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的群落构建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0 17:40
群落构建机制研究是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基于物种的系统发育以及功能性状的方法可以量化环境过滤、竞争排斥以及中性过程在群落构建过程中的作用,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群落构建机制、准确地判断驱动物种共存的主要生态过程。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从山前到山顶)不同的7种群落为研究对象,分别为白刺灌丛、短花针茅草地、红砂灌丛、林界下金露梅灌丛、青海云杉林、金露梅灌丛、高山草甸。研究中选用了叶厚度(Leaf Thickness,LT)、叶干重(Leaf Dry Mass,LDM)、叶面积(Leaf Area,LA)、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进行系统发育信号分析,确定功能性状的保守性或趋同性,计算净谱系亲缘关系指数(NRI)、最近亲缘关系指数(NTI)以及物种多样性,从而探讨这些群落的构建机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沿着海拔的上升,群落的香农威纳指数和辛普森指数都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均匀度指数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香农威纳指数与辛普森指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2)基于功能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木本植物叶厚度表现出系统发育信号,受系统发育历史的影响明显,木本植物叶干重、叶面积、比叶...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群落构建理论的提出
1.2 群落构建理论的发展
1.2.1 生态位理论
1.2.2 中性理论
1.3 群落构建机制的研究方法
1.3.1 基于系统发育结构的群落构建机制研究
1.3.2 基于功能性状的群落构建机制研究
1.3.3 结合系统发育与功能性状的群落构建机制研究
1.4 环境因子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
1.5 研究内容和目的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方设置与群落调查
2.2.2 功能性状的选取与测量
2.2.3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2.4 气候因子数据来源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2.3.1 数据分析
2.3.2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指标
3.1.1 群落物种组成
3.1.2 群落的多样性指标
3.2 不同群落物种功能性状特征、系统发育信号
3.2.1 不同群落物种功能性状特征
3.2.2 不同群落物种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
3.3 不同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特征、构建机制
3.4 环境因子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灌丛群落的构建机制
4.2 乔木群落的构建机制
4.3 草地群落的构建机制
4.4 系统发育结构和功能性状结构的变化不一致性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附录二 系统发育树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北地区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构建机制[J]. 唐志尧,刘鸿雁. 植物生态学报. 2019(09)
[2]黄土高原腹地人工林下草本层群落构建机制[J]. 施晶晶,赵鸣飞,王宇航,薛峰,康慕谊,江源. 植物生态学报. 2019(09)
[3]华北地区主要灌丛群落物种组成及系统发育结构特征[J]. 柴永福,许金石,刘鸿雁,刘全儒,郑成洋,康慕谊,梁存柱,王仁卿,高贤明,张峰,石福臣,刘晓,岳明. 植物生态学报. 2019(09)
[4]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发育阶段白刺灌丛沙堆的防风固沙功能分析[J]. 孙涛,贾志清,钱雅玲,刘虎俊,唐进年.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4)
[5]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吴安驰,邓湘雯,任小丽,项文化,张黎,葛蓉,牛忠恩,何洪林,何立杰. 生态学报. 2018(21)
[6]基于系统发育的燕山东麓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J]. 唐丽丽,陈国平,冯小梅,赵铁建,石福臣. 植物研究. 2017(06)
[7]基于功能性状及系统发育的亚高寒草甸群落构建[J]. 车应弟,刘旻霞,李俐蓉,焦骄,肖卫. 植物生态学报. 2017(11)
[8]山西芦芽山针叶林草本层群落谱系结构与多样性的海拔格局[J]. 赵鸣飞,薛峰,王宇航,王国义,邢开雄,康慕谊,王菁兰.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7)
[9]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林冠层乔木某些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关联性及其演化模式[J]. 许格希,史作民,刘顺,陈欢欢,唐敬超,马凡强,许涵,刘世荣,李意德,林明献. 生态学报. 2017(17)
[10]舟山群岛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J]. 王国明,叶波. 生态学杂志. 2017(02)
博士论文
[1]秦岭北坡生境梯度上植物群落构建研究[D]. 许金石.西北大学 2018
[2]黄土高原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构建[D]. 柴永福.西北大学 2016
[3]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组建和生产力对施肥的响应机制[D]. 周小龙.兰州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小钦岛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D]. 位彬.鲁东大学 2019
[2]中国针茅属植物系统发育与功能性状进化研究[D]. 黑万欣.内蒙古大学 2019
[3]2000-2015年石羊河流域植被碳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D]. 贠银绢.西北师范大学 2018
[4]太白山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研究[D]. 陈煜.西北大学 2016
[5]基于功能性状的亚高寒草甸坡向生境梯度群落构建过程研究[D]. 肖欣爽.兰州大学 2016
[6]基于群落系统发育对沿坡向梯度上亚高寒草甸群落构建的分析[D]. 宫骁.兰州大学 2016
[7]庙岛群岛植物群落结构研究[D]. 张骞.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64447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群落构建理论的提出
1.2 群落构建理论的发展
1.2.1 生态位理论
1.2.2 中性理论
1.3 群落构建机制的研究方法
1.3.1 基于系统发育结构的群落构建机制研究
1.3.2 基于功能性状的群落构建机制研究
1.3.3 结合系统发育与功能性状的群落构建机制研究
1.4 环境因子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
1.5 研究内容和目的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方设置与群落调查
2.2.2 功能性状的选取与测量
2.2.3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2.4 气候因子数据来源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2.3.1 数据分析
2.3.2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指标
3.1.1 群落物种组成
3.1.2 群落的多样性指标
3.2 不同群落物种功能性状特征、系统发育信号
3.2.1 不同群落物种功能性状特征
3.2.2 不同群落物种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
3.3 不同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特征、构建机制
3.4 环境因子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灌丛群落的构建机制
4.2 乔木群落的构建机制
4.3 草地群落的构建机制
4.4 系统发育结构和功能性状结构的变化不一致性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附录二 系统发育树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北地区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构建机制[J]. 唐志尧,刘鸿雁. 植物生态学报. 2019(09)
[2]黄土高原腹地人工林下草本层群落构建机制[J]. 施晶晶,赵鸣飞,王宇航,薛峰,康慕谊,江源. 植物生态学报. 2019(09)
[3]华北地区主要灌丛群落物种组成及系统发育结构特征[J]. 柴永福,许金石,刘鸿雁,刘全儒,郑成洋,康慕谊,梁存柱,王仁卿,高贤明,张峰,石福臣,刘晓,岳明. 植物生态学报. 2019(09)
[4]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发育阶段白刺灌丛沙堆的防风固沙功能分析[J]. 孙涛,贾志清,钱雅玲,刘虎俊,唐进年.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4)
[5]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吴安驰,邓湘雯,任小丽,项文化,张黎,葛蓉,牛忠恩,何洪林,何立杰. 生态学报. 2018(21)
[6]基于系统发育的燕山东麓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J]. 唐丽丽,陈国平,冯小梅,赵铁建,石福臣. 植物研究. 2017(06)
[7]基于功能性状及系统发育的亚高寒草甸群落构建[J]. 车应弟,刘旻霞,李俐蓉,焦骄,肖卫. 植物生态学报. 2017(11)
[8]山西芦芽山针叶林草本层群落谱系结构与多样性的海拔格局[J]. 赵鸣飞,薛峰,王宇航,王国义,邢开雄,康慕谊,王菁兰.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7)
[9]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林冠层乔木某些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关联性及其演化模式[J]. 许格希,史作民,刘顺,陈欢欢,唐敬超,马凡强,许涵,刘世荣,李意德,林明献. 生态学报. 2017(17)
[10]舟山群岛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J]. 王国明,叶波. 生态学杂志. 2017(02)
博士论文
[1]秦岭北坡生境梯度上植物群落构建研究[D]. 许金石.西北大学 2018
[2]黄土高原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构建[D]. 柴永福.西北大学 2016
[3]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组建和生产力对施肥的响应机制[D]. 周小龙.兰州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小钦岛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D]. 位彬.鲁东大学 2019
[2]中国针茅属植物系统发育与功能性状进化研究[D]. 黑万欣.内蒙古大学 2019
[3]2000-2015年石羊河流域植被碳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D]. 贠银绢.西北师范大学 2018
[4]太白山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研究[D]. 陈煜.西北大学 2016
[5]基于功能性状的亚高寒草甸坡向生境梯度群落构建过程研究[D]. 肖欣爽.兰州大学 2016
[6]基于群落系统发育对沿坡向梯度上亚高寒草甸群落构建的分析[D]. 宫骁.兰州大学 2016
[7]庙岛群岛植物群落结构研究[D]. 张骞.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64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664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