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东南地区现今地壳形变及应力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2 11:27
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东北缘东向延伸前沿地带——甘肃东南地区为研究区域,该地区地质构造环境极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古今地震不断。本文主要以甘肃东南地区2013年岷县—漳县Ms6.6级地震为主线,展开对该地区现今地壳形变及应力特征的研究,对认识该地区地震活动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可为该地区后续地震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使用GAMIT/GLOBK软件对研究区域内42个GPS监测台站数据(20092017年)进行处理,然后运用欧拉矢量方法转换得到ITRF2008框架下扣除欧亚板块旋转速度的20092013年(震前)、20092015年(长期平均)、20152017年(震后)三个时段GPS水平运动速度场;并将前述三个时段GPS数据运用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分别计算得到相应的最大剪切应变率、面膨胀率、主应变率。通过分析可得,区域地壳水平运动整体呈现顺时针弧形偏转的变化特征;此外,岷县、漳县震中地区在震前时段的GPS水平运动速度场及应变率场都呈现出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极有可能促使2013年...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示意图(红色矩形框为本文研究范围)
西安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102.3区域内断裂带概况图2.2研究区域断裂带分布图(F1:马衔山断裂带;F2:会宁—义岗断裂带;F3:拉脊山断裂带;F4:西秦岭北缘断裂带;F5:临潭—宕昌断裂带;F6:礼县—罗家堡断裂带;F7:光盖山—迭山北麓断裂带;F8:光盖山—迭山南麓断裂带;F9:迭部—白龙江断裂带;F10:成县盆地北缘断裂带;F11:东昆仑断裂带的东段F12:塔藏断裂)马衔山断裂带(F1):马衔山断裂是一条规模较大且距离西北重镇兰州极近的区域活动断裂,它是由青藏高原东向逃逸且同时受到鄂尔多斯块体及华南块体阻挡作用下形成的;马衔山断裂全长115km左右,走向为60°,断裂构造活动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倾滑分量,且具有挤压逆冲特性;该断裂西部曾发生过6.5级中强地震,其现今地质构造形变运动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40]。会宁—义岗断裂带(F2):会宁—义岗断裂自会宁西北地区起,继而向SE向延伸至寺子川附近止,全程60km,走向为50°—60°,倾向为NE,倾角为50°—70°,其地质构造活动以左旋走滑为主,其形成演化与青藏高原整体运动及周边鄂尔多斯块体阻挡有关,历史上曾发生过7.0级强震,现今该断裂地质构造活动比较显著,且本文利用GPS数据研究该地区地壳现今形变特征时,会宁—义岗断裂附近应变特征呈现出异常现象。拉脊山断裂带(F3):拉脊山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热水—日月山断裂带与西秦岭
3甘肃东南地区GPS水平速度场的建立与分析153甘肃东南地区GPS水平速度场的建立与分析3.1GPS数据准备与处理3.1.1GPS数据准备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成功研制出GPS定位系统,它是以实时发射电磁波的形式向地面提供精准的三维点位坐标,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测绘手段,尤其是它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且不受地形以及天气的影响等特点,使其迅速应用于各行各业,也使大范围、高密度、高效率、高精度监测地壳板块形变成为可能。图3.1GPS监测台站分布图图中黑色圆圈表示区域内行政单位(相应名称已标注于图中)图中蓝色三角形表示收集到的震前时段数据(2009年、2011年、2013年数据)图中红色圆形圈表示收集到的长期平均时段数据(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数据)图中黑色菱形表示收集到的震后时段数据(2015年、2017年数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临潭—宕昌主干断裂南东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J]. 李光涛,程理,吴昊,苏刚. 地震工程学报. 2020(02)
[2]震前突变——水准资料反映的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孕震特征[J]. 张四新,苏小宁,李鹏,刘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9(08)
[3]基于GPS和水准资料的西秦岭北缘断裂现今闭锁程度分析[J]. 刘雷,桑继镇,张锡平,王双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9(06)
[4]临潭-宕昌断裂带遥感解译及其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J]. 李光涛,苏刚,程理,吴昊.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9(02)
[5]基于GPS的青藏块体东北缘运动特征分析[J]. 刘盛庆,曾国萍,颜宏强. 地理空间信息. 2019(03)
[6]西秦岭北缘断裂形变运动特征与地震危险性综合分析[J]. 陈长云. 城市与减灾. 2019(01)
[7]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断裂几何结构及滑动递减模型讨论[J]. 李建军,蔡瑶瑶,张军龙. 地震. 2019(01)
[8]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地形变联合反演分析[J]. 张希,张四新,秦姗兰,贾鹏,李瑞莎. 地震研究. 2019(01)
[9]GPS约束下陇西地区断裂带现今滑动速率的非连续接触模拟研究[J]. 孟庆筱,景鹏旭,何申海,党学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12)
[10]基于多源遥感解译和野外验证的断裂几何展布——以西秦岭光盖山-迭山南麓断裂为例[J]. 张波,王爱国,袁道阳,吴明,刘小丰,郑龙. 地震地质. 2018(05)
博士论文
[1]川滇块体东边界中段主要断裂及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震间变形状态研究[D]. 刘晓霞.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7
[2]地表动态大地测量资料反映的孕震断层变形机制研究[D]. 邹镇宇.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5
[3]青藏高原东北部几条主要断裂带的定量研究[D]. 李传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5
[4]“地震静态应力触发”问题的研究[D]. 万永革.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1
硕士论文
[1]隔震技术对不同周期建筑物影响的分析[D]. 覃水强.华北理工大学 2019
[2]基于GPS速度场的川滇地区地壳运动特征研究[D]. 马晨蓉.西安科技大学 2018
[3]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形变及应力特征研究[D]. 崔进业.西安科技大学 2018
[4]疑难地震区发震构造研究方法与技术应用[D]. 王金烁.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7
[5]甘东南地区背景噪声层析成像[D]. 颜文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6
[6]汾渭断陷带地壳形变特征分析[D]. 王晨.西安科技大学 2015
[7]基于GAMIT/GLOBK与QOCA的汾渭断陷带地壳运动研究[D]. 纪海源.西安科技大学 2014
[8]西秦岭造山带(中段)及其两侧地块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动力学背景[D]. 赵凌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4
[9]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应力加载与强震间相互影响研究[D]. 徐晶.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13
[10]青藏东北缘三维地壳形变特征研究[D]. 刘同文.长安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36593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示意图(红色矩形框为本文研究范围)
西安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102.3区域内断裂带概况图2.2研究区域断裂带分布图(F1:马衔山断裂带;F2:会宁—义岗断裂带;F3:拉脊山断裂带;F4:西秦岭北缘断裂带;F5:临潭—宕昌断裂带;F6:礼县—罗家堡断裂带;F7:光盖山—迭山北麓断裂带;F8:光盖山—迭山南麓断裂带;F9:迭部—白龙江断裂带;F10:成县盆地北缘断裂带;F11:东昆仑断裂带的东段F12:塔藏断裂)马衔山断裂带(F1):马衔山断裂是一条规模较大且距离西北重镇兰州极近的区域活动断裂,它是由青藏高原东向逃逸且同时受到鄂尔多斯块体及华南块体阻挡作用下形成的;马衔山断裂全长115km左右,走向为60°,断裂构造活动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倾滑分量,且具有挤压逆冲特性;该断裂西部曾发生过6.5级中强地震,其现今地质构造形变运动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40]。会宁—义岗断裂带(F2):会宁—义岗断裂自会宁西北地区起,继而向SE向延伸至寺子川附近止,全程60km,走向为50°—60°,倾向为NE,倾角为50°—70°,其地质构造活动以左旋走滑为主,其形成演化与青藏高原整体运动及周边鄂尔多斯块体阻挡有关,历史上曾发生过7.0级强震,现今该断裂地质构造活动比较显著,且本文利用GPS数据研究该地区地壳现今形变特征时,会宁—义岗断裂附近应变特征呈现出异常现象。拉脊山断裂带(F3):拉脊山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热水—日月山断裂带与西秦岭
3甘肃东南地区GPS水平速度场的建立与分析153甘肃东南地区GPS水平速度场的建立与分析3.1GPS数据准备与处理3.1.1GPS数据准备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成功研制出GPS定位系统,它是以实时发射电磁波的形式向地面提供精准的三维点位坐标,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测绘手段,尤其是它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且不受地形以及天气的影响等特点,使其迅速应用于各行各业,也使大范围、高密度、高效率、高精度监测地壳板块形变成为可能。图3.1GPS监测台站分布图图中黑色圆圈表示区域内行政单位(相应名称已标注于图中)图中蓝色三角形表示收集到的震前时段数据(2009年、2011年、2013年数据)图中红色圆形圈表示收集到的长期平均时段数据(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数据)图中黑色菱形表示收集到的震后时段数据(2015年、2017年数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临潭—宕昌主干断裂南东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J]. 李光涛,程理,吴昊,苏刚. 地震工程学报. 2020(02)
[2]震前突变——水准资料反映的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孕震特征[J]. 张四新,苏小宁,李鹏,刘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9(08)
[3]基于GPS和水准资料的西秦岭北缘断裂现今闭锁程度分析[J]. 刘雷,桑继镇,张锡平,王双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9(06)
[4]临潭-宕昌断裂带遥感解译及其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J]. 李光涛,苏刚,程理,吴昊.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9(02)
[5]基于GPS的青藏块体东北缘运动特征分析[J]. 刘盛庆,曾国萍,颜宏强. 地理空间信息. 2019(03)
[6]西秦岭北缘断裂形变运动特征与地震危险性综合分析[J]. 陈长云. 城市与减灾. 2019(01)
[7]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断裂几何结构及滑动递减模型讨论[J]. 李建军,蔡瑶瑶,张军龙. 地震. 2019(01)
[8]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地形变联合反演分析[J]. 张希,张四新,秦姗兰,贾鹏,李瑞莎. 地震研究. 2019(01)
[9]GPS约束下陇西地区断裂带现今滑动速率的非连续接触模拟研究[J]. 孟庆筱,景鹏旭,何申海,党学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12)
[10]基于多源遥感解译和野外验证的断裂几何展布——以西秦岭光盖山-迭山南麓断裂为例[J]. 张波,王爱国,袁道阳,吴明,刘小丰,郑龙. 地震地质. 2018(05)
博士论文
[1]川滇块体东边界中段主要断裂及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震间变形状态研究[D]. 刘晓霞.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7
[2]地表动态大地测量资料反映的孕震断层变形机制研究[D]. 邹镇宇.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5
[3]青藏高原东北部几条主要断裂带的定量研究[D]. 李传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5
[4]“地震静态应力触发”问题的研究[D]. 万永革.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1
硕士论文
[1]隔震技术对不同周期建筑物影响的分析[D]. 覃水强.华北理工大学 2019
[2]基于GPS速度场的川滇地区地壳运动特征研究[D]. 马晨蓉.西安科技大学 2018
[3]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形变及应力特征研究[D]. 崔进业.西安科技大学 2018
[4]疑难地震区发震构造研究方法与技术应用[D]. 王金烁.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7
[5]甘东南地区背景噪声层析成像[D]. 颜文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6
[6]汾渭断陷带地壳形变特征分析[D]. 王晨.西安科技大学 2015
[7]基于GAMIT/GLOBK与QOCA的汾渭断陷带地壳运动研究[D]. 纪海源.西安科技大学 2014
[8]西秦岭造山带(中段)及其两侧地块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动力学背景[D]. 赵凌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4
[9]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应力加载与强震间相互影响研究[D]. 徐晶.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13
[10]青藏东北缘三维地壳形变特征研究[D]. 刘同文.长安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36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536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