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梯级水库细菌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因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0 23:06
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当前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河流生态系统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梯级大坝建设形成的“水库连续体”扰动了河流的水文节律,改变了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可能导致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发生相应变化。微生物作为水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水生态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影响着营养盐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然而,限于梯级开发的复杂性,当前对河流梯级水库中的微生物群落时个分布及种群特征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基于此.本研究以澜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苗尾(M)、功果桥(GGQ)、小湾(XW)、漫湾(MW)、大朝山(DCS),糯扎渡(NZD)和景洪(JH))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识别澜沧江梯级水库水体中细菌多样性和组成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影响菌群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七个水库设定的采样点取得的样品进行测定,并分析理化参数可以发现:水库的理化指标总体上表现为季节影响较显为,溶解氧(DO)含量冬季>夏季,且下游水库含量升高,但总体空间变化波动较小;电导率(EC)在冬季有明显的增高,空间上...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技术路线图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而糯扎渡水电站和景洪水电站则是澜沧江下游水电站核心工程。澜沧江中游地势狭窄,多为高山峡谷,地势差较大,年径流深在400~700mm,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下游则恰恰相反,不仅地势开阔且地形平缓,年径流深也基本只有中游的一半,气候属于热带气候。由上述背景可知,梯级水电站的开发人为改水体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显著改变了整个河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细菌群落,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存在,在对河流污染物的降解、迁移、转化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的改变势必影响了原有的微生物群落活动,所以掌握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将有助于理解河流的生态功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图2-1澜沧江采样点示意图Fig2-1SchematicrepresentationofthedifferentsamplingsitesinLancangLake2.2样品采集与处理本实验所有样品均采集于澜沧江沿线建设的七个水电站,采集时间为2018年8月夏季丰水期与2019年1月冬季枯水期。澜沧江七个水库(图2.1)的地理坐标分别为:JH(22°09′46.41″N,100°44′03.42″E)、NZD(23°03′45.56″N,100°08′42.07″E)、DCS(24°04′08.37″N,100°23′54.81″E)、MW(24°44′38.49″N,100°11′55.70″E)、XW
3水库水体理化指标时空分布特征21图3-1水库DO指标图Fig3-1DOindexofreservoir(2)电导率(EC)的变化水的电导率是水体主要的物理性状之一,可以衡量水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水中溶解盐的含量。在夏季观测到七个水库中电导率(EC)的平均值为303.29,冬季电导率(EC)的均值为371.2,其中夏季EC含量最高的是功果桥水库,含量最少的是糯扎渡水库,而冬季含量最高为糯扎渡水库,最少的为功果桥水库,恰好与夏季相反。如图3-2所示,空间分布上,夏季不同水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冬季各个水库之间无明显变化波动,总体呈先降低后又在下游水库上升趋势,这说明下游水库溶解盐含量较高;季节分布上,冬季的电导率在整体上都有明显的增高,这是由于夏季是澜沧江流域的丰水期,径流量的增大会导致离子总量降低。EC变化趋势表现出与DO相类似,在下一节理化指标相关性分析中表明EC与DO是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得到了相互印证。
本文编号:3334944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技术路线图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而糯扎渡水电站和景洪水电站则是澜沧江下游水电站核心工程。澜沧江中游地势狭窄,多为高山峡谷,地势差较大,年径流深在400~700mm,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下游则恰恰相反,不仅地势开阔且地形平缓,年径流深也基本只有中游的一半,气候属于热带气候。由上述背景可知,梯级水电站的开发人为改水体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显著改变了整个河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细菌群落,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存在,在对河流污染物的降解、迁移、转化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的改变势必影响了原有的微生物群落活动,所以掌握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将有助于理解河流的生态功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图2-1澜沧江采样点示意图Fig2-1SchematicrepresentationofthedifferentsamplingsitesinLancangLake2.2样品采集与处理本实验所有样品均采集于澜沧江沿线建设的七个水电站,采集时间为2018年8月夏季丰水期与2019年1月冬季枯水期。澜沧江七个水库(图2.1)的地理坐标分别为:JH(22°09′46.41″N,100°44′03.42″E)、NZD(23°03′45.56″N,100°08′42.07″E)、DCS(24°04′08.37″N,100°23′54.81″E)、MW(24°44′38.49″N,100°11′55.70″E)、XW
3水库水体理化指标时空分布特征21图3-1水库DO指标图Fig3-1DOindexofreservoir(2)电导率(EC)的变化水的电导率是水体主要的物理性状之一,可以衡量水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水中溶解盐的含量。在夏季观测到七个水库中电导率(EC)的平均值为303.29,冬季电导率(EC)的均值为371.2,其中夏季EC含量最高的是功果桥水库,含量最少的是糯扎渡水库,而冬季含量最高为糯扎渡水库,最少的为功果桥水库,恰好与夏季相反。如图3-2所示,空间分布上,夏季不同水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冬季各个水库之间无明显变化波动,总体呈先降低后又在下游水库上升趋势,这说明下游水库溶解盐含量较高;季节分布上,冬季的电导率在整体上都有明显的增高,这是由于夏季是澜沧江流域的丰水期,径流量的增大会导致离子总量降低。EC变化趋势表现出与DO相类似,在下一节理化指标相关性分析中表明EC与DO是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得到了相互印证。
本文编号:3334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33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