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南缘曲尼早侏罗世侵入岩岩石学成因及其对新特提斯洋俯冲的约束
发布时间:2022-01-05 23:26
新特提斯洋在东段的俯冲消减,形成了青藏高原南部典型的俯冲相关的岩石单元。这些单元包括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日喀则弧前盆地以及冈底斯岛弧。其中冈底斯岛弧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处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北侧。该岛弧呈近东西向展布,广泛发育三叠纪至中新世的岩浆岩,是新特提斯洋发生俯冲消减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作用的重要岩石学记录。对于新特提斯洋沿欧亚大陆边缘发生的早期俯冲过程以及俯冲相关的岩石组合特征,目前认识还不是特别清楚。本文对冈底斯岛弧中部日喀则县曲尼乡地区的曲尼侵入岩展开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室内镜下岩石学分析、全岩及角闪石单矿物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定年以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曲尼侵入岩的岩性结构较为复杂,包括堆晶角闪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以及侵入石英闪长岩的二长花岗岩和辉绿岩岩脉。在全岩主微量元素相关图解中,堆晶角闪辉长岩、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表现为较为连续的成分变化,说明它们可能具有统一的岩浆源区且经历了岩浆演化过程。而(Dy/Yb)N与SiO2的负相关趋势说明了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经历了分异过程,且角闪石是重要的分离结晶相。锆石U-...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青藏高原南部构造单元划分地质简图(据Zhuetal.,2013修改)
1引言6斯洋俯冲的约束,对于早期俯冲阶段岛弧的垂向剖面关注较少。冈底斯岛弧中-下地壳的物质组成是什么?特别是对于俯冲早期阶段,如侏罗纪冈底斯岛弧下地壳的物质组成尚不清楚。Xuetal.(2019)通过对加查县崔久乡地区的崔久火成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U-Pb年代学、全岩和矿物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全岩Nd等放射性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的综合研究,较为详细的建立了200Ma左右冈底斯岛弧的垂向剖面。但是该垂向组成在横向上是否还有类似的组合或者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还不清楚。图1-2冈底斯花岗岩类年代学格架(据Daietal,2013;Laskowsietal.,2017;Maetal.,2017;XuWangchun,2015;Wang,Q,2015;WangR,2015;Chuetal.,2011;Guoetal,2013)1.3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冈底斯岛弧中部日喀则县曲尼乡地区的曲尼侵入岩展开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室内镜下岩石学分析、全岩及角闪石单矿物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年龄分析以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和思路如
2区域地质背景102区域地质背景2.1青藏高原构造背景青藏高原发育多条近东-西向延伸的板块缝合带,目前识别出的五条主要缝合带从南向北排列依次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YZSZ)、班公湖-怒江缝合带(BNSZ)、龙木错-双湖缝合带(LSLSZ)、金沙江缝合带(JSZ)、昆仑缝合带(KSZ)(图2-1)(YinandHarrison,2000;王立全等,2013)。这些代表大洋消亡的遗迹将青藏高原从南向北分割为多个地体,依次为喜马拉雅造山带,拉萨地体,羌塘地体,松潘-甘孜褶皱带及祁连-昆仑地体(YinandHarrison,2000;许志琴等,2011,2016;Zhuetal.,2013)。青藏高原经历了多期且复杂的造山运动和大洋俯冲、大陆裂解等动力学过程,是研究地球动力学机制与岩石学构造成因的理想地区。(Deweyetal.,1988;Rohrmannetal.,2012)。图2-1青藏高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简图(据Zhuetal.,2013修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藏甲鲁朗地区叶巴组火山岩成因及其对新特提斯洋俯冲的约束[J]. 宋宇航,解超明,范建军,曾孝文,郝宇杰,李晓波. 地球科学. 2019(07)
[2]锆石微量元素及其揭示的深部过程[J]. 赵志丹,刘栋,王青,朱弟成,董国臣,周肃,莫宣学. 地学前缘. 2018(06)
[3]N-MORB和E-MORB数据挖掘——玄武岩判别图及洋中脊源区地幔性质的讨论[J]. 王金荣,陈万峰,张旗,焦守涛,杨婧,潘振杰,王淑华. 岩石学报. 2017(03)
[4]东昆仑山脉晚志留世-早侏罗世花岗类岩石中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周敖日格勒,戴紧根,李亚林,张海龙. 岩石学报. 2017(01)
[5]矿物微量元素组成用于火成岩构造背景判别[J]. 赵振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6(05)
[6]冈底斯中段早侏罗世辉长岩-花岗岩杂岩体成因及其对新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启示:以日喀则东嘎岩体为例[J]. 邱检生,王睿强,赵姣龙,喻思斌. 岩石学报. 2015(12)
[7]雅鲁藏布蛇绿岩——事实与臆想[J]. 吴福元,刘传周,张亮亮,张畅,王建刚,纪伟强,刘小驰. 岩石学报. 2014(02)
[8]拉萨地体南部早侏罗世岩浆岩的成因和构造意义[J]. 董昕,张泽明. 岩石学报. 2013(06)
[9]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晚二叠纪基性岩浆作用及其构造地质意义[J]. 曾令森,高利娥,侯可军,唐索寒. 岩石学报. 2012(06)
[10]藏南侏罗纪残留洋弧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 王莉,曾令森,高利娥,唐索寒,胡古月. 岩石学报. 2012(06)
博士论文
[1]西藏冈底斯岩浆岩带及雅鲁藏布蛇绿岩带关键地段同位素年代学研究[D]. 周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3
本文编号:3571244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青藏高原南部构造单元划分地质简图(据Zhuetal.,2013修改)
1引言6斯洋俯冲的约束,对于早期俯冲阶段岛弧的垂向剖面关注较少。冈底斯岛弧中-下地壳的物质组成是什么?特别是对于俯冲早期阶段,如侏罗纪冈底斯岛弧下地壳的物质组成尚不清楚。Xuetal.(2019)通过对加查县崔久乡地区的崔久火成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U-Pb年代学、全岩和矿物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全岩Nd等放射性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的综合研究,较为详细的建立了200Ma左右冈底斯岛弧的垂向剖面。但是该垂向组成在横向上是否还有类似的组合或者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还不清楚。图1-2冈底斯花岗岩类年代学格架(据Daietal,2013;Laskowsietal.,2017;Maetal.,2017;XuWangchun,2015;Wang,Q,2015;WangR,2015;Chuetal.,2011;Guoetal,2013)1.3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冈底斯岛弧中部日喀则县曲尼乡地区的曲尼侵入岩展开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室内镜下岩石学分析、全岩及角闪石单矿物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年龄分析以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和思路如
2区域地质背景102区域地质背景2.1青藏高原构造背景青藏高原发育多条近东-西向延伸的板块缝合带,目前识别出的五条主要缝合带从南向北排列依次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YZSZ)、班公湖-怒江缝合带(BNSZ)、龙木错-双湖缝合带(LSLSZ)、金沙江缝合带(JSZ)、昆仑缝合带(KSZ)(图2-1)(YinandHarrison,2000;王立全等,2013)。这些代表大洋消亡的遗迹将青藏高原从南向北分割为多个地体,依次为喜马拉雅造山带,拉萨地体,羌塘地体,松潘-甘孜褶皱带及祁连-昆仑地体(YinandHarrison,2000;许志琴等,2011,2016;Zhuetal.,2013)。青藏高原经历了多期且复杂的造山运动和大洋俯冲、大陆裂解等动力学过程,是研究地球动力学机制与岩石学构造成因的理想地区。(Deweyetal.,1988;Rohrmannetal.,2012)。图2-1青藏高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简图(据Zhuetal.,2013修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藏甲鲁朗地区叶巴组火山岩成因及其对新特提斯洋俯冲的约束[J]. 宋宇航,解超明,范建军,曾孝文,郝宇杰,李晓波. 地球科学. 2019(07)
[2]锆石微量元素及其揭示的深部过程[J]. 赵志丹,刘栋,王青,朱弟成,董国臣,周肃,莫宣学. 地学前缘. 2018(06)
[3]N-MORB和E-MORB数据挖掘——玄武岩判别图及洋中脊源区地幔性质的讨论[J]. 王金荣,陈万峰,张旗,焦守涛,杨婧,潘振杰,王淑华. 岩石学报. 2017(03)
[4]东昆仑山脉晚志留世-早侏罗世花岗类岩石中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周敖日格勒,戴紧根,李亚林,张海龙. 岩石学报. 2017(01)
[5]矿物微量元素组成用于火成岩构造背景判别[J]. 赵振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6(05)
[6]冈底斯中段早侏罗世辉长岩-花岗岩杂岩体成因及其对新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启示:以日喀则东嘎岩体为例[J]. 邱检生,王睿强,赵姣龙,喻思斌. 岩石学报. 2015(12)
[7]雅鲁藏布蛇绿岩——事实与臆想[J]. 吴福元,刘传周,张亮亮,张畅,王建刚,纪伟强,刘小驰. 岩石学报. 2014(02)
[8]拉萨地体南部早侏罗世岩浆岩的成因和构造意义[J]. 董昕,张泽明. 岩石学报. 2013(06)
[9]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晚二叠纪基性岩浆作用及其构造地质意义[J]. 曾令森,高利娥,侯可军,唐索寒. 岩石学报. 2012(06)
[10]藏南侏罗纪残留洋弧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 王莉,曾令森,高利娥,唐索寒,胡古月. 岩石学报. 2012(06)
博士论文
[1]西藏冈底斯岩浆岩带及雅鲁藏布蛇绿岩带关键地段同位素年代学研究[D]. 周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3
本文编号:3571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57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