定娟. 地球物理学报. 2014(11)
[2]极区极夜期间E层占优电离层的分布特征[J]. 武业文,刘瑞源,张北辰,吴振森,徐盛,刘俊明. 极地研究. 2013(02)
[3]基于非相干散射雷达和GPS观测研究Millstone Hill地区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J]. 种小燕,张满莲,张顺荣,温晋,刘立波,宁百齐,万卫星.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3)
[4]由非相干散射雷达数据重建极光沉降粒子能谱[J]. 蔡红涛,马淑英. 地球物理学报. 2007(01)
[5]南极中山站电离层的极区特征[J]. 沈长寿,资民筠,王劲松,刘顺林,徐寄遥. 地球物理学报. 2005(01)
[6]极区电子沉降对电离层影响的模拟研究[J]. 张北辰,刘瑞源,刘顺林. 地球物理学报. 2001(03)
本文编号:2964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6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