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地区长6油层组成藏条件及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9 11:43
本文以蟠龙地区长6油层组为研究对象,运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学等基础的地质理论,结合大量钻录井、测井及各类分析化验资料,采取理论与实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蟠龙地区长6油层组的成藏条件,并在油气分布特征研究基础上,总结了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构造与沉积和区域地质背景一致。研究区主力烃源岩认为是长7烃源岩,长6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致密长石砂岩储层,且储层非均质性强,盖层主要为分布于长4+5油层和长61亚组顶部的泥岩段。油气运移方式主要有垂向运移和侧向运移。垂向上,油层主要发育在长61、长62亚组,平面上集中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及南部。油气富集主要受紧邻长6油层组的长7烃源岩、多期叠置的储集砂体、局部发育的微型鼻状隆起以及全区稳定且广泛分布的盖层控制,形成了蟠龙地区下伏长7生油,长6储油,长4+5封盖的油气成藏模式。
【文章来源】: 李杰 西安石油大学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7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蟠龙地区地处延安市宝塔区蟠龙镇,东部毗邻青化砭油田,西边与安塞油田接壤,北部有子长油田的长2区块,南边则与丁庄长2区块(青化砭油田)相邻。其在构造上处在陕北斜坡的中东部,内部构造简单,不发育褶皱和断层[24],但低幅度鼻状构造在该区域相对比较发育,该现象被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是差异压实作用导致的[25]。整体地层形态是一个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平均坡度下降范围为7m/km~10m/km。蟠龙地区地表被第四系黄土覆盖,海拔一般不超过1300m,由于蟠龙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使得地表很容易遭到流水的侵蚀作用,造就了复杂的、沟壑纵横的地形环境,因此研究区在地形上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每年的降水量变化很大,年降水量300~600mm,每年主要的降水都分布在6~9月份,气候干燥缺水,年平均气温8~10℃,无霜期170天,由于气候原因,使得蟠龙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图2-1)。图2-1蟠龙地区地理位置图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11图例F230沉积剖面油藏剖面地层对比剖面蟠龙勘探线012kmNF116F134F142F144F145F148F149F150F151F152F153F154F155F156F157F158F159F160F161F162F163F167F168F169F170F171F173F175F176F177F178F179F181F182F183F186F187F188F189F191F193F194F195F196F197F198F200F201F202F203F204F205F207F208F209F211F213F214F215F216F217F219F220F221F222F223F225F226F227F228F229F230F231F232F233F234F238F240F241F242F243F244F247F248F249F252F254F255F258F259F260F263F271F273F274F301F66F67F69F72F78F85Y319Y360Y361Y367Y368Y369Y370Y535Y536YB003YB005YB008图2-5蟠龙地区地层对比剖面位置图图2-6蟠龙地区F259井-F148井地层对比剖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海北部陆缘白云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J]. 米立军,张忠涛,庞雄,刘军,张博,赵庆,冯轩.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5)
[2]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CO2封存的地质条件研究[J]. 孙玉景,周立发,焦尊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3]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区长6油层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J]. 李玉蓉,郑川江,周雪,熊圣呈. 非常规油气. 2018(03)
[4]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1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J]. 张颖,张海涛. 中国石油勘探. 2016(06)
[5]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石油地质特征[J]. 邵红君.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6(08)
[6]富黄探区延长组烃源岩评价与油源对比[J]. 唐建云,史政,宋红霞,张琳,陈玉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7]鄂尔多斯盆地余家坪区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 李爱荣,张金功,武富礼,王永东,王彦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8]红河油田长9油层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模式[J]. 王翠丽,周文,李红波,邓虎成,刘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9]南堡凹陷沙三段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J]. 郭继刚,董月霞,庞雄奇,黄红祥,姜福杰,徐静,王鹏威,彭威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01)
[10]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油藏油源对比研究[J]. 蔡劲,王桂成,张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4(04)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长6浊积岩特征及成藏条件研究[D]. 张惠.西北大学 2012
[2]陕北地区蟠龙油田三叠系延长组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 薛军民.西北大学 2009
[3]华北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储层地质与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 刘志武.西北大学 2007
[4]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 张吉.西南石油学院 2004
[5]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建模及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 庄锡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4
硕士论文
[1]蟠龙油田A区长6油藏油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D]. 郭凤潇.西安石油大学 2016
[2]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成藏条件研究[D]. 李超正.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
[3]鄂尔多斯盆地白河区长4+5、长6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 周晓星.西安石油大学 2014
[4]直罗油田延长组勘探潜力评价[D]. 石东峰.西安石油大学 2012
[5]志丹西区延8油藏油气富集规律[D]. 武宇军.西安石油大学 2011
[6]惠安堡—马家滩地区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D]. 安文宏.西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66587
【文章来源】: 李杰 西安石油大学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7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蟠龙地区地处延安市宝塔区蟠龙镇,东部毗邻青化砭油田,西边与安塞油田接壤,北部有子长油田的长2区块,南边则与丁庄长2区块(青化砭油田)相邻。其在构造上处在陕北斜坡的中东部,内部构造简单,不发育褶皱和断层[24],但低幅度鼻状构造在该区域相对比较发育,该现象被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是差异压实作用导致的[25]。整体地层形态是一个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平均坡度下降范围为7m/km~10m/km。蟠龙地区地表被第四系黄土覆盖,海拔一般不超过1300m,由于蟠龙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使得地表很容易遭到流水的侵蚀作用,造就了复杂的、沟壑纵横的地形环境,因此研究区在地形上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每年的降水量变化很大,年降水量300~600mm,每年主要的降水都分布在6~9月份,气候干燥缺水,年平均气温8~10℃,无霜期170天,由于气候原因,使得蟠龙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图2-1)。图2-1蟠龙地区地理位置图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11图例F230沉积剖面油藏剖面地层对比剖面蟠龙勘探线012kmNF116F134F142F144F145F148F149F150F151F152F153F154F155F156F157F158F159F160F161F162F163F167F168F169F170F171F173F175F176F177F178F179F181F182F183F186F187F188F189F191F193F194F195F196F197F198F200F201F202F203F204F205F207F208F209F211F213F214F215F216F217F219F220F221F222F223F225F226F227F228F229F230F231F232F233F234F238F240F241F242F243F244F247F248F249F252F254F255F258F259F260F263F271F273F274F301F66F67F69F72F78F85Y319Y360Y361Y367Y368Y369Y370Y535Y536YB003YB005YB008图2-5蟠龙地区地层对比剖面位置图图2-6蟠龙地区F259井-F148井地层对比剖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海北部陆缘白云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J]. 米立军,张忠涛,庞雄,刘军,张博,赵庆,冯轩.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5)
[2]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CO2封存的地质条件研究[J]. 孙玉景,周立发,焦尊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3]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区长6油层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J]. 李玉蓉,郑川江,周雪,熊圣呈. 非常规油气. 2018(03)
[4]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1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J]. 张颖,张海涛. 中国石油勘探. 2016(06)
[5]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石油地质特征[J]. 邵红君.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6(08)
[6]富黄探区延长组烃源岩评价与油源对比[J]. 唐建云,史政,宋红霞,张琳,陈玉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7]鄂尔多斯盆地余家坪区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 李爱荣,张金功,武富礼,王永东,王彦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8]红河油田长9油层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模式[J]. 王翠丽,周文,李红波,邓虎成,刘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9]南堡凹陷沙三段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J]. 郭继刚,董月霞,庞雄奇,黄红祥,姜福杰,徐静,王鹏威,彭威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01)
[10]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油藏油源对比研究[J]. 蔡劲,王桂成,张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4(04)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长6浊积岩特征及成藏条件研究[D]. 张惠.西北大学 2012
[2]陕北地区蟠龙油田三叠系延长组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 薛军民.西北大学 2009
[3]华北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储层地质与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 刘志武.西北大学 2007
[4]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 张吉.西南石油学院 2004
[5]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建模及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 庄锡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4
硕士论文
[1]蟠龙油田A区长6油藏油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D]. 郭凤潇.西安石油大学 2016
[2]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成藏条件研究[D]. 李超正.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
[3]鄂尔多斯盆地白河区长4+5、长6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 周晓星.西安石油大学 2014
[4]直罗油田延长组勘探潜力评价[D]. 石东峰.西安石油大学 2012
[5]志丹西区延8油藏油气富集规律[D]. 武宇军.西安石油大学 2011
[6]惠安堡—马家滩地区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D]. 安文宏.西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66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6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