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凋落物分解的时间动态及其调控机制
发布时间:2021-05-08 22:53
草地凋落物分解是碳(C)、氮(N)、磷(P)等重要元素从“草”到“地”间循环与平衡的重要生态过程,在养分贫瘠的黄土高原地区的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混播草地凋落物具有多种类型,其中混合凋落物分解过程可能会发生养分转移、化学抑制、腐生生物行为改变等物种间互作,且分解环境中的影响因素更为多样,导致混播草地凋落物分解过程更为复杂。因此,揭示混播草地凋落物分解规律、阐明调控机制对指导混播草地建植和优化田间管理意义重大。本研究拟对紫花苜蓿(Medicago20sativa20L.)和无芒雀麦(Bromus20inermis20Layss.)混播草地中5种类型凋落物(紫花苜蓿MS、无芒雀麦BI、80%MS+20%BI、50%MS+50%BI、20%MS+80%BI)的分解动态特征进行分析,以揭示混合凋落物的分解规律,探究凋落物类型、土壤微生物和微环境因子对凋落物分解的调控机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在不同草地中,5种类型凋落物分解规律各异。总体上,分解速率k变化范围为0.43-1.1420year-1。分解前7个月,凋落物质量损失占最初质量的23%;分解后8-13个月...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豆禾混播草地的生产和生态优势
2.2 凋落物分解及其调控因素
2.2.1 不同系统中凋落物分解研究历程
2.2.2.1 森林生态系统
2.2.2.2 天然草地生态系统
2.2.2 凋落物分解过程
2.2.3 凋落物分解影响因子分析
2.2.3.1 凋落物类型对分解的影响
2.2.3.2 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2.2.3.3 近地面辐射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2.3 问题的提出
2.4 研究内容
2.5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概况
3.2 试验设计
3.2.1 凋落物收集与处理
3.2.2 凋落物分解实验设计与样地管理
3.3 样品采集
3.3.1 凋落物样品袋采集
3.3.2 土壤样品采集
3.4 指标测定方法
3.5 参数计算和数据统计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凋落物分解动态变化特征
4.1.1 凋落物剩余质量和分解速率
4.1.2 凋落物C、N和P浓度
4.1.3 凋落物C/N比、C/P比和N/P比
4.1.4 凋落物剩余质量、C浓度、N浓度和P浓度与凋落物C/N、C/P和N/P的相关性
4.2 混合比例对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4.2.1 混合凋落物分解中凋落物混合效应(LME)的变化
4.2.2 混合凋落物分解中各组分相对个体表现(RIP)的变化
4.3 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近地面辐射和土壤速效氮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4.3.1 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近地面辐射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4.3.2 土壤速效氮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4.4 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4.4.1 分解276天时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4.4.2 分解340天时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4.4.3 分解276天和340天时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剩余质量、碳氮磷浓度和化学计量比的变化
5.2 凋落物混合比例对分解的影响
5.3 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近地面辐射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5.4 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优势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对氮添加的响应[J]. 文海燕,傅华,郭丁. 生态学报. 2017(06)
[2]陆地生态系统混合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 李宜浓,周晓梅,张乃莉,马克平. 生态学报. 2016(16)
[3]氮-硫沉降对邓恩桉及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和N残留率的影响[J]. 黄婷,包和林,吴承祯,林勇明,洪伟,李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04)
[4]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凋落物组成变化的响应[J]. 陈法霖,郑华,欧阳志云,张凯,屠乃美. 土壤学报. 2011(03)
[5]播种方式对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浅剖面土壤C、N分布及储量的影响[J]. 邰继承,杨恒山,范富,张庆国,宋桂云,苏雅乐. 草业学报. 2010(06)
[6]不同播种方式下苜蓿与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的小气候特征分析[J]. 杨恒山,刘江,张宏宇,刘晶,梁怀宇. 中国农业气象. 2009(02)
[7]全球环境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 宋新章,江洪,张慧玲,余树全,周国模,马元丹,Scott X. Chang. 生态学报. 2008(09)
[8]秦岭林区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性质的研究[J]. 何帆,王得祥,雷瑞德,王宇超,余鸽.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04)
[9]播种方式对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产量及冠层结构的影响[J]. 张宏宇,杨恒山,肖艳云,邰继承,刘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05)
[10]山地草地凋落物分解与持水力的研究[J]. 张建利,张文,毕玉芬. 草业科学. 2008(03)
硕士论文
[1]种植方式对苜蓿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D]. 齐都吉雅.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2]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对森林凋落物及土壤的影响[D]. 孙新.福建农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76138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豆禾混播草地的生产和生态优势
2.2 凋落物分解及其调控因素
2.2.1 不同系统中凋落物分解研究历程
2.2.2.1 森林生态系统
2.2.2.2 天然草地生态系统
2.2.2 凋落物分解过程
2.2.3 凋落物分解影响因子分析
2.2.3.1 凋落物类型对分解的影响
2.2.3.2 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2.2.3.3 近地面辐射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2.3 问题的提出
2.4 研究内容
2.5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概况
3.2 试验设计
3.2.1 凋落物收集与处理
3.2.2 凋落物分解实验设计与样地管理
3.3 样品采集
3.3.1 凋落物样品袋采集
3.3.2 土壤样品采集
3.4 指标测定方法
3.5 参数计算和数据统计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凋落物分解动态变化特征
4.1.1 凋落物剩余质量和分解速率
4.1.2 凋落物C、N和P浓度
4.1.3 凋落物C/N比、C/P比和N/P比
4.1.4 凋落物剩余质量、C浓度、N浓度和P浓度与凋落物C/N、C/P和N/P的相关性
4.2 混合比例对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4.2.1 混合凋落物分解中凋落物混合效应(LME)的变化
4.2.2 混合凋落物分解中各组分相对个体表现(RIP)的变化
4.3 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近地面辐射和土壤速效氮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4.3.1 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近地面辐射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4.3.2 土壤速效氮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4.4 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4.4.1 分解276天时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4.4.2 分解340天时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4.4.3 分解276天和340天时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剩余质量、碳氮磷浓度和化学计量比的变化
5.2 凋落物混合比例对分解的影响
5.3 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近地面辐射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5.4 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优势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对氮添加的响应[J]. 文海燕,傅华,郭丁. 生态学报. 2017(06)
[2]陆地生态系统混合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 李宜浓,周晓梅,张乃莉,马克平. 生态学报. 2016(16)
[3]氮-硫沉降对邓恩桉及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和N残留率的影响[J]. 黄婷,包和林,吴承祯,林勇明,洪伟,李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04)
[4]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凋落物组成变化的响应[J]. 陈法霖,郑华,欧阳志云,张凯,屠乃美. 土壤学报. 2011(03)
[5]播种方式对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浅剖面土壤C、N分布及储量的影响[J]. 邰继承,杨恒山,范富,张庆国,宋桂云,苏雅乐. 草业学报. 2010(06)
[6]不同播种方式下苜蓿与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的小气候特征分析[J]. 杨恒山,刘江,张宏宇,刘晶,梁怀宇. 中国农业气象. 2009(02)
[7]全球环境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 宋新章,江洪,张慧玲,余树全,周国模,马元丹,Scott X. Chang. 生态学报. 2008(09)
[8]秦岭林区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性质的研究[J]. 何帆,王得祥,雷瑞德,王宇超,余鸽.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04)
[9]播种方式对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产量及冠层结构的影响[J]. 张宏宇,杨恒山,肖艳云,邰继承,刘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05)
[10]山地草地凋落物分解与持水力的研究[J]. 张建利,张文,毕玉芬. 草业科学. 2008(03)
硕士论文
[1]种植方式对苜蓿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D]. 齐都吉雅.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2]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对森林凋落物及土壤的影响[D]. 孙新.福建农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76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17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