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典型草地土壤质量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29 23:02
西部牧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草场之一,西部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西部牧区的生态环境承受着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而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牧区草原生态环境质量的研究已经成为指导草原生态环境高质量管理关键,也是近期生态环境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为了了解西部典型牧区的草地生态环境状况,本论文根据已有的理论和数据,以鄂托克旗、肃南县、乌兰县为研究对象,分析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近年来草原系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选择鄂托克旗、肃南县、乌兰县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遥感技术,统计了土壤指标和地理空间分布情况,以此得到研究区域土壤的容量、土壤机械组成、PH值、含盐量、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饱和导水率等指标。从各项指标的统计上,可以看出,在土壤容重上,鄂托克旗与乌兰县在研究时间内波动下降,而肃南县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土壤机械组成上,鄂托克旗砂粒含量整体增加,粘粒含量减少,变异状况为中等,肃南县和乌兰县土壤砂粒含量整体呈现减少,粘粒含量减少,变异状况为弱性变异;在土壤pH...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态环境评价的内涵
1.2.2 草地生态环境评价的内涵
1.2.3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1.2.4 草地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概况与技术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人文、社会
2.1.4 气候与水文
2.1.5 土地与植被
2.2 数据来源
2.1.1 土壤数据
2.1.2 遥感数据
2.1.3 其他资料
2.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 草地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研究
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2 气象指标
3.2.1 干燥度指数(AI)
3.2.2 降水距平百分率(Dp)
3.2.3 前期降水指数(API)
3.2.4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3.3 土壤指标研究
3.3.1 土壤指标
3.3.2 土壤质量指数
3.3.3 水土流失量
3.3.4 土壤养分流失量
3.4 植被特征指标
3.4.1 植被指标
3.4.2 植被覆盖度
3.4.3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数(NPP)
3.4.5 群落多样性指数
3.5 水资源特征指标
3.5.1 水资源指标
3.5.2 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
3.5.3 水资源赤字/盈余
3.5.4 水资源负载指数
3.5.5 水网密度
3.6 土地利用指标研究
3.6.1 土地利用指标
3.6.2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
3.6.3 景观干扰度
3.6.4 破碎度指数
3.6.5 分离度指数
3.6.6 景观安全度指数
3.7 社会经济指标研究
3.7.1 社会经济指标
3.7.2 人口密度
3.7.3 自增率
3.7.4 经济密度
3.7.5 放牧强度
3.7.6 城市化率
3.7.7 旅游压力指数
3.7.8 旅游环境容量
3.7.9 垦殖指数
3.8 草地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3.8.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3.8.2 数据标准化
3.8.3 评价指标计算
3.9 本章小结
4 西部典型牧区草地土壤质量分析研究
4.1 土壤指标统计分析
4.1.1 土壤容重统计分析
4.1.2 土壤机械组成统计分析
4.1.3 土壤pH统计分析
4.1.4 土壤含盐量统计分析
4.1.5 土壤有机质含量统计分析
4.1.6 土壤全氮含量统计分析
4.1.7 土壤铵态氮含量统计分析
4.1.8 土壤硝态氮含量统计分析
4.1.9 土壤全磷含量统计分析
4.1.10 土壤有效磷含量统计分析
4.1.11 土壤速效钾含量统计分析
4.1.12 土壤饱和导水率统计分析
4.1.13 研究区域土壤统计特征
4.2 土壤指标地理空间分布研究
4.2.1 土壤容重分布规律
4.2.2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
4.2.3 土壤pH分布规律
4.2.4 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规律
4.2.5 土壤全磷含量分布规律
4.2.6 土壤全氮含量分布规律
4.2.7 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布规律
4.2.8 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布规律
4.2.9 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布规律
4.3 本章小结
5 西部典型牧区生态环境分析研究
5.1 气象指标分析研究
5.1.1 年均降水量变化
5.1.2 年均气温变化
5.1.3 干旱指数
5.2 植被覆盖度指数
5.2.1 鄂托克旗覆盖度指数
5.2.2 乌兰县覆盖度指数
5.2.3 肃南县覆盖度指数
5.3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因子分析
5.3.1 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5.3.2 水资源生态足迹评价因子分析
5.4 土地利用因子分析
5.4.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4.2 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变化分析
5.4.3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5.4.4 垦殖指数
5.4.5 人均耕地面积
5.5 社会经济指标分析
5.5.1 人均粮食占有量
5.5.2 经济密度
5.5.3 人均农林牧渔产值
5.5.4 农业机械总动力
5.6 西部典型牧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5.6.1 西部典型牧区草原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6.2 数据标准化与指标权重确定
5.6.3 评价标准的确定
5.6.4 西部典型牧区草原生态环境质量时间变化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西部牧区典型区域生态环境数据库构建
6.1 数据库构建的基本需求
6.1.1 数据库的功能需求
6.1.2 数据库构软件需求
6.1.3 其他需求
6.2 系统结构及主要功能流程
6.2.1 结构功能设计
6.2.2 主要功能流程
6.3 数据库主要功能介绍
6.3.1 系统登录
6.3.2 基础数据库查询和展示
6.3.3 评价指标数据查询和展示
6.3.4 环境综合评价等级划分
6.3.5 数据库的维护
6.3.6 数据库的发布
6.4 本章小结
7 主要研究结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844459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态环境评价的内涵
1.2.2 草地生态环境评价的内涵
1.2.3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1.2.4 草地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概况与技术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人文、社会
2.1.4 气候与水文
2.1.5 土地与植被
2.2 数据来源
2.1.1 土壤数据
2.1.2 遥感数据
2.1.3 其他资料
2.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 草地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研究
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2 气象指标
3.2.1 干燥度指数(AI)
3.2.2 降水距平百分率(Dp)
3.2.3 前期降水指数(API)
3.2.4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3.3 土壤指标研究
3.3.1 土壤指标
3.3.2 土壤质量指数
3.3.3 水土流失量
3.3.4 土壤养分流失量
3.4 植被特征指标
3.4.1 植被指标
3.4.2 植被覆盖度
3.4.3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数(NPP)
3.4.5 群落多样性指数
3.5 水资源特征指标
3.5.1 水资源指标
3.5.2 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
3.5.3 水资源赤字/盈余
3.5.4 水资源负载指数
3.5.5 水网密度
3.6 土地利用指标研究
3.6.1 土地利用指标
3.6.2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
3.6.3 景观干扰度
3.6.4 破碎度指数
3.6.5 分离度指数
3.6.6 景观安全度指数
3.7 社会经济指标研究
3.7.1 社会经济指标
3.7.2 人口密度
3.7.3 自增率
3.7.4 经济密度
3.7.5 放牧强度
3.7.6 城市化率
3.7.7 旅游压力指数
3.7.8 旅游环境容量
3.7.9 垦殖指数
3.8 草地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3.8.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3.8.2 数据标准化
3.8.3 评价指标计算
3.9 本章小结
4 西部典型牧区草地土壤质量分析研究
4.1 土壤指标统计分析
4.1.1 土壤容重统计分析
4.1.2 土壤机械组成统计分析
4.1.3 土壤pH统计分析
4.1.4 土壤含盐量统计分析
4.1.5 土壤有机质含量统计分析
4.1.6 土壤全氮含量统计分析
4.1.7 土壤铵态氮含量统计分析
4.1.8 土壤硝态氮含量统计分析
4.1.9 土壤全磷含量统计分析
4.1.10 土壤有效磷含量统计分析
4.1.11 土壤速效钾含量统计分析
4.1.12 土壤饱和导水率统计分析
4.1.13 研究区域土壤统计特征
4.2 土壤指标地理空间分布研究
4.2.1 土壤容重分布规律
4.2.2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
4.2.3 土壤pH分布规律
4.2.4 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规律
4.2.5 土壤全磷含量分布规律
4.2.6 土壤全氮含量分布规律
4.2.7 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布规律
4.2.8 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布规律
4.2.9 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布规律
4.3 本章小结
5 西部典型牧区生态环境分析研究
5.1 气象指标分析研究
5.1.1 年均降水量变化
5.1.2 年均气温变化
5.1.3 干旱指数
5.2 植被覆盖度指数
5.2.1 鄂托克旗覆盖度指数
5.2.2 乌兰县覆盖度指数
5.2.3 肃南县覆盖度指数
5.3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因子分析
5.3.1 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5.3.2 水资源生态足迹评价因子分析
5.4 土地利用因子分析
5.4.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4.2 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变化分析
5.4.3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5.4.4 垦殖指数
5.4.5 人均耕地面积
5.5 社会经济指标分析
5.5.1 人均粮食占有量
5.5.2 经济密度
5.5.3 人均农林牧渔产值
5.5.4 农业机械总动力
5.6 西部典型牧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5.6.1 西部典型牧区草原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6.2 数据标准化与指标权重确定
5.6.3 评价标准的确定
5.6.4 西部典型牧区草原生态环境质量时间变化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西部牧区典型区域生态环境数据库构建
6.1 数据库构建的基本需求
6.1.1 数据库的功能需求
6.1.2 数据库构软件需求
6.1.3 其他需求
6.2 系统结构及主要功能流程
6.2.1 结构功能设计
6.2.2 主要功能流程
6.3 数据库主要功能介绍
6.3.1 系统登录
6.3.2 基础数据库查询和展示
6.3.3 评价指标数据查询和展示
6.3.4 环境综合评价等级划分
6.3.5 数据库的维护
6.3.6 数据库的发布
6.4 本章小结
7 主要研究结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844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84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