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采油厂正30井区长6油藏描述
本文关键词:西区采油厂正30井区长6油藏描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志丹油田正30井区长6油藏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砂体横向连续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实践表明大部分面积达不到配注要求,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开展志丹油田正30井区长6油藏的精细油藏描述,将为长6油藏的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提供地址依据。本文在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长6油藏的精细等时地层格架;综合参考各种相标识,对研究区进行点—线—面的沉积微相分析,综合分析认为长6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微相;从层内、层间和平面三个方面分析储层的非均质性,长6油藏属于中—强的非均质性,并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将储层划分为Ⅰ、Ⅱ、Ⅲ3类储层,分类结果表明:长61储层物性、有效厚度和连片性均较好,综合评价为Ⅰ类储层,长63为Ⅱ类储层,长62和长64均为Ⅲ类储层。同时进行储量复算和精细三维地质建模研究,为后续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以及精细注水开发的实际生产提供合理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精细小层对比 沉积微相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评价 地质建模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8
- 1.2 国内外现状8-13
- 1.2.1 油藏描述8-11
- 1.2.2 低孔渗储层研究11-13
- 1.3 研究内容13-14
- 第二章 地层对比与油藏微构造分析14-23
- 2.1 区域地质概况14-15
- 2.1.1 研究区概况14
- 2.1.2 区域构造特征14
- 2.1.3 油气成藏条件14-15
- 2.2 地层对比15-21
- 2.2.1 地层划分的依据与方法16-17
- 2.2.2 地层对比的标识层特征17-21
- 2.3 油藏微构造分析21-23
- 第三章 沉积微相与储层展布23-33
- 3.1 研究区沉积背景23-25
- 3.2 长6三角洲与浊流沉积证据25-29
- 3.3 研究区沉积相类型29
- 3.4 长6各小层微相与砂体展布29-33
- 第四章 测井二次处理解释33-44
- 4.1 测井曲线标准化33-35
- 4.1.1 标准化方法33
- 4.1.2 标准层的选取33-34
- 4.1.3 标准化前后的对比分析34-35
- 4.2 孔渗饱计算35-39
- 4.3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39-42
- 4.3.1 岩性与电性关系40-41
- 4.3.2 储层物性与电性关系41
- 4.3.3 含油性与电性关系41-42
- 4.4 油水干层的判别标准42-44
- 第五章 储层地质特征研究44-55
-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44
- 5.2 储层孔渗特征研究44-46
- 5.3 储层的非均质性46-50
- 5.3.1 层间非均质性46-47
- 5.3.2 层内非均质性47-48
- 5.3.3 平面非均质性48-50
- 5.4 储层敏感性分析50-53
- 5.5 储层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53-55
- 5.5.1 综合评价53-54
- 5.5.2 影响因素分析54-55
- 第六章 油藏特征55-63
- 6.1 油藏流体性质55-56
- 6.1.1 原油性质55
- 6.1.2 油田水性质55-56
- 6.2 油藏温压系统56-57
- 6.3 渗流特征研究57-59
- 6.3.1 相渗透率及水驱油特征57-58
- 6.3.2 储层润湿性特征58-59
- 6.4 油藏类型59
- 6.4.1 油藏圈闭类型59
- 6.4.2 油藏驱动类型59
- 6.5 储量计算59-63
- 6.5.1 计算方法的选定59-60
- 6.5.2 计算参数的选定60-61
- 6.5.3 原始地质储量计算结果61-63
- 第七章 三维地质建模与剩余油分布规律63-69
- 7.1 储层建模方法63
- 7.2 模拟工区范围及网格设计63
- 7.3 长6油藏构造模型的建立63-64
- 7.4 长6油藏属性模型的建立64-66
- 7.5 剩余油分布特征分析66-68
- 7.5.1 小层储量动用程度分析66
- 7.5.2 小层剩余储量分布特征分析66-68
- 7.6 小结68-69
- 第八章 长6油层产能影响因素分析69-81
- 8.1 正30井区长6储层油井产能总体特征69-70
- 8.2 影响油井产能的地质因素70-79
- 8.2.1 沉积微相及构造特征对油井产能的影响70-73
- 8.2.2 储层物性单因素对油井产能的影响73-78
- 8.2.3 影响油井产能的物性因素关系讨论78-79
- 8.3 油井产能分类79-80
- 8.4 小结80-81
- 第九章 长6油藏注水效果与综合调整81-95
- 9.1 油田注水开发现状81-82
- 9.2 注水效果分析82-88
- 9.2.1 地层压力恢复情况82
- 9.2.2 油井受效情况82-84
- 9.2.3 产量变化规律84-88
- 9.3 存在问题88-90
- 9.3.1 长61水淹较严重88
- 9.3.2 低产低效井比例大,且逐年增大88
- 9.3.3 注采井网不完善、动用程度低88-90
- 9.4 调整方案部署90-94
- 9.4.1 局部加密采油井网90-91
- 9.4.2 调整注采井网,增加注水井数91-92
- 9.4.3 采取调剖堵水措施,控制水淹井92
- 9.4.4 对低效低产井采取酸化、压裂措施92-94
- 9.5 小结94-95
- 第十章 结论及认识95-96
- 致谢96-97
- 参考文献97-10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01-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彬;卢刚;;榆林山_2~3段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2期
2 夏进军;汪盈盈;;小洼油田洼38块东三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张云鹏;汤艳;;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综述[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3期
4 丛琳;马世忠;李文龙;钱方园;邢贝贝;;萨北油田北二东两三结合试验区高台子油层储层非均质性[J];价值工程;2012年20期
5 郭侃;柳肯;;陕北曹崾岘地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辽宁化工;2012年10期
6 邓燕;;我国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研究评述[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23期
7 刘秀婵;陈西泮;张添锦;罗江云;;鄂尔多斯盆地曹凡峪地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3年23期
8 尹燕义,王国娟,李世安,王岫岩;辽河冷家油田S_(1+2)段储层非均质性灰色理论评价[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9 杨颖;黄煜辰;张茂;薄婷婷;张家志;;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技术发展现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5期
10 牛世忠;胡望水;熊平;;储层非均质性模型在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景彦;李喜臣;张英志;张宇;;北一区断东西块葡一油层河流-三角洲沉积构成及储层非均质性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吴何珍;符力耘;方战杰;;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多尺度储层非均质性定量描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林光荣;刘秋兰;刘学刚;杜朝峰;卢燕;;利用组合模型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于建华;李幼铭;;应用非线性优化方法模拟储层非均质性质[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唐志远;孙赞东;魏建新;;基于物理模型的溶蚀孔洞型储层非均质性AVO/AVA反演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邢德敬;刘辰生;;东濮凹陷濮城油田南区沙2~(上2+3)辫状三角洲砂体的储层非均质性[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耀辉;吴大全;贾剑波;樊光梅;杨琴;付亮;;储层非均质性对大路沟三区开发效果影响探讨[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李国会;蒙启安;包丽;李奕农;;砂体成因类型与成岩作用对储层非均质性和含油性的控制作用[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史成恩;朱圣举;周益辉;;鄂尔多撕盆地中生界储层非均质性与开发对策[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周单;黄旭日;胡光义;;地震和相约束的建模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翠玲;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传美;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_3储层非均质性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翟顺涛;陕北富县地区马五段上部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刘加军;塔中Ⅰ号气田83井区油气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杜阳阳;利用测井资料研究沉积相与储层非均质性[D];长安大学;2015年
5 薛颖;文明寨油田明1、明15、明16块沙二下、沙三上亚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6 王海鹏;储层非均质性等效表征及三维地质模型[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闫海滨;西区采油厂正30井区长6油藏描述[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8 李丹;渤南油田五区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张亚芹;鄂尔多斯盆地上桥油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及油藏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10 陈杰;西峰油田合水区长8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西区采油厂正30井区长6油藏描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8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41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