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GHz多发多收稀疏阵列成像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6 21:49
太赫兹成像可兼顾分辨率、穿透性和安全性,是人体安检的重要手段和前沿研究方向。本文基于340GHz多输入多输出(MIMO)稀疏阵列安检成像实验硬件平台,研究了太赫兹MIMO稀疏阵列成像算法和栅旁瓣抑制两个关键技术。成像算法方面,在MATLAB上实现了适用于本340GHz MIMO成像的时域成像算法BPA、频域成像算法RMA和基于平面波近似的快速成像算法,并通过仿真和实测实验分析对比了三种成像算法的成像性能。栅旁瓣抑制方面,重点研究了基于相干因子的太赫兹MIMO稀疏阵列成像栅旁瓣抑制技术。实现了基于CF加权因子、PCF加权因子和SCF加权因子的三种栅旁瓣抑制算法,并通过仿真和实测实验分析对比了三种算法的栅旁抑制瓣性能。
【文章来源】: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PNNL?2009年的原型站立式成像系统对隐藏的模拟爆炸装置的人体成像结果??
?340?GHz多发多收稀疏阵列成像技术研究???结主动式有源雷达阵列安全检查成像系统的研宄现状。??1.2.1国内外典型安检成像系统概况??由于有电子元器件的制造能力和大量的研究经费支撑,欧美等发达国家较早开始太??赫兹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因此在太赫兹元器件的制造工艺和太赫兹成像技术等方面领先??于其他地区的国家。??早期的安检成像系统主要采用准光学二维点扫描和单发单收(single-input??single-output,SISO)阵列二维扫描的工作模式。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acific?Northwest??National?Laboratory,PNNL)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太赫兹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PNNL对成像系统结构设计、发射和接收天线阵列结构??设计及成像算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深入研宄,取得了很好的成果。2009年,针对站开??式隐藏武器探测应用,他们开发出有源350?GHz准光学点扫描雷达成像系统,如图1.1??所示。该成像系统可在10米的距离范围内操作,并在10秒内获得完整的人体三维图像,??图1.2所示为成像系统对隐藏在衣物下的模拟爆炸装置的成像结果[8]。??ISil??图1.1?PNNL?2009年的原型站立式成像系统????-?w?-rierecmr/-?j?.??£■■■??左边为光学图像、右边三组为几个角度投影??图1.2?PNNL?2009年的原型站立式成像系统对隐藏的模拟爆炸装置的人体成像结果??3??
?340?GHz多发多收稀疏阵列成像技术研宄???2007年,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et?Propulsion?Laboratory,?JPL)成功开发出第一台??分辨率较高的太赫兹成像系统,如图1.3所示。他们的系统发射的信号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信号,工作中心频率600?GHz。该系统在4m距离处实现了?2cm的距离??分辨率M。从2008年到2011年,他们不断地对该系统进行改进,提高了系统的成像距??离、成像分辨率和成像速度[1(M3]。??在1999年,PNNL团队提出了平面扫描系统[14]。2001年,Sheen等人对前期的工??作进行扩展,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宽带信号情况下的毫米波全息人体成像系统,系统如??图1.4所示。在该系统中,使用水平一维SISO阵列和驱动阵列垂直往复运动的机械结??构来产生等效的二维观测孔径[15]。2010年,PNNL开发出另一种SISO圆柱形扫描体制??下的毫米波人体成像系统[16][17]。在该系统中,垂直构成的一维SISO阵列和圆形扫描机??构用于形成圆柱形二维观察孔径。这个系统与他们在2001年开发的SISO平面扫描系统??相比一个显着优点是它可以实现360°照射,能够有效的减少成像盲区。??石)?咖麵cn,?RF??*?.?一????57議?GHz?_飢她??5?.—??於?―:魯砂細匕-八:??F?3?2?6?136139,^,??GHz?V?y??,.9F?LO?,?,Ft??ff?/?^_?RF1:LO?'???I?and?Q?DSP?,??^?J^TI?processing?[_一各:??IF'?'?LO??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340 GHz稀疏MIMO阵列实时3-D成像系统[J]. 崔振茂,高敬坤,陆彬,陈鹏,何月,秦玉亮,成彬彬,刘乔,何晓阳,邓彬,邓贤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7(01)
[2]布料的太赫兹波透射特性研究[J]. 王启超,汪家春,王科伟,苗雷,赵大鹏,刘洋. 发光学报. 2016(06)
[3]典型衣物的D波段透射率研究[J]. 刘杰,蒋均,成彬彬,陆彬,经文,张健. 光学学报. 2016(07)
[4]太赫兹近场人体安检成像原理系统与实验验证[J]. 刘杰,邓贤进,成彬彬,赵宇姣. 警察技术. 2016(03)
[5]MIMO雷达反向投影成像算法[J]. 王怀军,黄春琳,陆珉,粟毅.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0(08)
博士论文
[1]基于稀疏线阵MIMO-SAR的0.14THz安检成像系统[D]. 刘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8
[2]太赫兹雷达成像机理与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 江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7
[3]太赫兹雷达成像算法研究[D]. 张彪.电子科技大学 2015
[4]主动毫米波安检成像算法及系统研究[D]. 任百玲.北京理工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MIMO雷达安检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 葛桐羽.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7
本文编号:3122209
【文章来源】: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PNNL?2009年的原型站立式成像系统对隐藏的模拟爆炸装置的人体成像结果??
?340?GHz多发多收稀疏阵列成像技术研究???结主动式有源雷达阵列安全检查成像系统的研宄现状。??1.2.1国内外典型安检成像系统概况??由于有电子元器件的制造能力和大量的研究经费支撑,欧美等发达国家较早开始太??赫兹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因此在太赫兹元器件的制造工艺和太赫兹成像技术等方面领先??于其他地区的国家。??早期的安检成像系统主要采用准光学二维点扫描和单发单收(single-input??single-output,SISO)阵列二维扫描的工作模式。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acific?Northwest??National?Laboratory,PNNL)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太赫兹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PNNL对成像系统结构设计、发射和接收天线阵列结构??设计及成像算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深入研宄,取得了很好的成果。2009年,针对站开??式隐藏武器探测应用,他们开发出有源350?GHz准光学点扫描雷达成像系统,如图1.1??所示。该成像系统可在10米的距离范围内操作,并在10秒内获得完整的人体三维图像,??图1.2所示为成像系统对隐藏在衣物下的模拟爆炸装置的成像结果[8]。??ISil??图1.1?PNNL?2009年的原型站立式成像系统????-?w?-rierecmr/-?j?.??£■■■??左边为光学图像、右边三组为几个角度投影??图1.2?PNNL?2009年的原型站立式成像系统对隐藏的模拟爆炸装置的人体成像结果??3??
?340?GHz多发多收稀疏阵列成像技术研宄???2007年,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et?Propulsion?Laboratory,?JPL)成功开发出第一台??分辨率较高的太赫兹成像系统,如图1.3所示。他们的系统发射的信号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信号,工作中心频率600?GHz。该系统在4m距离处实现了?2cm的距离??分辨率M。从2008年到2011年,他们不断地对该系统进行改进,提高了系统的成像距??离、成像分辨率和成像速度[1(M3]。??在1999年,PNNL团队提出了平面扫描系统[14]。2001年,Sheen等人对前期的工??作进行扩展,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宽带信号情况下的毫米波全息人体成像系统,系统如??图1.4所示。在该系统中,使用水平一维SISO阵列和驱动阵列垂直往复运动的机械结??构来产生等效的二维观测孔径[15]。2010年,PNNL开发出另一种SISO圆柱形扫描体制??下的毫米波人体成像系统[16][17]。在该系统中,垂直构成的一维SISO阵列和圆形扫描机??构用于形成圆柱形二维观察孔径。这个系统与他们在2001年开发的SISO平面扫描系统??相比一个显着优点是它可以实现360°照射,能够有效的减少成像盲区。??石)?咖麵cn,?RF??*?.?一????57議?GHz?_飢她??5?.—??於?―:魯砂細匕-八:??F?3?2?6?136139,^,??GHz?V?y??,.9F?LO?,?,Ft??ff?/?^_?RF1:LO?'???I?and?Q?DSP?,??^?J^TI?processing?[_一各:??IF'?'?LO??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340 GHz稀疏MIMO阵列实时3-D成像系统[J]. 崔振茂,高敬坤,陆彬,陈鹏,何月,秦玉亮,成彬彬,刘乔,何晓阳,邓彬,邓贤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7(01)
[2]布料的太赫兹波透射特性研究[J]. 王启超,汪家春,王科伟,苗雷,赵大鹏,刘洋. 发光学报. 2016(06)
[3]典型衣物的D波段透射率研究[J]. 刘杰,蒋均,成彬彬,陆彬,经文,张健. 光学学报. 2016(07)
[4]太赫兹近场人体安检成像原理系统与实验验证[J]. 刘杰,邓贤进,成彬彬,赵宇姣. 警察技术. 2016(03)
[5]MIMO雷达反向投影成像算法[J]. 王怀军,黄春琳,陆珉,粟毅.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0(08)
博士论文
[1]基于稀疏线阵MIMO-SAR的0.14THz安检成像系统[D]. 刘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8
[2]太赫兹雷达成像机理与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 江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7
[3]太赫兹雷达成像算法研究[D]. 张彪.电子科技大学 2015
[4]主动毫米波安检成像算法及系统研究[D]. 任百玲.北京理工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MIMO雷达安检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 葛桐羽.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7
本文编号:3122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122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