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属新种(崖生紫菀)及其近缘种(小花三脉紫菀)的分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5 13:44
  中国西南地区为国产紫菀属的分布中心。然而,由于地势偏远,交通不便,野外采集困难,导致该地区的紫菀属物种未被充分采集和研究;且已记录部分种分类地位存在争议。本文报道了紫菀属新种——崖生紫菀(Aster saxicola W.P.Li&Z.Li),对其进行了分类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的研究,并采用多学科对其近缘类群——小花三脉紫菀(A.ageratoides var.micranthus Ling)进行了分类学修订。结果如下:1.新种崖生紫菀的分类学研究崖生紫菀与少花紫菀(A.oliganthus W.P.Li&Z.Li)形态最为相似,但前者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基生叶与下部叶心形或宽卵形,被毛,背面紫色或紫红色,9-14个舌状花;10-18个管状花;苞片尖端红色。叶表皮研究结果也表明该种上表皮细胞呈现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下表皮气孔器平均数量为7.12个,气孔器椭圆-近圆形,深波状垂周壁。细胞学结果证实该种为二倍体,核型公式:2n=2x=16m+2sm,2A型。基于nrDNA ITS、ETS和cpDNA trnL-F的系统学研究表明:该种在一个强烈支持的独立分支上...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紫菀属新种(崖生紫菀)及其近缘种(小花三脉紫菀)的分类学研究


飞云大峡谷地理位置图

地貌图,大峡谷,紫菀,地貌


硕士学位论文8图2-2飞云大峡谷地貌特征Figure2-2ThetopographyofTheGrandFeiyunCanyon崖生紫菀分布范围狭窄,主要生长在两岸岩壁上(图2-3A),与之同域分布的有紫菀属另一新种—黄平紫菀(AsterhuangpingensisW.P.Li&Z.Li)[37]主要生长于两岸河堤近水处(图2-3B)。图2-3崖生紫菀(A)与黄平紫菀(B)小生境图(注:箭头所指为崖生紫菀)Figure2-3EcologicalnicheofA.saxicola(A)andA.huangpingensis(B)(ThearrowpointstoAstersaxicola)

紫菀,小生境,箭头


硕士学位论文8图2-2飞云大峡谷地貌特征Figure2-2ThetopographyofTheGrandFeiyunCanyon崖生紫菀分布范围狭窄,主要生长在两岸岩壁上(图2-3A),与之同域分布的有紫菀属另一新种—黄平紫菀(AsterhuangpingensisW.P.Li&Z.Li)[37]主要生长于两岸河堤近水处(图2-3B)。图2-3崖生紫菀(A)与黄平紫菀(B)小生境图(注:箭头所指为崖生紫菀)Figure2-3EcologicalnicheofA.saxicola(A)andA.huangpingensis(B)(ThearrowpointstoAstersaxicol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胡枝子属12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研究[J]. 吴叶,杨文权,刘赢,曹翠兰,寇建村.  中国草地学报. 2019(04)
[2]玉米地方品种B染色体鉴定及其核型分析[J]. 何莲,李芦江,姚启伦,李玉洁,冉佐,陈发波.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1)
[3]菊属植物细胞学与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J]. 艾山江·依明.  农家参谋. 2018(21)
[4]濒危植物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与其伴生种种间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J]. 王博,王亮,王立龙,杨增武,姚静斐,徐世健.  中国沙漠. 2017(01)
[5]虎舌红营养器官分泌结构的解剖学观察[J]. 杨妙贤,杨瑞香.  北方园艺. 2010(01)
[6]阳桃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及侵填体的研究[J]. 唐为萍,陈树思.  广西植物. 2008(01)
[7]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机制与保护对策[J]. 周丽华,蔡秀珍,张宏亮.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06)
[8]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J]. 李芳兰,包维楷.  植物学通报. 2005(S1)
[9]小花三脉紫菀和狭叶三脉紫菀的区别:形态学和细胞学证据[J]. 黎维平,刘胜祥.  植物分类学报. 2005(01)
[10]广义紫菀属(菊科紫菀族)系统学研究的现状[J]. 黎维平,陈三茂.  生命科学研究. 2004(S2)

博士论文
[1]东北菊科4亚科形态学及系统学研究[D]. 茹剑.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
[2]极小种群海南风吹楠生态学特性及濒危成因分析[D]. 蒋迎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
[3]宽伞三脉紫菀的不完全致同进化与谱系地理学研究[D]. 李志.湖南师范大学 2018
[4]三脉紫菀多倍体复合体的物种生物学研究[D]. 黎维平.湖南农业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珍稀濒危植物华木莲自交和异交生物学研究[D]. 付潘文.江西农业大学 2019
[2]华东地区5地山顶“生境岛”中三脉紫菀的分类学研究[D]. 廖俊杰.湖南师范大学 2019
[3]新属星舌属的建立与属内种间关系的研究[D]. 钟彩霞.湖南师范大学 2015
[4]滇东北三脉紫菀多倍体复合体的细胞地理学研究和分子鉴定[D]. 殷英.湖南师范大学 2012
[5]四种槭属植物形态解剖学研究[D]. 李平.吉林农业大学 2011
[6]中国湘西北壶瓶山三脉紫菀多倍体复合体的细胞地理学研究[D]. 唐明.湖南师范大学 2011
[7]不同地理来源野生黄花苜蓿形态学、解剖学比较研究[D]. 王红梅.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8]小舌系(菊科紫菀属)的系统学研究[D]. 殷根深.湖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51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051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2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