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容式湍流剖面观测仪设计与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自容式湍流剖面观测仪设计与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海洋湍流导致了海洋中各种物质的扩散和混合,是引起海洋混合的重要而普遍的形式之一。海洋内部能量从大尺度到小尺度再到微尺度传递,最终以微尺度湍流形式耗散。海洋湍流在水体交换与海洋能量演化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海洋湍流混合过程对大洋热盐环流具有极其重要调控作用。因此,海洋湍流的研究已然成为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海洋湍流研究的发展和海洋湍流观测仪器的研发密切相关,与国外湍流观测技术研究相比我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满足国内海洋湍流观测资料的迫切需求,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微尺度湍流观测仪器、提升我国在海洋湍流混合研究领域的成果,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本文研制了自容式湍流剖面观测平台与微尺度海洋湍流采集电路。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湍流测量平台的优缺点,设计完成了剖面测量平台的机械结构设计。基于打压试验与水库试验,验证了平台工作深度1500米、下潜速度可调范围0.3-0.9m/s、运动状态接近垂直;通过分析剖面测量平台的工作原理与海洋湍流信号的采集原理,设计完成了湍流剖面采集电路系统。包括主控电路、大容量存储电路、16路采集电路等。基于室内试验,验证了控制电路的稳定性、采集卡准确的捕捉能力以及满足湍流观测要求;最后,通过与MSS90的远海试验,证明自容式湍流观测仪在波数空间内脉动剪切流速波数谱与Nasmyth理论谱两者吻合良好。与MSS90剖面仪同步观测同一海域,两者湍动能耗散率数量级一致。验证了自容式剖面湍流观测平台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湍流观测 剖面观测 数据采集系统 比测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16.2;TP27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1
- 1.1 海洋微尺度湍流11-12
- 1.1.1 海洋湍流基本概念11-12
- 1.1.2 海洋湍流研究的意义12
- 1.2 海洋湍流观测的发展12-16
- 1.3 国内外湍流观测仪器发展及现状16-19
- 1.4 课题来源及意义19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19-21
- 2. 自容式湍流剖面观测仪的总体设计与工作原理21-24
- 2.1 测量平台的总体设计21-22
- 2.2 测量平台的工作原理22-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3. 自容式湍流剖面观测仪的单元结构设计24-37
- 3.1 1500m耐压舱设计及水密设计24-28
- 3.1.1 1500耐压舱强度稳定性与有限元分析24-27
- 3.1.2 水密设计27-28
- 3.2 主梁结构设计28-29
- 3.3 主浮体设计29-31
- 3.4 配平与下潜速度调节单元设计31-32
- 3.5 传感器保护罩设计32
- 3.6 电池方案设计32-35
- 3.7 模块安装设计35-36
- 3.8 本章小结36-37
- 4. 自容式湍流剖面观测仪的硬件电路设计与性能指标测试37-54
- 4.1 电子系统总体设计37-38
- 4.2 湍流观测原理及传感器选型38-43
- 4.2.1 湍流测量原理38-40
- 4.2.2 剪切流传感器选40-41
- 4.2.3 姿态加速度传感器41-43
- 4.3 STM32f107主控电路设计43-46
- 4.3.1 STM32f107控制器电路44-45
- 4.3.2 JTAG电路45
- 4.3.3 通信串口电路45-46
- 4.4 多路电源输出电路设计46-48
- 4.4.1 主控模块供电电路46-47
- 4.4.2 模拟板供电电路47-48
- 4.4.3 姿态加速度传感器供电电路48
- 4.5 多路数据采集电路设计48-51
- 4.5.1 前置放大器48-49
- 4.5.2 16路模拟通道电路49
- 4.5.3 AD转换电路49-50
- 4.5.4 采集卡控制电路50-51
- 4.6 大容量存储电路设计51-53
- 4.7 本章小结53-54
- 5. 室内试验54-63
- 5.1 仪器舱耐压与水密检测试验54-55
- 5.2 电子系统性能指标测试试验55-60
- 5.2.1 前置放大电路放大性能测试55-56
- 5.2.2 采集卡零漂与噪音测试56-58
- 5.2.3 采集卡捕获能力性能测试58-59
- 5.2.4 电子系统稳定性试验59-60
- 5.3. 简易风场试验60-62
- 5.4 本章小结62-63
- 6. 水库试验63-66
- 6.1 试验目的63
- 6.2 试验方案63-64
- 6.3 试验过程64
- 6.4 试验结论64-66
- 7. 与MSS90远海比测试验66-71
- 7.1 试验介绍66
- 7.2 比测数据分析66-70
- 7.2.1 自容式湍流观测仪与MSS90下放速度对比66-67
- 7.2.2 平台稳定分析67-69
- 7.2.3 波数空间谱分析69
- 7.2.4 耗散率对比69-70
- 7.3 试验结论70-71
- 8. 总结与展望71-72
- 8.1 总结71
- 8.2 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4
- 致谢74-75
- 个人简历75-76
- 发表的学术论文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军,高智;强粘性剪切流稳定性方程组的简化及计算判据[J];工程数学学报;2004年06期
2 侯映安;缝隙剪切流的流向问题[J];液压与气动;1996年04期
3 孙立潭;再论层结流体平行剪切流的不稳定性(Ⅰ)[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7年01期
4 宫兆新;鲁传敬;黄华雄;;二维细胞在剪切流中的运动特性[J];应用力学学报;2008年04期
5 蒋运幸;谢锡麟;麻伟巍;;实验研究平面对称剪切流中的螺旋涡[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3年05期
6 赵汉中,翟大熙;大雷诺数线性剪切流绕圆柱的分离流动[J];力学学报;1990年04期
7 刘兆存,金忠青;二维平行壁面剪切流失稳内部流动结构初探[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5年03期
8 何钟怡,史守峡;线性剪切流中大分子的动力模型[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9 万占鸿;林建忠;孙志林;;三维剪切流场中纤维取向张量封闭格式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1期
10 谢涛;章扬忠;王爱科;;交变暨静态剪切流对湍流抑制的互斥性分析[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亮;凌国灿;牛家玉;;非均匀尾迹型剪切流中的旋涡演化控制初步探索[A];第十届全国分离流、旋涡和流动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蒋运幸;谢锡麟;余飞龙;麻伟巍;;平面对称剪切流中螺旋涡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上册)[C];2012年
3 姜雪梅;董守平;王彦丽;刘国彪;张红光;;粘性剪切流场中变形液滴的受力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葛斐;王雷;陆维;洪友士;;剪切流中大长细比圆柱体的二维涡激振动[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吴雪松;;剪切流中非线性超音速不稳定波的发声机理及特征[A];2003’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姜雪梅;董守平;王彦丽;刘国彪;张红光;;粘性剪切流场中变形液滴的受力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刘兆存;肖勇;;二维平行壁面剪切流内部结构初探[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8 邢超;罗纪生;;剪切流的气动声学数值模拟中边界处理的研究[A];2003空气动力学前沿研究论文集[C];2003年
9 凌国灿;赵红亮;牛家玉;;两类尾迹型剪切流中的旋涡位错[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10 俞炜;周持兴;;黏弹性体系中液滴在剪切流场中凝聚的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家辉;同时存在剪切磁场和剪切流的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陈诚;剪切流扰动的瞬态增长及其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周林;可压缩自由剪切流的线性稳定性及噪声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李甘牛;撞击剪切流的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5 谢锡麟;开放流场空间动力学行为的一种实验研究框架及几类经典流场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子龙;明渠流条件下丁坝水流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乜云利;自容式湍流剖面观测仪设计与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张彦斌;振动剪切流过滤过程及其强化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邢超;剪切流中气动声学的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王庆亮;两相剪切流雾化法微胶囊制备技术的机理、实验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6 李明远;具有一类剪切背景流的强非线性长波[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陈宝阔;剪切流传感器结构优化与性能测试[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自容式湍流剖面观测仪设计与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71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