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矢量光场增强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光限幅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6:13

  本文关键词:飞秒矢量光场增强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光限幅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是一个传统而重要的课题。偏振作为光场固有的和基本的属性,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偏振态非均匀空间分布的矢量光场与物质和微结构相互作用导致了众多不同于标量光场的新颖效应,在光镊、超分辨显微和非线性光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论文围绕飞秒矢量光场与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相互作用,对飞秒矢量光场的生成和调控以及非线性光学表征技术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理论上提出了矢量光场开孔Z-扫描技术;实验上测量了传统晶体的双光子吸收系数。第二,提出了调控光场偏振态来增强光限幅效应的新思路,实验研究了二层酞菁配合物Pr[Pc(OC8H17)8]2在飞秒径向偏振光激发下的非线性吸收效应,演示了其增强了的光限幅效应。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光学4f系统和空间光调制器在实验上生成了飞秒矢量光场。通过波前重构技术,将计算机生成的全息光栅加载到空间光调制器上,再经4f系统变换生成空间偏振态任意分布的飞秒矢量光场。实验生成了多种不同的飞秒矢量光场,包括偏振态旋向、径向变化,以及径向和旋向同时变化的矢量光场。在实验中对光学元件进行优化设计,解决了脉冲展宽等技术问题。2.提出了表征材料双光子吸收的改进型技术——飞秒矢量光场Z-扫描技术。在理论上,基于瑞利-索模菲矢量衍射公式和矢量光场的傍轴聚焦理论,给出了飞秒矢量光场Z-扫描的归一化透过率。数值模拟表明,相比于线偏振光,径向偏振光激发双光子吸收材料的Z-扫描测量灵敏度和可靠性有很大提高。用飞秒矢量光场和标量光场对硫化镉晶体进行了开孔Z-扫描实验验证了该理论。3.研究了飞秒矢量光场激发新型材料Pr[Pc(OC8H17)8]2的光限幅增强效应。利用矢量光场开孔Z-扫描技术,表征了材料Pr[Pc(OC8H17)8]2的双光子吸收效应。该种二层三明治型金属酞菁配合物材料由于其酞菁分子间固有的π-π电子结构而具有大的双光子吸收效应,可以用于光限幅器。与线偏振光相比,径向偏振光激发时增强了光限幅效应,降低了光限幅阈值。
【关键词】:飞秒矢量光场 非线性光学 矢量光场Z-扫描技术 双光子吸收 径向偏振光 光限幅 二层三明治型稀土金属酞菁配合物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36.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引言8-9
  • 1.2 飞秒激光技术的发展9-10
  • 1.3 非线性光学概述10-11
  • 1.4 矢量光场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3-14
  • 第二章 飞秒矢量光场生成技术14-24
  • 2.1 飞秒钛宝石激光器系统14-15
  • 2.2 飞秒矢量光场的数学描述15-17
  • 2.3 基于4f系统的任意飞秒矢量光场生成17-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矢量光场Z-扫描表征材料的双光子吸收24-38
  • 3.1 双光子吸收系数的测量方法24-29
  • 3.1.1 非线性透过率法24-25
  • 3.1.2 Z-扫描技术25-27
  • 3.1.3 双光子诱导荧光法27-28
  • 3.1.4 双光子瞬态吸收光谱法28-29
  • 3.2 矢量光场开孔Z-scan表征技术29-33
  • 3.3 矢量光场激发的CdS双光子吸收效应实验研究33-36
  • 3.4 本章小结36-38
  • 第四章 径向偏振光激发下新型材料的光限幅增强效应38-46
  • 4.1 新型材料----二层三明治型金属酞菁配合物38-39
  • 4.2 二层酞菁配合物Pr[Pc(OC_8H_(17))_8]_2的三阶光学非线性效应研究39-42
  • 4.3 径向偏振光激发下Pr[Pc(OC_8H_(17))_8]_2的光限幅增强效应研究42-43
  • 4.4 本章小结43-46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46-48
  • 致谢48-50
  • 参考文献50-58
  • 作者简介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亚臣;芦泓宇;王艺盟;;咔唑保护的金纳米粒子的光限幅性质研究(英文)[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2 苏红,张为俊,王世兴;理想聚焦系统光限幅效应的理论分析[J];量子电子学报;2001年03期

3 曲士良,杜池敏,宋瑛林,王玉晓,高亚臣,祖继锋,刘树田,李玉良,朱道本;基于C_(60)结构的金纳米粒子合成物的非线性折射与光限幅[J];中国激光;2002年04期

4 常青,叶红安,吴谊群,左霞,刘颖,王玉晓,宋瑛林;萘酞菁铅化合物的光限幅特性研究[J];光学学报;2004年03期

5 骆永全;王伟平;李剑峰;张大勇;刘海涛;;碳纳米管悬浮液的光限幅特性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6期

6 周永红;田玉鹏;吴杰颖;;酞菁配合物在光限幅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06年07期

7 冯苗;甄啸;郑婵;黄娟;詹红兵;;钒氧酞菁与萘酞菁的光限幅循环特性及光稳定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1期

8 韩亚萍;叶红安;吴文智;时光;曹岩;;铜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光限幅特性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9 刘大军;陈立新;杨洪军;;酞菁材料光限幅器件的优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张鹏;牛燕雄;武东生;姜楠;杨海林;;可溶性多壁碳纳米管光限幅机理研究[J];光子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瑛林;;团簇材料的光限幅特性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柯福佑;林乃波;冯燕;冯益虎;徐洪耀;;近红外光限幅功能聚炔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徐洪耀;光善仪;李村;苏新艳;;功能聚炔的设计及光限幅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李春芳;齐延海;李东祥;;金纳米棒的自组装与光限幅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5 熊玉卿;张浩力;罗崇泰;;碳纳米管的光限幅应用[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王双青;陈力;许箭;陈军;胡睿;李沙瑜;杨国强;;含有较宽光限幅窗口的金属萘酞菁的光限幅增强作用[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杜垠龙;姜旭;朱凯;张淑玲;王贵宾;;卟啉/聚芳醚酮光限幅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8 龚华平;吕志伟;林殿阳;刘松江;;非聚焦条件下激光脉冲在CS_2介质中的传输特性实验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苏新艳;张超;徐洪耀;;POSS基分子杂化光限幅材料的制备和性能[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10 刘雄;梁蓬霞;张蕊蕊;杨洲;王冬;;通过点击化学修饰的富勒烯衍生物光限幅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茅嘉原;易分散、良溶性新型光限幅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詹红兵;无机基金属酞菁复合固态光限幅材料制备与光谱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孙玉萍;原子分子介质中强场激光传播特性及共振X射线散射光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涛;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光限幅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秋月;双光子吸收分子材料光限幅特性的动力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铁;基于SBS空间光限幅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齐延海;金纳米棒—有机硅杂化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光限幅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5 吴佳,

本文编号:312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12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b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