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舒地堑依兰地区始新世古环境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0 12:53
预估今后全球增温趋势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成为当今科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始新世作为地球演化过程中距今最近的典型极端温室气候时期,其环境和气候演变特征对于我们更好理解温室气候变化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依兰地区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内连续沉积的始新世地层完整记录了该时期的古气候信息。本文以连续的岩心为研究对象,首先依据岩心岩性、沉积结构和构造、测井曲线形态明确沉积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岩心进行精确取样,通过样品碎屑组分统计、磁化率和色度指标的测试,对依兰地区始新世的古气候环境演化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主要认识如下:通过岩心岩性、沉积结构和构造、测井曲线形态综合分析,认为本岩心从下到上依次划分为3个一级旋回,第1个一级旋回发育水下扇相,第2个一级旋回发育湖泊、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相,第3个一级旋回发育湖泊、扇三角洲相。水体随旋回发生较深-深-较深-较浅-较深-较浅的变化过程。镜下采用Gazzi-Dickinson记点法统计碎屑组分(石英,长石,岩屑,单晶石英,多晶石英,杂基)含量,结果显示本岩心存在明显的气候波动阶段,其中797-900.2m,风化侵蚀作用逐渐增强,F/Q数值由高到低,Q%...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始新世气候研究现状
1.2.2 全球变化沉积学研究现状
1.2.3 磁化率研究现状
1.2.4 色度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植被特征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构造特征
2.2.2 地层分布
第3章 沉积特征分析
3.1 沉积相标志
3.1.1 岩石学标志
3.1.2 测井相标志
3.2 沉积相类型
3.3 岩心沉积相分析
第4章 沉积碎屑组分分析
4.1 碎屑组分统计方法
4.2 砂岩组分特征分析
4.2.1 岩石学特征
4.2.2 碎屑组分特征
4.3 物源特征分析
4.4 碎屑组分的古气候意义
4.4.1 气候指数(F/Q)
4.4.2 杂基含量与成熟度
4.4.3 古气候变化过程
第5章 磁化率与古气候
5.1 磁化率原理及测试方法
5.1.1 磁化率原理
5.1.2 磁化率测试方法
5.2 磁化率影响因素
5.3 磁化率测试结果
5.4 磁化率的气候指示意义
5.5 磁化率反映的古气候过程
第6章 色度与古气候
6.1 色度原理及测试方法
6.1.1 色度测试原理
6.1.2 色度测试方法
6.2 色度测试结果
6.3 色度的气候指示意义
6.4 色度指标反映的古气候过程
第7章 依兰地区始新世古气候环境演化
7.1 多组分数据处理
7.2 古气候环境演化过程
7.3 气候区域对比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地区木嘎岗日群物源特征和形成环境[J]. 刘升武,王自剑,杨文光,朱利东,童馗,华天,李轲,李智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2]松嫩平原南缘现代沉积物磁化率、粒度、色度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意义[J]. 张新荣,平帅飞,焦洁钰,刘恩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02)
[3]抚顺盆地东露天煤矿早始新世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J]. 韩箫屿,舒军武. 世界地质. 2020(01)
[4]西宁盆地新生代磁性地层研究新进展[J]. 方小敏,张涛,张伟林,昝金波,宋春晖,戴霜. 科学通报. 2019(11)
[5]青藏高原中部色林错湖泊沉积物色度反映末次冰盛期以来区域古气候演化[J]. 杜丁丁,Muhammad Saleem Mughal,Dembele Blaise,张成君. 干旱区地理. 2019(03)
[6]西宁盆地始新世河湖相沉积序列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 胡彬,张春霞,吴海斌,郝青振,郭正堂.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3)
[7]中国帕米尔地区黄土上部色度变化特征及古气候意义[J]. 陈杰,杨太保,曾彪,何毅,冀琴. 沉积学报. 2018(02)
[8]四川盆地西南缘PETM事件的环境磁学记录[J]. 杨会会,申琪,冉亚洲,李传志,梁文天,袁四化,靳春胜. 科学通报. 2018(09)
[9]柴达木盆地早始新世大暖期古土壤中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定量分析及其气候意义[J]. 赵晨蕾,王朝文,姬凯鹏,赵璐璐,宋博文,殷科,洪汉烈. 第四纪研究. 2018 (01)
[10]渭河盆地蓝田始新世红河组沉积物特征和古环境记录[J]. 孙文峰,鹿化煜,王逸超,冯晗,王翰林,李永祥,吴耕泓,李姝玥,蒋品欣. 高校地质学报. 2017(03)
博士论文
[1]塔里木盆地西部古近纪钙质超微浮游生物及其对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的响应[D]. 曹文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盆地沉积物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构造与气候演化的指示[D]. 王朝文.中国地质大学 2015
[3]青藏高原东北缘白垩纪—始新世干旱植被演化及其地质意义[D]. 韩芳.中国地质大学 2015
[4]兰州盆地中始新世至早中新世磁性地层与古环境演化[D]. 张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015
[5]青海大柴旦地区新生代磁性地层学与环境变化研究[D]. 柯学.中国地质大学 2014
[6]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始新世—上新世环境演变及生物群研究[D]. 宋博文.中国地质大学 2013
[7]伊通—舒兰断裂带(长春段)地震活动性及对长春城市发展的影响[D]. 李恩泽.吉林大学 2012
[8]东海内陆架泥质区EC2005孔沉积特征及古环境记录[D]. 徐方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9
[9]黑龙江依兰煤田达连河矿区油页岩性质、成因与资源潜力[D]. 刘志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10]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古植被和古气候研究[D]. 姚轶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6
硕士论文
[1]河套盆地吉兰泰地区地震地层划分及地震相研究[D]. 王飞.西北大学 2018
[2]湖南茶陵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古气候分析[D]. 刘芮岑.南京大学 2018
[3]染色纱线颜色的图像测量研究[D]. 辛春莉.江南大学 2018
[4]依兰第三煤矿煤的生烃热演化实验研究[D]. 马丽.中国矿业大学 2017
[5]河南淅川县仓房镇剖面磁性地层及气候环境指标的初步研究[D]. 彭小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6]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新生代古气候事件的沉积学研究[D]. 张文静.浙江大学 2016
[7]依兰—伊通断裂新构造活动规律[D]. 翟明见.合肥工业大学 2016
[8]始新世全球变冷过程中的温室气候模拟研究[D]. 蔡惠慧.成都理工大学 2014
[9]方正断陷三维区达连河组沉积特征研究[D]. 林荣达.东北石油大学 2012
[10]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物色度与磁化率记录的气候变化[D]. 朱强.兰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64040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始新世气候研究现状
1.2.2 全球变化沉积学研究现状
1.2.3 磁化率研究现状
1.2.4 色度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植被特征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构造特征
2.2.2 地层分布
第3章 沉积特征分析
3.1 沉积相标志
3.1.1 岩石学标志
3.1.2 测井相标志
3.2 沉积相类型
3.3 岩心沉积相分析
第4章 沉积碎屑组分分析
4.1 碎屑组分统计方法
4.2 砂岩组分特征分析
4.2.1 岩石学特征
4.2.2 碎屑组分特征
4.3 物源特征分析
4.4 碎屑组分的古气候意义
4.4.1 气候指数(F/Q)
4.4.2 杂基含量与成熟度
4.4.3 古气候变化过程
第5章 磁化率与古气候
5.1 磁化率原理及测试方法
5.1.1 磁化率原理
5.1.2 磁化率测试方法
5.2 磁化率影响因素
5.3 磁化率测试结果
5.4 磁化率的气候指示意义
5.5 磁化率反映的古气候过程
第6章 色度与古气候
6.1 色度原理及测试方法
6.1.1 色度测试原理
6.1.2 色度测试方法
6.2 色度测试结果
6.3 色度的气候指示意义
6.4 色度指标反映的古气候过程
第7章 依兰地区始新世古气候环境演化
7.1 多组分数据处理
7.2 古气候环境演化过程
7.3 气候区域对比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地区木嘎岗日群物源特征和形成环境[J]. 刘升武,王自剑,杨文光,朱利东,童馗,华天,李轲,李智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2]松嫩平原南缘现代沉积物磁化率、粒度、色度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意义[J]. 张新荣,平帅飞,焦洁钰,刘恩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02)
[3]抚顺盆地东露天煤矿早始新世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J]. 韩箫屿,舒军武. 世界地质. 2020(01)
[4]西宁盆地新生代磁性地层研究新进展[J]. 方小敏,张涛,张伟林,昝金波,宋春晖,戴霜. 科学通报. 2019(11)
[5]青藏高原中部色林错湖泊沉积物色度反映末次冰盛期以来区域古气候演化[J]. 杜丁丁,Muhammad Saleem Mughal,Dembele Blaise,张成君. 干旱区地理. 2019(03)
[6]西宁盆地始新世河湖相沉积序列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 胡彬,张春霞,吴海斌,郝青振,郭正堂.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3)
[7]中国帕米尔地区黄土上部色度变化特征及古气候意义[J]. 陈杰,杨太保,曾彪,何毅,冀琴. 沉积学报. 2018(02)
[8]四川盆地西南缘PETM事件的环境磁学记录[J]. 杨会会,申琪,冉亚洲,李传志,梁文天,袁四化,靳春胜. 科学通报. 2018(09)
[9]柴达木盆地早始新世大暖期古土壤中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定量分析及其气候意义[J]. 赵晨蕾,王朝文,姬凯鹏,赵璐璐,宋博文,殷科,洪汉烈. 第四纪研究. 2018 (01)
[10]渭河盆地蓝田始新世红河组沉积物特征和古环境记录[J]. 孙文峰,鹿化煜,王逸超,冯晗,王翰林,李永祥,吴耕泓,李姝玥,蒋品欣. 高校地质学报. 2017(03)
博士论文
[1]塔里木盆地西部古近纪钙质超微浮游生物及其对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的响应[D]. 曹文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盆地沉积物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构造与气候演化的指示[D]. 王朝文.中国地质大学 2015
[3]青藏高原东北缘白垩纪—始新世干旱植被演化及其地质意义[D]. 韩芳.中国地质大学 2015
[4]兰州盆地中始新世至早中新世磁性地层与古环境演化[D]. 张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015
[5]青海大柴旦地区新生代磁性地层学与环境变化研究[D]. 柯学.中国地质大学 2014
[6]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始新世—上新世环境演变及生物群研究[D]. 宋博文.中国地质大学 2013
[7]伊通—舒兰断裂带(长春段)地震活动性及对长春城市发展的影响[D]. 李恩泽.吉林大学 2012
[8]东海内陆架泥质区EC2005孔沉积特征及古环境记录[D]. 徐方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9
[9]黑龙江依兰煤田达连河矿区油页岩性质、成因与资源潜力[D]. 刘志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10]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古植被和古气候研究[D]. 姚轶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6
硕士论文
[1]河套盆地吉兰泰地区地震地层划分及地震相研究[D]. 王飞.西北大学 2018
[2]湖南茶陵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古气候分析[D]. 刘芮岑.南京大学 2018
[3]染色纱线颜色的图像测量研究[D]. 辛春莉.江南大学 2018
[4]依兰第三煤矿煤的生烃热演化实验研究[D]. 马丽.中国矿业大学 2017
[5]河南淅川县仓房镇剖面磁性地层及气候环境指标的初步研究[D]. 彭小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6]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新生代古气候事件的沉积学研究[D]. 张文静.浙江大学 2016
[7]依兰—伊通断裂新构造活动规律[D]. 翟明见.合肥工业大学 2016
[8]始新世全球变冷过程中的温室气候模拟研究[D]. 蔡惠慧.成都理工大学 2014
[9]方正断陷三维区达连河组沉积特征研究[D]. 林荣达.东北石油大学 2012
[10]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物色度与磁化率记录的气候变化[D]. 朱强.兰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64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66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