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凹陷文昌组—恩平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定量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15 11:52
西江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内,由东、西、南、北半地堑和中低凸起组成,东接惠州凹陷、西连恩平凹陷、南接东沙隆起带、北靠北部隆起带。目前凹陷勘探程度低,缺乏对文昌组-恩平组烃源岩分布特征以及生烃潜力的工作。本文以不同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文昌组-恩平组烃源岩为研究对象,以钻井资料、有机碳资料及岩石热解资料为基础,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沉积相分析、盆地模拟分析等方法对珠一坳陷中西江凹陷文昌组-恩平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发育特征、垂向分布规律以及生烃潜力进行研究。并取得如下结论:西江凹陷烃源岩的生油门限在3000m左右,3000m-4000m处于低成熟阶段,4000m之下处于成熟阶段。文昌组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相,恩平组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沼泽平原相、三角洲平原相以及滨浅湖相;文昌组SQ2-SQ4层序发育较好的烃源岩,SQ5-SQ6层序烃源岩发育较差,恩平组烃源岩整体发育较好,SQ1层序好于其他层序。文昌组烃源岩为泥岩,TOC平均值在0.56-0.75%之间,PG平均值在2.1-2.48%之间,烃源岩评价结果为较差-中等烃源岩。恩平组烃源岩为泥岩和煤层,其中煤层厚度大约...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硕士论文5第二章研究区概况2.1区域地质概况西江凹陷是南海大陆边缘的凹陷,由东、西、南、北半地堑和中低凸起组成。它呈伸展性,是在前古近系时期位于各不相同的基地上不断延续发展起来的。在前古近系时期,它经历了各种多期次的构造运动(郭刚,2014),比如神狐、珠琼、南海、东沙等运动。西江凹陷的地理位置在珠江口盆地一带,南北方向分别接北部隆起带和东沙隆起带;东西方向上则分别接惠州凹陷和恩平凹陷(图2-1)。其组成中的南半地堑又被叫做番禺4洼,呈现出NNE走向,它的展布随着PY11断层;组成中的北半地堑主要为洼地,呈现出NE向的延伸趋势,其展布随XJ27断层;组成中的东半地堑又被叫做36洼,该处在东部方位,位于东沙隆起上,呈现出NE-NEE向的延伸趋势,其展布随XJ36断裂带;而组成中的中低凸起,处于西江凹陷的中心,同样呈现出NE方向的延伸趋势。其位置特征如下:南半地堑的东面是东沙隆起,南面是恩平凸起,东北面通过转换带于东半地堑相衔接。其半地堑结构非常典型,为南断北超结构。北半地堑的东西南北,均为凸起,是继承性半地堑。在控缘断层的下降盘周围。在东半地堑的北面是西江东低凸起。是通过转换带由北过渡到南半地堑。该地同样是继承性半地堑,与南半地堑相同,也是以文昌沉积为主,但是与南半地堑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地堑的中心较薄,结构较为简单。最后,中低凸起处于西江凹陷的中心位置,该位置正好把南北两个半地分隔开来。分隔当中形成的缓坡覆盖在中低凸起之上。整个凸起的宽度可达17-30km。图2-1西江凹陷发育位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硕士论文5第二章研究区概况2.1区域地质概况西江凹陷是南海大陆边缘的凹陷,由东、西、南、北半地堑和中低凸起组成。它呈伸展性,是在前古近系时期位于各不相同的基地上不断延续发展起来的。在前古近系时期,它经历了各种多期次的构造运动(郭刚,2014),比如神狐、珠琼、南海、东沙等运动。西江凹陷的地理位置在珠江口盆地一带,南北方向分别接北部隆起带和东沙隆起带;东西方向上则分别接惠州凹陷和恩平凹陷(图2-1)。其组成中的南半地堑又被叫做番禺4洼,呈现出NNE走向,它的展布随着PY11断层;组成中的北半地堑主要为洼地,呈现出NE向的延伸趋势,其展布随XJ27断层;组成中的东半地堑又被叫做36洼,该处在东部方位,位于东沙隆起上,呈现出NE-NEE向的延伸趋势,其展布随XJ36断裂带;而组成中的中低凸起,处于西江凹陷的中心,同样呈现出NE方向的延伸趋势。其位置特征如下:南半地堑的东面是东沙隆起,南面是恩平凸起,东北面通过转换带于东半地堑相衔接。其半地堑结构非常典型,为南断北超结构。北半地堑的东西南北,均为凸起,是继承性半地堑。在控缘断层的下降盘周围。在东半地堑的北面是西江东低凸起。是通过转换带由北过渡到南半地堑。该地同样是继承性半地堑,与南半地堑相同,也是以文昌沉积为主,但是与南半地堑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地堑的中心较薄,结构较为简单。最后,中低凸起处于西江凹陷的中心位置,该位置正好把南北两个半地分隔开来。分隔当中形成的缓坡覆盖在中低凸起之上。整个凸起的宽度可达17-30km。图2-1西江凹陷发育位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烃源岩生烃潜力[J]. 龚德瑜,王绪龙,周川闽,陈棡,吴卫安,刘银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20(02)
[2]辽西凹陷沙四段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J]. 汤国民,王德英,王飞龙,王清斌,王富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3]珠江口盆地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J]. 朱明,张向涛,黄玉平,朱俊章,龙祖烈,史玉玲,石创,张小龙. 石油学报. 2019(S1)
[4]珠江口盆地地温场特征及构造-热演化[J]. 胡圣标,龙祖烈,朱俊章,胡迪,黄玉平,史玉玲,胡杰. 石油学报. 2019(S1)
[5]Coal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 eastern Ordos basin in China[J]. Li Guih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06)
[6]珠一坳陷西江主洼古近系文昌组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J]. 丁亮,郭刚,郝建荣,王升兰,朱文奇,廖宗宝. 中国海上油气. 2015(05)
[7]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带古近系潜在富生烃洼陷评价[J]. 郭刚,邓运华,吴景富,吴克强,赵志刚,于开平,丁亮. 中国海上油气. 2014(01)
[8]富烃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研究现状与问题[J]. 刘池洋,赵俊峰,马艳萍,王建强,熊林芳,陈建军,毛光周,张东东,邓煜. 地学前缘. 2014(01)
[9]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群新生代构造过程与油气运聚规律[J]. 王洪才,李三忠,刘鑫,索艳慧,戴黎明,程世秀,许立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3(01)
[10]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X井区珠海组沉积特征分析[J]. 陈容涛,张尚锋,朱锐,杜家元.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博士论文
[1]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裂陷结构:基底属性与区域应力联合制约[D]. 刘海伦.中国地质大学 2018
[2]莺琼盆地烃源岩生源构成、生烃潜力及其控藏作用研究[D]. 王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
[3]珠I坳陷优质烃源岩形成机理及其成藏贡献[D]. 国朋飞.中国地质大学 2015
[4]珠江口盆地珠—坳陷油气富集规律[D]. 吴娟.中国地质大学 2013
[5]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古近系沉积体系特征、展布及油气分布关系[D]. 庞凌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6]珠一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隐蔽圈闭预测[D]. 王瑞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7]惠州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及隐蔽油气藏勘探[D]. 郭建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硕士论文
[1]塔里木盆地东南坳陷下侏罗统生烃条件研究[D]. 张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2]大同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研究[D]. 史启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3]瓦石峡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热演化研究[D]. 付文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4]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烃源岩地化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D]. 杨柠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
[5]松科1井上白垩统泥岩岩相类型与有机地球化学特征[D]. 李淋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
[6]西藏尼玛地区上侏罗统沙木罗组沉积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D]. 陈云.成都理工大学 2018
[7]川东南下古生界烃源岩特征研究[D]. 李辉.成都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34796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硕士论文5第二章研究区概况2.1区域地质概况西江凹陷是南海大陆边缘的凹陷,由东、西、南、北半地堑和中低凸起组成。它呈伸展性,是在前古近系时期位于各不相同的基地上不断延续发展起来的。在前古近系时期,它经历了各种多期次的构造运动(郭刚,2014),比如神狐、珠琼、南海、东沙等运动。西江凹陷的地理位置在珠江口盆地一带,南北方向分别接北部隆起带和东沙隆起带;东西方向上则分别接惠州凹陷和恩平凹陷(图2-1)。其组成中的南半地堑又被叫做番禺4洼,呈现出NNE走向,它的展布随着PY11断层;组成中的北半地堑主要为洼地,呈现出NE向的延伸趋势,其展布随XJ27断层;组成中的东半地堑又被叫做36洼,该处在东部方位,位于东沙隆起上,呈现出NE-NEE向的延伸趋势,其展布随XJ36断裂带;而组成中的中低凸起,处于西江凹陷的中心,同样呈现出NE方向的延伸趋势。其位置特征如下:南半地堑的东面是东沙隆起,南面是恩平凸起,东北面通过转换带于东半地堑相衔接。其半地堑结构非常典型,为南断北超结构。北半地堑的东西南北,均为凸起,是继承性半地堑。在控缘断层的下降盘周围。在东半地堑的北面是西江东低凸起。是通过转换带由北过渡到南半地堑。该地同样是继承性半地堑,与南半地堑相同,也是以文昌沉积为主,但是与南半地堑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地堑的中心较薄,结构较为简单。最后,中低凸起处于西江凹陷的中心位置,该位置正好把南北两个半地分隔开来。分隔当中形成的缓坡覆盖在中低凸起之上。整个凸起的宽度可达17-30km。图2-1西江凹陷发育位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硕士论文5第二章研究区概况2.1区域地质概况西江凹陷是南海大陆边缘的凹陷,由东、西、南、北半地堑和中低凸起组成。它呈伸展性,是在前古近系时期位于各不相同的基地上不断延续发展起来的。在前古近系时期,它经历了各种多期次的构造运动(郭刚,2014),比如神狐、珠琼、南海、东沙等运动。西江凹陷的地理位置在珠江口盆地一带,南北方向分别接北部隆起带和东沙隆起带;东西方向上则分别接惠州凹陷和恩平凹陷(图2-1)。其组成中的南半地堑又被叫做番禺4洼,呈现出NNE走向,它的展布随着PY11断层;组成中的北半地堑主要为洼地,呈现出NE向的延伸趋势,其展布随XJ27断层;组成中的东半地堑又被叫做36洼,该处在东部方位,位于东沙隆起上,呈现出NE-NEE向的延伸趋势,其展布随XJ36断裂带;而组成中的中低凸起,处于西江凹陷的中心,同样呈现出NE方向的延伸趋势。其位置特征如下:南半地堑的东面是东沙隆起,南面是恩平凸起,东北面通过转换带于东半地堑相衔接。其半地堑结构非常典型,为南断北超结构。北半地堑的东西南北,均为凸起,是继承性半地堑。在控缘断层的下降盘周围。在东半地堑的北面是西江东低凸起。是通过转换带由北过渡到南半地堑。该地同样是继承性半地堑,与南半地堑相同,也是以文昌沉积为主,但是与南半地堑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地堑的中心较薄,结构较为简单。最后,中低凸起处于西江凹陷的中心位置,该位置正好把南北两个半地分隔开来。分隔当中形成的缓坡覆盖在中低凸起之上。整个凸起的宽度可达17-30km。图2-1西江凹陷发育位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烃源岩生烃潜力[J]. 龚德瑜,王绪龙,周川闽,陈棡,吴卫安,刘银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20(02)
[2]辽西凹陷沙四段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J]. 汤国民,王德英,王飞龙,王清斌,王富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3]珠江口盆地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J]. 朱明,张向涛,黄玉平,朱俊章,龙祖烈,史玉玲,石创,张小龙. 石油学报. 2019(S1)
[4]珠江口盆地地温场特征及构造-热演化[J]. 胡圣标,龙祖烈,朱俊章,胡迪,黄玉平,史玉玲,胡杰. 石油学报. 2019(S1)
[5]Coal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 eastern Ordos basin in China[J]. Li Guih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06)
[6]珠一坳陷西江主洼古近系文昌组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J]. 丁亮,郭刚,郝建荣,王升兰,朱文奇,廖宗宝. 中国海上油气. 2015(05)
[7]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带古近系潜在富生烃洼陷评价[J]. 郭刚,邓运华,吴景富,吴克强,赵志刚,于开平,丁亮. 中国海上油气. 2014(01)
[8]富烃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研究现状与问题[J]. 刘池洋,赵俊峰,马艳萍,王建强,熊林芳,陈建军,毛光周,张东东,邓煜. 地学前缘. 2014(01)
[9]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群新生代构造过程与油气运聚规律[J]. 王洪才,李三忠,刘鑫,索艳慧,戴黎明,程世秀,许立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3(01)
[10]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X井区珠海组沉积特征分析[J]. 陈容涛,张尚锋,朱锐,杜家元.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博士论文
[1]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裂陷结构:基底属性与区域应力联合制约[D]. 刘海伦.中国地质大学 2018
[2]莺琼盆地烃源岩生源构成、生烃潜力及其控藏作用研究[D]. 王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
[3]珠I坳陷优质烃源岩形成机理及其成藏贡献[D]. 国朋飞.中国地质大学 2015
[4]珠江口盆地珠—坳陷油气富集规律[D]. 吴娟.中国地质大学 2013
[5]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古近系沉积体系特征、展布及油气分布关系[D]. 庞凌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6]珠一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隐蔽圈闭预测[D]. 王瑞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7]惠州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及隐蔽油气藏勘探[D]. 郭建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硕士论文
[1]塔里木盆地东南坳陷下侏罗统生烃条件研究[D]. 张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2]大同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研究[D]. 史启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3]瓦石峡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热演化研究[D]. 付文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4]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烃源岩地化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D]. 杨柠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
[5]松科1井上白垩统泥岩岩相类型与有机地球化学特征[D]. 李淋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
[6]西藏尼玛地区上侏罗统沙木罗组沉积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D]. 陈云.成都理工大学 2018
[7]川东南下古生界烃源岩特征研究[D]. 李辉.成都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34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03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