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变化规律及其与微生物和酶活性之间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12:38
  土壤有机碳库是碳循环重要的一环,影响着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土壤微生物和酶是有机碳分解中重要的活性成分。林分类型直接影响着有机碳含量、微生物数量以及酶活性。分析林分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分布变化的影响及其与微生物和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林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及其更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河北省清西陵地区的侧柏、油松、毛白杨、黑杨林和疏林地等5种典型林分类型,对它们在0~10、10~20以及20~30 cm的土壤剖面上进行了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数量(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和酶活性(包括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与过氧化氢酶)的测定,运用统计分析和回归模型等方式,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揭示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分布规律,分析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探究土壤酶和微生物与有机碳的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林分类型的不同对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土壤剖面上平均有机碳含量以侧柏林最高为49.68 g/kg,疏林地最低,仅为20.37 g/kg;平均微生物量碳以侧柏林最高为245.66 mg/L,疏林地最低,仅为73.35 mg...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变化规律及其与微生物和酶活性之间关系研究


图1-1技术路线图??Fig.?I-l?The?icchnical?mule??6??

林分,类型,字母,分布规律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变化规律及其与微生物和酶活性之间关系研究???3结果与分析??3.1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微生物量碳分布规律??3.1.1?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五种林分类型〇?丨〇?cm?土壤有机破含量分别为67.42?g.kg-1、37.77?g.kg'1、43.13??gig-1、41.96g.kg-1、32.36?g.kg-1。由图3-1可知,其中侧柏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四种林分类型,毛白杨和黑杨林上壤有机碳含量不显著,油松林和疏林地??土壤有机碳显著低于其他::种林分类型,并且油松林和疏林地之间的有机碳含量差??别显著,疏林地有机碳含量最低。??五种林分类型1〇?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Sl^g.kg-^^Og.kg-1、34.58??g.kg-1、25.57?g.kg-1、17.23?g.kg-丨,其中侧柏林和毛白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油松林和黑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疏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四种林分类型20?3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丨2.18?g.kg-1、18.38?g.kg-1、20.56??g'kg-1、1丨.52?g_kg-1,?t白杨和黑杨林中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油松林和疏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五种林分类型〇 ̄丨〇?cm?k壤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分别是2.06%、2.83%、3.64%、??2.23%、4.96%;?10?20?cm上层有机碳含量变奸系数分别是2.98%、5.14%、5.25%、??5.60%、9.77%;?20 ̄30?cm?I?J这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分别是丨1.97%、7.98%、4.90%、??1.86%。??1

微生物,方差分析,分布规律,林分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变化规律及其与微生物和酶活性之间关系研究???450?|?圓0一1〇cm??國丨?CH20cin??400?I?f?□?20-30cm??,:.??350??5?3〇0?l?I?l",?^??I:?I?|?|?^??:l?l?1?l?i?1?i?i?11?l?I??侧枘?油松?t内杨?黑杨?疏林地??林分类??S?t?an?d?t?ypc??图3-2微生物量碳分布规律??I?igure?3-2?Dislrihution?ol?microbial?biomass?carbon??表3-2不同土层微生物量碳分布的方差分析??Table?3-2?Variiince?analysis?of?microbial?hiomass?carbon?distribution?in?dilTerent?soil?layers??林分炎?M?K?Irfiliii?T?Jjfw?flili/'i?f均离和??Stand?type?Source?ol?Sum?of?deviation?freedom?Sum?oi'average?[?P???dillcrcnce?squares?deviation?squares???侧泊林?组间?丨丨?0605.584?1?110605.584?318.374?0.000??PUuydtulus?约||人』?1389.633?4?347.408??orienlaJis?总敉?111995.217?5??illlteH?80916.294?2?40458.147?126.916?().0()()??Pinu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中西部人工针叶林浅层土壤有机碳积累及影响因素[J]. 王一佩,孙美美,程然然,关晋宏,李国庆,杜盛.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3)
[2]喀斯特山地草地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研究[J]. 金章利,刘高鹏,周明涛,许文年.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3)
[3]近30年国内外土壤有机碳研究进程解析与展望[J]. 周咪,肖海兵,聂小东,李忠武,邓楚雄,刘俊宇,张宇婷.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3)
[4]莫莫格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动态及与酶活性的关系[J]. 于秀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04)
[5]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周转及微生物的影响[J]. 汪洋,杨殿林,王丽丽,赵建宁,刘红梅,谭炳昌,王慧,王明亮,黄进,张小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03)
[6]中国土壤有机碳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唐敏.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7]影响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因素研究进展[J]. 齐边斌,赵鑫勇,吕德国.  北方果树. 2019(04)
[8]土壤酶活性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殷陶刚,李玉泽.  矿产勘查. 2019(06)
[9]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白浆土微生物生物量碳及代谢特征的影响[J]. 朱珂,王蕊,李刚,修伟明,王晶,李冰,王丽丽,刘惠芬,赵建宁,杨殿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10)
[10]湿地退化条件下土壤碳氮磷储量与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特征[J]. 叶春,蒲玉琳,张世熔,王贵胤,王奥博,王丹,贾永霞,徐小逊.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6)

博士论文
[1]庐山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特性与健康评价研究[D]. 于法展.中国矿业大学 2018
[2]吉林西部稻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对碳变化响应机制研究[D]. 李忠和.吉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施肥对罗汉松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D]. 黄相玲.广西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502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502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a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