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31 21:07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干旱已经成为地球上空间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干旱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50%,是中国居于首位的自然灾害。华北地区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该区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干旱发生频率位居全国之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华北地区干旱不断加剧,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更是连年出现旱灾,干旱已成为该地区粮食产量稳定上升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针对华北地区进行干旱监测研究,发展适宜的干旱监测模型,及时准确地分析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传统观测手段相比,遥感干旱监测技术具有观测范围广、观测时间的连续性和获取信息量大等优点,已经成为当前干旱监测的重要手段。在系统分析回顾国内外遥感干旱监测的研究现状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对CWSI(Crop Water Stress Index)、VSWI(Vegetation Supply Water Index)...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72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2.1研究区概况2.1.1地理位置与海拔本文根据研究区域的统一性、整体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在综合考虑华北区位及文章研究内容的情况下,以行政区界限为划分标准。华北地区就行政区划而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盛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图2-1),大体位于34°34′N~53°23′N、97°12′~126°04′,东临东北平原、渤海,西部为阿拉善高原、贺兰山山脉、吕梁山山脉,北部为内蒙古高原与蒙古国接壤,南部则为海河平原和历山山脉。该区域面积辽阔,总面积约为155.69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6%,地形较为复杂,海拔在-8m~3287m,海拔最高和最低差距3295m。图2-1华北地区海拔、气象观测站和农气观测站分布图2.1.2气候华北地区主要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少雨且蒸发强烈。2001~2018年华北地区80个气象站插值后的统计结果表明:全区多年平均气温在-3.81℃~14.62℃之间,平均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逐渐上升,低值区位于大兴安岭山脉附近、高值区位于华北地区南部;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29.26mm~689.05mm之间,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低值区位于西北部的阿拉善高原附近、高值区出现在河海平原附近(图2-2)。其中,生长季(4~10月)多年平均气温在8.76℃~22.50℃之间,是全年地表蒸发潜力最大的时候;生长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4.46mm~633.72mm之间,生长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0%以上,而生长前期(4~5月)仅占生长季降水量不足15%,这也是引起华北地区春旱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图2-2华北地区2001~2018年多年平均气温(a)、多年平均降水量(b)的空间分布2.1.3自然和社会资源华北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有草原、农作物、荒漠和森林,分别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86%、22.50%、18.42%和12.55%,其中草原和荒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森林分布在高山区、农作物分布在农牧交错地带和河海平原。内蒙古高原草地资源最为丰富,占全国草地的20%左右,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世界上草地类型最多,保持最完整的草地之一[56]。基于优良的草地资源禀赋,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57],畜牧业产值占五大牧区畜牧业产值的40%以上,居五大牧区之首。研究区耕地资源较为丰富,其中38%的耕地位于河北省,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表明,2017年粮食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位列全国第九,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与此同时,华北地区也是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约为155.69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6%,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约为1.7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4%,中国大陆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主要位于京津翼地区,是北方核心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经历了经济迅速发展的历程,成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新的增长极,据2018年统计可知,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然因子对四川植被NDVI变化的地理探测[J]. 彭文甫,张冬梅,罗艳玫,陶帅,徐新良. 地理学报. 2019(09)
[2]基于TVDI的玛曲土壤湿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王美林,姜群鸥,邵雅琪,孙驷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9(04)
[3]天津地区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 刘子潇,颜悦. 城市勘测. 2019(03)
[4]1988—2017年河北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刘增进,张静.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5]MODIS数据在陕西省干旱监测中的应用[J]. 刘英,岳辉,侯恩科. 国土资源遥感. 2019(02)
[6]基于改进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山西省气象干旱时空特征[J]. 李娜,霍治国,钱锦霞,肖晶晶,周晓宇. 生态学杂志. 2019(07)
[7]内蒙古地区1960-2016年气温和降水特征及突变[J]. 马梓策,于红博,张巧凤,曹聪明.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3)
[8]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发展及竞争力分析[J]. 谢浩,王桂霞,杨义风. 家畜生态学报. 2019(02)
[9]基于自适应帕默尔指数的1961—2015年全国干旱时空特征分析[J]. 李杨,张雯,陈云浩,雷添杰,李京. 水利水电技术. 2019(01)
[10]2001—2015年内蒙古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降水和气温的响应[J]. 李舒婷,周艺,王世新,尚明,杨宝林.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9(01)
博士论文
[1]南昌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 赵丽红.江西农业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植被变化的影响[D]. 庞静.山西大学 2016
[2]基于遥感与GIS的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 刘峰.华中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12076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72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2.1研究区概况2.1.1地理位置与海拔本文根据研究区域的统一性、整体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在综合考虑华北区位及文章研究内容的情况下,以行政区界限为划分标准。华北地区就行政区划而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盛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图2-1),大体位于34°34′N~53°23′N、97°12′~126°04′,东临东北平原、渤海,西部为阿拉善高原、贺兰山山脉、吕梁山山脉,北部为内蒙古高原与蒙古国接壤,南部则为海河平原和历山山脉。该区域面积辽阔,总面积约为155.69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6%,地形较为复杂,海拔在-8m~3287m,海拔最高和最低差距3295m。图2-1华北地区海拔、气象观测站和农气观测站分布图2.1.2气候华北地区主要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少雨且蒸发强烈。2001~2018年华北地区80个气象站插值后的统计结果表明:全区多年平均气温在-3.81℃~14.62℃之间,平均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逐渐上升,低值区位于大兴安岭山脉附近、高值区位于华北地区南部;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29.26mm~689.05mm之间,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低值区位于西北部的阿拉善高原附近、高值区出现在河海平原附近(图2-2)。其中,生长季(4~10月)多年平均气温在8.76℃~22.50℃之间,是全年地表蒸发潜力最大的时候;生长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4.46mm~633.72mm之间,生长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0%以上,而生长前期(4~5月)仅占生长季降水量不足15%,这也是引起华北地区春旱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图2-2华北地区2001~2018年多年平均气温(a)、多年平均降水量(b)的空间分布2.1.3自然和社会资源华北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有草原、农作物、荒漠和森林,分别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86%、22.50%、18.42%和12.55%,其中草原和荒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森林分布在高山区、农作物分布在农牧交错地带和河海平原。内蒙古高原草地资源最为丰富,占全国草地的20%左右,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世界上草地类型最多,保持最完整的草地之一[56]。基于优良的草地资源禀赋,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57],畜牧业产值占五大牧区畜牧业产值的40%以上,居五大牧区之首。研究区耕地资源较为丰富,其中38%的耕地位于河北省,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表明,2017年粮食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位列全国第九,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与此同时,华北地区也是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约为155.69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6%,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约为1.7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4%,中国大陆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主要位于京津翼地区,是北方核心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经历了经济迅速发展的历程,成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新的增长极,据2018年统计可知,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然因子对四川植被NDVI变化的地理探测[J]. 彭文甫,张冬梅,罗艳玫,陶帅,徐新良. 地理学报. 2019(09)
[2]基于TVDI的玛曲土壤湿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王美林,姜群鸥,邵雅琪,孙驷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9(04)
[3]天津地区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 刘子潇,颜悦. 城市勘测. 2019(03)
[4]1988—2017年河北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刘增进,张静.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5]MODIS数据在陕西省干旱监测中的应用[J]. 刘英,岳辉,侯恩科. 国土资源遥感. 2019(02)
[6]基于改进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山西省气象干旱时空特征[J]. 李娜,霍治国,钱锦霞,肖晶晶,周晓宇. 生态学杂志. 2019(07)
[7]内蒙古地区1960-2016年气温和降水特征及突变[J]. 马梓策,于红博,张巧凤,曹聪明.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3)
[8]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发展及竞争力分析[J]. 谢浩,王桂霞,杨义风. 家畜生态学报. 2019(02)
[9]基于自适应帕默尔指数的1961—2015年全国干旱时空特征分析[J]. 李杨,张雯,陈云浩,雷添杰,李京. 水利水电技术. 2019(01)
[10]2001—2015年内蒙古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降水和气温的响应[J]. 李舒婷,周艺,王世新,尚明,杨宝林.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9(01)
博士论文
[1]南昌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 赵丽红.江西农业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植被变化的影响[D]. 庞静.山西大学 2016
[2]基于遥感与GIS的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 刘峰.华中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12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112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