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与苯并芘对泥鳅的毒性效应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3 05:52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常见的环境有机污染物,菲(Phenanthrene,Phe)是一种简单的三环PAHs模式化合物,苯并芘(Benzo(a)pyre,BaP)是典型的五环PAHs代表化合物。菲与苯并芘均对生物与生态环境具有多种毒性效应。本文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水实验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实时定量PCR技术等多种实验方法,探究了菲与苯并芘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包括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以及安全浓度;同时在急性毒性效应的基础上分析比较菲与苯并芘对泥鳅的抗氧化酶活性、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活性水平及其mRNA表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Phe对泥鳅在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分别为71.37 mg·L-...
【文章来源】:延安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苯并芘Fig.1-2Benzopyrene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第三章结果与分析3.1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在Phe与BaP实验组开始进行的8h内,对照组和低浓度Phe处理组中的泥鳅,没有出现明显的中毒现象。在最高浓度的Phe与BaP处理组中,泥鳅最初2h内就出现较为明显的中毒症状,在水中游动速度加快,上下窜动,表现出狂躁、兴奋的状态,并时常与桶壁摩擦碰撞;4h后会出现游速明显下降,失去平衡并侧翻在水中的现象;8h后开始出现死亡个体的现象,并表现为体表的粘液的分泌明显增多,鳃部变红,身体僵硬;16h后开始出现大批死亡现象。3.1.1菲急性毒性条件下泥鳅的死亡率图3-1泥鳅死亡率与菲浓度的关系Fig.3-1Relationshipbetweenmortalityof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andconcentrationofPhe由图3-1可知,在Phe浓度为14.68mg·L-1受试液中暴露24h后泥鳅的平均死亡率为15.00%,泥鳅的死亡率并不高,而在Phe浓度为68.13mg·L-1受试液中暴露24h后泥鳅的平均死亡率为50.00%,泥鳅的死亡率大幅提升。在Phe浓度为14.69mg·L-1受试液中暴露96小时后,泥鳅的平均死亡率变为50.00%,在Phe浓度为68.13mg·L-1受试液中暴露96小时后,泥鳅的平均死亡率变为95.00%,死亡率极高。可以明显的看出泥鳅的死亡率随着Phe的浓度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23
菲与苯并芘对泥鳅的毒性效应比较研究增加,所以泥鳅的死亡率与Phe的浓度和暴露时间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3.1.2苯并芘急性毒性条件下泥鳅的死亡率图3-2泥鳅死亡率与苯并芘浓度的关系Fig.3-1Relationshipbetweenmortalityof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andconcentrationofBaP由图3-1可知,在BaP浓度为25.19μg·L-1受试液中暴露24h后泥鳅的平均死亡率为20.00%,泥鳅的死亡率并不高,而在BaP浓度为63.38μg·L-1受试液中暴露24h后泥鳅的平均死亡率为55.00%,泥鳅的死亡率大幅提升。在Phe浓度为14.69μg·L-1受试液中暴露96小时后,泥鳅的平均死亡率变为50.00%,在BaP浓度为68.13μg·L-1受试液中暴露96小时后,泥鳅的平均死亡率变为98.00%,几乎全部死亡。可以明显的看出泥鳅的死亡率随着BaP的浓度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所以泥鳅的死亡率与BaP的浓度和暴露时间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3.1.3泥鳅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将泥鳅的死亡率转化为死亡几率,分别计算出暴露在Phe中泥鳅24h、48h、72h、96h的LC50为71.37mg·L-1、41.18mg·L-1、25.41mg·L-1、15.24mg·L-1;暴露在BaP中泥鳅24h、48h、72h、96h的LC50为56.90μg·L-1、42.55μg·L-1、33.54μg·L-1、26.66μg·L-1。根据SC=LC5048h×0.3/(LC5024h/LC5048h)2的计算公式计算出Phe的SC=4.11mg·L-1,而BaP的SC=6.81μg·L-1。2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源甲基睾酮对自然越冬蚂蟥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J]. 芦鑫,郭巧生,史红专,王帅,陈盼盼,张会宁,严晓芦. 中国中药杂志. 2019(20)
[2]松花江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 李泽文,王海燕,孔秀琴,杨艳艳,钟震,李莉,吴桐. 环境科学研究. 2020(01)
[3]2013-2017年延河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裴晓龙,丁强,杨玉珍,程俊侠,郭琦. 水土保持通报. 2019(02)
[4]废弃煤矿矿井水中多环芳烃菲分布特征和来源解析[J]. 郝春明,黄越,黄玲,马登军,何培雍.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9)
[5]重金属暴露引起鱼体氧化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J]. 罗其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18(25)
[6]双须骨舌鱼卵黄蛋白原基因vtg的克隆、组织表达和原核表达分析[J]. 潘贤辉,刘奕,周康奇,胡隐昌,郑曙明,宋红梅,牟希东,杨叶欣. 动物学杂志. 2018(04)
[7]菲胁迫对鲤鱼的急性毒性和抗氧化酶响应[J]. 吕晏锋,赵晓祥,王俊锋.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8]水体铅对胚胎-仔鱼期南方鲇的氧化应答及神经毒性作用[J]. 罗其勇,谢小军. 淡水渔业. 2018(01)
[9]四溴联苯醚慢性胁迫对大泷六线鱼生长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J]. 张赛赛,孙德启,姜欣彤,董安然,王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06)
[10]菲对摇蚊幼虫的急、慢性毒性效应[J]. 邓万蓉,刘志红,孙梨宗,李晓军,巩宗强,贾春云. 生态学杂志. 2017(09)
博士论文
[1]多环芳烃胁迫对淡水生物种群生长及种间关系的影响及其生态风险评价[D]. 金香琴.东北师范大学 2014
[2]南黄海、东海表层沉积物中脂肪烃与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初步研究[D]. 邓伟.中国海洋大学 2013
[3]卵黄蛋白原的纯化与检测及其在己烯雌酚和炔雌醇联合毒性研究中的应用[D]. 刘宝敏.厦门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典型有机污染物在小清河及黄、东海的分布特征研究[D]. 李亚楠.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019
[2]延河流域水污染现状评价及管理建议[D]. 吴江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3]幼年亚急性苯并芘暴露引起大鼠成年后神经行为和小脑代谢组学变化[D]. 李春林.重庆医科大学 2018
[4]17α-甲基睾酮和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对两种黄姑鱼性腺分化的影响[D]. 阳芳.浙江海洋大学 2017
[5]壬基酚对泥鳅的氧化毒性与雌激素毒性效应[D]. 戚珍珠.延安大学 2016
[6]菲、3-甲基菲和菲醌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毒性的比较研究[D]. 王冬婉.大连海事大学 2016
[7]大气中典型硝基多环芳烃的细胞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D]. 蒋玉婷.上海大学 2015
[8]多环芳烃(PAHs)在栉孔扇贝体内蓄积特征与毒性效应的研究[D]. 修蒙.中国海洋大学 2014
[9]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对菲的累积特征及毒性响应[D]. 肖佰财.华东师范大学 2014
[10]埋植雌二醇对雌性中华鲟幼鱼血清生理指标及卵巢发育的影响[D]. 刘涛.上海海洋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52596
【文章来源】:延安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苯并芘Fig.1-2Benzopyrene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第三章结果与分析3.1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在Phe与BaP实验组开始进行的8h内,对照组和低浓度Phe处理组中的泥鳅,没有出现明显的中毒现象。在最高浓度的Phe与BaP处理组中,泥鳅最初2h内就出现较为明显的中毒症状,在水中游动速度加快,上下窜动,表现出狂躁、兴奋的状态,并时常与桶壁摩擦碰撞;4h后会出现游速明显下降,失去平衡并侧翻在水中的现象;8h后开始出现死亡个体的现象,并表现为体表的粘液的分泌明显增多,鳃部变红,身体僵硬;16h后开始出现大批死亡现象。3.1.1菲急性毒性条件下泥鳅的死亡率图3-1泥鳅死亡率与菲浓度的关系Fig.3-1Relationshipbetweenmortalityof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andconcentrationofPhe由图3-1可知,在Phe浓度为14.68mg·L-1受试液中暴露24h后泥鳅的平均死亡率为15.00%,泥鳅的死亡率并不高,而在Phe浓度为68.13mg·L-1受试液中暴露24h后泥鳅的平均死亡率为50.00%,泥鳅的死亡率大幅提升。在Phe浓度为14.69mg·L-1受试液中暴露96小时后,泥鳅的平均死亡率变为50.00%,在Phe浓度为68.13mg·L-1受试液中暴露96小时后,泥鳅的平均死亡率变为95.00%,死亡率极高。可以明显的看出泥鳅的死亡率随着Phe的浓度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23
菲与苯并芘对泥鳅的毒性效应比较研究增加,所以泥鳅的死亡率与Phe的浓度和暴露时间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3.1.2苯并芘急性毒性条件下泥鳅的死亡率图3-2泥鳅死亡率与苯并芘浓度的关系Fig.3-1Relationshipbetweenmortalityof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andconcentrationofBaP由图3-1可知,在BaP浓度为25.19μg·L-1受试液中暴露24h后泥鳅的平均死亡率为20.00%,泥鳅的死亡率并不高,而在BaP浓度为63.38μg·L-1受试液中暴露24h后泥鳅的平均死亡率为55.00%,泥鳅的死亡率大幅提升。在Phe浓度为14.69μg·L-1受试液中暴露96小时后,泥鳅的平均死亡率变为50.00%,在BaP浓度为68.13μg·L-1受试液中暴露96小时后,泥鳅的平均死亡率变为98.00%,几乎全部死亡。可以明显的看出泥鳅的死亡率随着BaP的浓度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所以泥鳅的死亡率与BaP的浓度和暴露时间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3.1.3泥鳅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将泥鳅的死亡率转化为死亡几率,分别计算出暴露在Phe中泥鳅24h、48h、72h、96h的LC50为71.37mg·L-1、41.18mg·L-1、25.41mg·L-1、15.24mg·L-1;暴露在BaP中泥鳅24h、48h、72h、96h的LC50为56.90μg·L-1、42.55μg·L-1、33.54μg·L-1、26.66μg·L-1。根据SC=LC5048h×0.3/(LC5024h/LC5048h)2的计算公式计算出Phe的SC=4.11mg·L-1,而BaP的SC=6.81μg·L-1。2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源甲基睾酮对自然越冬蚂蟥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J]. 芦鑫,郭巧生,史红专,王帅,陈盼盼,张会宁,严晓芦. 中国中药杂志. 2019(20)
[2]松花江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 李泽文,王海燕,孔秀琴,杨艳艳,钟震,李莉,吴桐. 环境科学研究. 2020(01)
[3]2013-2017年延河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裴晓龙,丁强,杨玉珍,程俊侠,郭琦. 水土保持通报. 2019(02)
[4]废弃煤矿矿井水中多环芳烃菲分布特征和来源解析[J]. 郝春明,黄越,黄玲,马登军,何培雍.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9)
[5]重金属暴露引起鱼体氧化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J]. 罗其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18(25)
[6]双须骨舌鱼卵黄蛋白原基因vtg的克隆、组织表达和原核表达分析[J]. 潘贤辉,刘奕,周康奇,胡隐昌,郑曙明,宋红梅,牟希东,杨叶欣. 动物学杂志. 2018(04)
[7]菲胁迫对鲤鱼的急性毒性和抗氧化酶响应[J]. 吕晏锋,赵晓祥,王俊锋.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8]水体铅对胚胎-仔鱼期南方鲇的氧化应答及神经毒性作用[J]. 罗其勇,谢小军. 淡水渔业. 2018(01)
[9]四溴联苯醚慢性胁迫对大泷六线鱼生长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J]. 张赛赛,孙德启,姜欣彤,董安然,王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06)
[10]菲对摇蚊幼虫的急、慢性毒性效应[J]. 邓万蓉,刘志红,孙梨宗,李晓军,巩宗强,贾春云. 生态学杂志. 2017(09)
博士论文
[1]多环芳烃胁迫对淡水生物种群生长及种间关系的影响及其生态风险评价[D]. 金香琴.东北师范大学 2014
[2]南黄海、东海表层沉积物中脂肪烃与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初步研究[D]. 邓伟.中国海洋大学 2013
[3]卵黄蛋白原的纯化与检测及其在己烯雌酚和炔雌醇联合毒性研究中的应用[D]. 刘宝敏.厦门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典型有机污染物在小清河及黄、东海的分布特征研究[D]. 李亚楠.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019
[2]延河流域水污染现状评价及管理建议[D]. 吴江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3]幼年亚急性苯并芘暴露引起大鼠成年后神经行为和小脑代谢组学变化[D]. 李春林.重庆医科大学 2018
[4]17α-甲基睾酮和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对两种黄姑鱼性腺分化的影响[D]. 阳芳.浙江海洋大学 2017
[5]壬基酚对泥鳅的氧化毒性与雌激素毒性效应[D]. 戚珍珠.延安大学 2016
[6]菲、3-甲基菲和菲醌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毒性的比较研究[D]. 王冬婉.大连海事大学 2016
[7]大气中典型硝基多环芳烃的细胞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D]. 蒋玉婷.上海大学 2015
[8]多环芳烃(PAHs)在栉孔扇贝体内蓄积特征与毒性效应的研究[D]. 修蒙.中国海洋大学 2014
[9]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对菲的累积特征及毒性响应[D]. 肖佰财.华东师范大学 2014
[10]埋植雌二醇对雌性中华鲟幼鱼血清生理指标及卵巢发育的影响[D]. 刘涛.上海海洋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52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45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