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循环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29 12:07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东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西临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沿边沿江沿海城市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这意味着以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导致环境污染的经济高速增长模式需要转变为经济增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三者协调并行的绿色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以,面对长江经济带新的形式和局面,分析其经济-生态系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和内在作用机理,掌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特征,研究各个因素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长江经济带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明确了经济增长理论、绿色经济理论、碳循环理论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基础上,发现并讨论了现有研究文献在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往往忽略了碳汇的内生性作用这一局限性。然后利用超效率非径向SBM模型并结合GML生产率指数对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基于碳循环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从时间和空间角度与未考虑生态净化能力(碳汇)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经济发展水平、...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借助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检验相关参数的显著性,以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和变量选取的合理性。1.3可能的创新点本文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生产率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存在的创新内容,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角度的创新,从图1.2可以发现,已有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只考虑了经济系统,即投入劳动力、资本、能源等生产率要素,带来期望产出GDP和非期望产出CO2,忽略了生态系统净化CO2的能力。本文将从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出发,分析基于碳循环的绿色全要生产率。图1.2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图二是研究内容创新。目前国内外已经存在较多研究产业、区域经济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但是大部分的文献都是从工业、农业和服务员等某个方面单独研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在测算时只考虑了能源的消耗和相应的环境污染,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净化能力。因此,本文从区域经济层面建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环境污染考虑了能源消费、工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程等方面,生态环境净化能力考虑森林和生态农业对环境的净化(即碳汇),比较全面地考察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的净化能力,并讨论碳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生推动作用。
第4章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45文指碳汇)纳入到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核算体系,测度的经济增长情况。而绿色全要生产率可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所以每一个影响因素都是通过对技术效率或者技术进步的影响,从而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如图4.1所示。图4.1影响机制分析(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根据胡晓琳等(2016)的研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包含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两个方面。扩大经济规模,给地区带来生产资料投入的增加,并且获得更多学习和创造新技术的机会,促使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使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有更高要求,而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带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投入和能源消耗增多会导致污染排放的增多,经济质量没有得到改善,进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从空间上来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或是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另外通过经济辐射的作用将会对该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的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由于存在一定的差距,落后的地区可能会通过后发优势实现对发达地区的追赶,从而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也许落后地区没有跨过低生产效率的门槛,将会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因此,本文将引入经济发展水平来判断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的影响。参考胡晓琳等(2016)的做法,采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用,并利用消费价格平减指数折算成2004年不变价格的人均地方生产总值。(2)环境规制环境规制是政府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而制定相关环
本文编号:3256414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借助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检验相关参数的显著性,以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和变量选取的合理性。1.3可能的创新点本文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生产率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存在的创新内容,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角度的创新,从图1.2可以发现,已有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只考虑了经济系统,即投入劳动力、资本、能源等生产率要素,带来期望产出GDP和非期望产出CO2,忽略了生态系统净化CO2的能力。本文将从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出发,分析基于碳循环的绿色全要生产率。图1.2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图二是研究内容创新。目前国内外已经存在较多研究产业、区域经济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但是大部分的文献都是从工业、农业和服务员等某个方面单独研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在测算时只考虑了能源的消耗和相应的环境污染,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净化能力。因此,本文从区域经济层面建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环境污染考虑了能源消费、工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程等方面,生态环境净化能力考虑森林和生态农业对环境的净化(即碳汇),比较全面地考察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的净化能力,并讨论碳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生推动作用。
第4章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45文指碳汇)纳入到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核算体系,测度的经济增长情况。而绿色全要生产率可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所以每一个影响因素都是通过对技术效率或者技术进步的影响,从而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如图4.1所示。图4.1影响机制分析(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根据胡晓琳等(2016)的研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包含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两个方面。扩大经济规模,给地区带来生产资料投入的增加,并且获得更多学习和创造新技术的机会,促使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使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有更高要求,而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带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投入和能源消耗增多会导致污染排放的增多,经济质量没有得到改善,进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从空间上来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或是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另外通过经济辐射的作用将会对该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的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由于存在一定的差距,落后的地区可能会通过后发优势实现对发达地区的追赶,从而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也许落后地区没有跨过低生产效率的门槛,将会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因此,本文将引入经济发展水平来判断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的影响。参考胡晓琳等(2016)的做法,采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用,并利用消费价格平减指数折算成2004年不变价格的人均地方生产总值。(2)环境规制环境规制是政府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而制定相关环
本文编号:3256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256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