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孔文丘里管掺气水流的水力和增氧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08:10

  本文关键词:开孔文丘里管掺气水流的水力和增氧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水体中溶解氧浓度是反应水质的重要标准。过低会造成水生物生长速度减缓,繁殖能力下降乃至死亡,因此保持适当的水体溶解氧浓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大气增氧是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之-。本文以开孔文丘里管掺气水流为研究对象,建立并验证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水力参数和几何参数对气体体积分数和溶解氧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首先,,本文建立了开孔文丘里管掺气水流的三维数学樟型,利用FLUENT软件中的UDF对溶解氧输移扩散进行相应的编程。利用建立的物理模型实验和他人相关文献数据,分别对溶解氧恢复系数和气体体积分数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两者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可以进行下一步计算和预测工作。然后,利用验证后的数学模型分别计算了不同进口溶解氧浓度、进口水流流速、开孔直径、断面收缩比和开孔文丘里管下游长度条件下,开孔文丘里管掺气水流溶解氧恢复系数和出口处的气体体积分数。通过分析开孔文丘里管内流线、速度场、紊动动能、紊动耗散率和气体体积分数,发现水气混合后,由于重力的作用,管轴上部的气体体积分数较大,不利于水体增氧。喉部开孔下游壁面和喉部与扩散段附近的二次流区是开孔文丘里管掺气水流的能量损失重要区域之一,但是强烈的旋滚水流有利于气泡破碎和增加气泡滞留在水体的时间。水力与几何参数对气体体积分数和溶解氧恢复系数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断面收缩比的减小,气体体积分数先增大后减小;随着进口水流流速的增大,气体体积分数减小;随着开孔直径的增大,气体体积分数有所增加,但增加速率逐渐降低。进口水流流速越大,下游主管长度越短,溶解氧恢复系数越小;随着断面收缩比的减小,溶解氧恢复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开孔直径的增加,溶解氧恢复系数增加;温度与水体饱和溶解氧浓度呈现负相关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体饱和溶解氧浓度降低,但溶解氧恢复系数增加。利用量纲分析法和最小二乘法,拟合了20℃时,开孔文丘里管开孔直径,主管直径,喉部直径,下游主管长度,进口断面水流平均流速,进口溶解氧浓度,运动粘度系数与溶解氧恢复系数的关系式,并进行了相关验证,可以作为开孔文丘里管掺气水流的溶解氧恢复系数的计算依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开孔文丘里管掺气水流溶解氧的输移扩散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开孔文丘里管 数学模型 气体体积分数 溶解氧恢复系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131.34;X14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4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水体增氧行为的研究进展13-20
  • 1.2.1 大气增氧13-18
  • 1.2.1.1 河流大气增氧行为的研究14-15
  • 1.2.1.2 波浪增氧影响的研究15-16
  • 1.2.1.3 水工建筑物泄流对增氧影响的研究16-17
  • 1.2.1.4 人工曝气的研究17-18
  • 1.2.2 开孔文丘里管掺气水流的特性研究18-20
  • 1.2.2.1 文丘里管18
  • 1.2.2.2 开孔文丘里管掺气的研究18-20
  • 1.3 常用商业计算流体力学软件20-22
  • 1.3.1 PHOENICS20
  • 1.3.2 STAR-CD20
  • 1.3.3 STAR-CCM+20-21
  • 1.3.4 CFX21
  • 1.3.5 FLUENT21-22
  • 1.4 本文研究内容22-24
  • 2 增氧理论24-31
  • 2.1 水平管道内二相流流型24-25
  • 2.2 水体增氧理论25-27
  • 2.2.1 静止水体的增氧25
  • 2.2.2 紊动水体增氧的理论模型25-27
  • 2.3 水体增氧的数学模型27-30
  • 2.3.1 紊流数学模型27-29
  • 2.3.2 多相流数学模型29-30
  • 2.3.2.1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29
  • 2.3.2.2 欧拉-欧拉方法29-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3 开孔文丘里管掺气水流物理模型实验31-35
  • 3.1 实验布置31
  • 3.2 实验仪器31-33
  • 3.2.1 JPBJ-608型溶解氧测定仪31-32
  • 3.2.2 SIARGO MF5700气体质量流量计32
  • 3.2.3 ADV流速仪32-33
  • 3.3 实验流程及工况33-34
  • 3.3.1 实验流程33-34
  • 3.3.2 实验工况34
  • 3.4 本章小结34-35
  • 4 开孔文丘里管掺气水流及溶解氧输移扩散的数值模拟35-72
  • 4.1 数学模型控制方程35-37
  • 4.2 网格划分与初边界条件37-39
  • 4.2.1 开孔文丘里管几何模型38-39
  • 4.2.2 网格划分、初边界条件与离散方法39
  • 4.3 数学模型验证39-41
  • 4.4 开孔文丘里管掺气水流的流场与溶解氧恢复系数计算分析41-71
  • 4.4.1 开孔文丘里管内流线和速度场分析41-47
  • 4.4.2 紊动动能与耗散率47-52
  • 4.4.2.1 紊动动能47-49
  • 4.4.2.2 紊动耗散率49-52
  • 4.4.3 开孔文丘里管内气体体积分数分布规律分析52-53
  • 4.4.4 水力与几何参数对气体体积分数的影响53-57
  • 4.4.4.1 开孔直径对气体体积分数的影响53-55
  • 4.4.4.2 断面收缩比对出口断面气体体积分数的影响55-57
  • 4.4.5 水力与几何参数对溶解氧恢复系数的影响57-71
  • 4.4.5.1 进口溶解氧浓度对溶解氧恢复系数的影响57-59
  • 4.4.5.2 几何尺寸对溶解氧恢复系数的影响59-66
  • 4.4.5.3 溶解氧恢复系数的量纲分析66-68
  • 4.4.5.4 温度对溶解氧恢复系数的影响68-71
  • 4.5 本章小结71-72
  • 5 结论和研究展望72-74
  • 5.1 全文结论72
  • 5.2 创新点72-73
  • 5.3 研究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77
  • 致谢77-78
  • 个人简历78
  • 发表的学术论文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方,张庆,吕海燕,卢勇,扈传昱,曾江宁;长江口溶解氧赤潮预报简易模式[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0年04期

2 陈永灿;付健;刘昭伟;程香菊;朱德军;;三峡大坝下游溶解氧变化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3 林建云,易瑞灶,卢美鸾,黄尚高;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溶解氧收支趋势初探[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4期

4 黄平;河流随机微分动态溶解氧模型的应用[J];水利学报;1993年07期

5 孙国凤;;用固定化酶去除溶解氧保持饮料的品质[J];生物技术通报;1993年06期

6 罗琳;李适宇;厉红梅;;夏季珠江口水域溶解氧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叶丰;黄小平;刘庆霞;;2010年夏季珠江口海域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和海气交换通量[J];海洋环境科学;2012年03期

8 徐永平;智能化溶氧仪的研制[J];海洋科学;1992年02期

9 杨斌,翟雪梅,王强;长江河口南支水域溶解氧动力学模型的应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于皓;陈川;张莉;王爱杰;;溶解氧对碳氮硫共脱除工艺中微生物群落影响解析[J];环境科学;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韩广;乔俊飞;;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溶解氧浓度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2 罗玮;朱丽华;M.E.Abbas;唐和清;;亚铁配合物催化活化氧气-荧光法测定环境水样中溶解氧[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张素香;;长江口溶解氧(DO)分布特征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李万东;刘载文;王小艺;许继平;齐杰;连晓峰;;基于模糊Smith-PID的污水处理溶解氧控制方法研究[A];PCC2009—第2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黄升;万众华;;在线溶解氧在污水处理厂中参与曝气量控制的作用[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英龙;胡金良;;促进废水中Fe~(2+)的氧化 提高出水水质[A];2008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7 朱练峰;禹盛苗;刘法谋;张均华;金千瑜;;根际氧浓度对水稻产量和后期衰老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尤海峰;代市长察看“母亲河”[N];温州日报;2006年

2 王丰祥 黄慧琴;日本利用钢渣降低内海水域中的硫化物[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祥安;长江口富营养化水域营养盐输送通量与低氧区形成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2 徐晓龙;新型溶解氧检测仪探头的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黄健光;炼油碱水预处理工艺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雍涛;基于自适应模糊广义预测控制的污水溶解氧浓度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郭永超;化工企业污水处理智能控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明;结冰湖泊冰下溶解氧浓度变化的离散小波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解磊;青岛浮山前分层小水库溶解氧时空变化特征[D];青岛大学;2015年

5 赵子仪;面向海洋环境的溶解氧检测系统及有效性审核模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6 周国婧;污水生物脱氮硝化过程的模型与优化调控[D];扬州大学;2014年

7 夏昆榕;无坝引水工程水流溶解氧与水利特征的模型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8 吕蕾;基于西门子PLC的污水处理自动控制及算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9 胡维维;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

10 马宁宁;开孔文丘里管掺气水流的水力和增氧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开孔文丘里管掺气水流的水力和增氧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54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5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