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中部地区NE和NW向断裂体系对现今构造应力场及地震孕育和触发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关键词:华北中部地区NE和NW向断裂体系对现今构造应力场及地震孕育和触发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华北地块地处我国东部大陆的中心位置,同时也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环太平洋构造域及古亚洲洋构造域叠置的“三节点”交汇区域,经历了非常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是现今在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背景下形成的一个仍然在强烈活动的块体。新生代以来,华北地块裂解先后形成了渤海湾盆地和山西地堑系,并构成了现今的地貌格局,其内部断层发育,地震强烈频繁,尤以中部地区最为典型。华北中部地区包括了燕山隆起、山西隆起和华北坳陷区,发育了三条主要的活动断裂带,即山西地堑活动断裂带、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和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可划分为两大活动断裂体系:NE向的右行走滑断裂体系和NW向的左行走滑断裂体系。区内地震分布可划分为NE和NW两方向的条带状分布,与断裂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且强震又多密集在NE和NW向断裂交汇处。因此,选择该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模拟区内现今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及模拟邢台和唐山地震发震瞬时引起的扰动力在断裂系中的传递情况,对比地震分布特征,结合震源机制解及地质资料,重点分析研究区NE和NW向断裂对地震孕育和触发的控制性作用。通过研究,获得以下认识:通过模拟研究区在NE和NW向断裂作用下现今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得到,华北中部地区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在山西地堑活动断裂带、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和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内NE和NW向断裂的交汇部位,而这些部位正对应着地震活跃区,且应力值越大地震越强烈,说明研究区构造应力易在断裂交切部位集中,应力值越大越易发生地震。通过模拟研究区分别在仅有NE和NW向断裂单独作用的情况下现今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与两组断裂共同作用下的应力特征进行对比发现,当仅NE向断裂单独作用时,构造应力分布特征相类似;而在当NW向断裂单独作用时,构造应力分布特征却相差盛远,说明在现今构造应力控制中NE向断裂占主导地位,为主控断裂。模拟结果显示,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东西两侧应力强度值相差较大,西侧山西地堑系应力强度值高,东侧华北坳陷区应力值低。在对邢台地震模拟中发现,发震引起的扰动应力难以跨越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传递到西侧的山西地堑系,说明太行山山前断裂对应力的传递具有限制作用,能够阻挡和卸载部分应力,对华北坳陷区的稳定性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模拟邢台和唐山地震发震瞬时扰动应力传递的结果中发现,当应力传递至NE和NW向断裂时,或发生应力集中,或应力卸载,很难跨越断裂继续前进;从两次大震震后的余震分布特征看,余震大多数发生在离震源近的NE和NW向断裂处,说明NE和NW向断裂不仅控制构造应力场的分布,同时也控制地震余震的分布。由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与地震分布特征对比可得,地震多发区一般为构造应力高值区。据震源机制解和不同模型应力结果分析,NE和NW向断裂处于NNW-NW向的主拉应力和NNE-NE向的主压应力环境中,由纯剪切模式可知,NE向断裂易发生右旋走滑,为发震构造;NW向断裂易发生左行走滑,可能孕震也可能发震。地震类型、分布特征和构造应力分布特征不仅与断层性质有关,还与断层的空间几何形态有关。
【关键词】:华北中部地区 NE和NW断裂 构造应力场 地震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315.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0. 前言12-19
- 0.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12-13
- 0.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3-17
- 0.3 研究内容及思路17-19
- 1. 有限元方法基本理论及其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19-23
- 1.1 有限元求解问题的基本原理及步骤19-20
- 1.2 有限元非线性结构分析20-23
- 1.2.1 地学研究中几种常见材料的本构关系20-22
- 1.2.2 ANSYS接触分析22-23
- 2. 区域地质概况23-38
- 2.1 中新生代构造主要特征23-24
- 2.2 构造单元划分24-25
- 2.3 主要活动断裂及地震分布特征25-34
- 2.3.1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25-28
- 2.3.2 山西地堑活动断裂带28-31
- 2.3.3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31-34
- 2.4 岩石圈结构特征34-38
- 3. 华北中部地区有限元模型的构建38-49
- 3.1 构建华北中部地区有限元模型的基本要素38
- 3.2 构建华北中部地区有限元模型38-42
- 3.2.1 模型边界范围及分层38-39
- 3.2.2 模型中的活动断裂39-41
- 3.2.3 模型参数确定41-42
- 3.2.4 单元网格划分42
- 3.3 模型载荷施加及边界条件42-49
- 3.3.1 载荷施加42-43
- 3.3.2 边界条件43-49
- 4. 华北中部地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49-61
- 4.1 模拟结果合理性检验49-50
- 4.2 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50-61
- 4.2.1 山西地堑活动断裂带构造应力场及地震分布特征53-54
- 4.2.2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构造应力场及地震分布特征54-57
- 4.2.3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构造应力场及地震分布特征57-58
- 4.2.4 华北坳陷区构造应力场及其地震分布特征58-61
- 5. 邢台和唐山地震对华北中部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影响61-66
- 5.1 邢台地震的影响62-63
- 5.2 唐山地震的影响63-66
- 6. NE和NW向断裂对区内地震的孕育和触发控制性探讨66-70
- 7. 结论与展望70-72
- 7.1 主要结论70-71
- 7.2 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71-72
- 参考文献72-79
- 致谢79-80
- 个人简历80
- 发表的学术论文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现志;李三忠;刘鑫;索艳慧;赵淑娟;许立青;戴黎明;王鹏程;余珊;;太行山东麓断裂带板内构造地貌反转与机制[J];地学前缘;2013年04期
2 吴奇;许立青;李三忠;刘鑫;王鹏程;曹现志;索艳慧;;华北地块中部活动构造特征及汾渭地堑成因探讨[J];地学前缘;2013年04期
3 许立青;李三忠;索艳慧;刘鑫;戴黎明;吴奇;王鹏程;张丙坤;;华北地块南部断裂体系新构造活动特征[J];地学前缘;2013年04期
4 李玉江;陈连旺;陆远忠;詹自敏;;汶川地震的发生对周围断层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戴黎明;李三忠;楼达;索艳慧;刘鑫;周立宏;蒲秀刚;周淑慧;余珊;;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应力场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3期
6 柳畅;石耀霖;郑亮;朱伯靖;;三维黏弹性数值模拟华北盆地地震空间分布与构造应力积累关系[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12期
7 郭慧;江娃利;谢新生;;山西交城断裂北端及中段3个大型探槽全新世断错现象分析[J];地震地质;2012年01期
8 戴黎明;李三忠;陶春辉;李西双;刘鑫;索艳慧;楼达;;俯冲带耦合作用对苏门答腊地区应变场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8期
9 李三忠;索艳慧;戴黎明;刘丽萍;金宠;刘鑫;郝天珧;周立宏;刘保华;周均太;焦倩;;渤海湾盆地形成与华北克拉通破坏[J];地学前缘;2010年04期
10 朱守彪;张培震;石耀霖;;华北盆地强震孕育的动力学机制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华北中部地区NE和NW向断裂体系对现今构造应力场及地震孕育和触发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2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