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式有限差分格式的频率空间域地震正演模拟
本文关键词:基于隐式有限差分格式的频率空间域地震正演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频率空间域(简称“频率域”)地震正演模拟方法相对于时间域方法具有多炮模拟效率高以及便于模拟衰减效应等优点,其也是频率域全波形反演的核心算法。但其显式的常规算法存在着有限差分算子不够紧致及无法充分利用当前计算点的周围点信息等问题,而目前的隐式频率域有限差分算法难以优化隐式系数。本文给出了一种广义隐式有限差分算子,并将其应用于标量声波方程及弹性波方程的模拟中,获得了更高精度的模拟结果。首先,本文分析了基于Pade近似的隐式有限差分算子与基于泰勒展开的隐式有限差分算子在隐式系数优化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基于泰勒展开的二阶导数、一阶导数以及交错网格一阶导数广义隐式有限差分算子,得到了一种易于优化系数的隐式有限差分算子。其次,本文将二阶导数广义隐式差分算子应用于频率域标量声波方程的模拟中,推导了频率域标量声波方程中心波场以及二阶吸收边界条件和PML边界条件的隐式有限差分格式,并以最小化频散误差函数为约束条件实现了隐式系数的优化。最后,本文将二阶和一阶导数广义隐式差分格式应用于频率域弹性波方程的模拟中,通过其频散关系式分析对比了隐式格式与显式格式的精度差异。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频率域弹性波方程的隐式系数的优化。本文所给出的基于泰勒展开的广义隐式有限差分算子,与基于Pade近似的隐式有限差分算子具有相同的精度,但其更易于通过系数优化来进一步提高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正演模拟的精度。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其可实现更高精度的频率域波动方程模拟。
【关键词】:地震模拟 隐式有限差分 隐式系数优化 频率空间域 频散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3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4
- 1.1 频率域有限差分正演模拟方法的研究现状11-13
-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3
- 1.3 本文主要创新点13-14
- 2 基于泰勒展开的广义隐式有限差分算子14-37
- 2.1 两种隐式有限差分算子的对比分析15-22
- 2.2 基于泰勒展开的二阶导数广义隐式有限差分算子22-29
- 2.2.1 二阶导数广义隐式有限差分算子的推导22-26
- 2.2.2 二阶导数广义隐式有限差分系数的计算26-27
- 2.2.3 二阶导数广义隐式有限差分算子的精度分析27-29
- 2.3 基于泰勒展开的一阶导数广义隐式有限差分算子29-33
- 2.4 基于泰勒展开的交错网格一阶导数广义隐式有限差分算子33-37
- 3 基于广义隐式有限差分算子的频率域声波方程正演模拟37-80
- 3.1 频率域声波方程的隐式有限差分格式38-49
- 3.1.1 声波方程的隐式有限差分格式推导38-41
- 3.1.2 声波方程的隐式有限差分格式频散分析41-43
- 3.1.3 声波方程的隐式有限差分系数优化43-49
- 3.2 频率域声波方程隐式有限差分正演模拟的边界条件49-58
- 3.2.1 声波方程正演模拟的吸收边界条件49-53
- 3.2.2 声波方程正演模拟的PML边界条件53-58
- 3.3 频率域正演模拟中的稀疏矩阵求解方法58-63
- 3.3.1 声波方程正演模拟中稀疏矩阵的结构分析58-59
- 3.3.2 迭代求解法59-60
- 3.3.3 直接法60-62
- 3.3.4 矩阵LU分解中的填充问题62-63
- 3.4 模拟实验与逆时偏移效果63-80
- 3.4.1 均匀模型正演模拟63-72
- 3.4.2 层状模型正演模拟72-75
- 3.4.3 Marmousi模型正演模拟75-78
- 3.4.4 Marmousi模型逆时偏移效果78-80
- 4 基于广义隐式有限差分算子的频率域弹性波方程正演模拟80-109
- 4.1 频率域弹性波方程的隐式有限差分格式80-92
- 4.1.1 弹性波方程的隐式有限差分格式推导80-84
- 4.1.2 弹性波方程的隐式有限差分格式频散分析84-89
- 4.1.3 弹性波方程的隐式有限差分系数优化89-92
- 4.2 弹性波方程隐式有限差分正演模拟的PML边界条件92-96
- 4.3 弹性波方程正演模拟的稀疏矩阵结构分析96-97
- 4.4 数值实验97-109
- 4.4.1 均匀模型的数值模拟实验97-104
- 4.4.2 层状模型的数值模拟实验104-105
- 4.4.3 断层模型的数值模拟实验105-109
- 5 结论与展望109-110
- 参考文献110-115
- 致谢115-116
- 个人简历116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6
- 发表的学术论文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桂霞;王鹏;;探地雷达时域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J];物探与化探;2006年03期
2 冯德山;戴前伟;瓮晶波;;时域多分辨率法在探地雷达三维正演模拟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沈铭成;吴尚尉;伍敦仕;刘明洋;;基于反周期扩展边界方法的单程波正演模拟[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4期
4 冯fE;邹立龙;刘财;鹿琪;梁文婧;李丽丽;王世煜;;全极化探地雷达正演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5 黄诚;杨飞;李鹏飞;;利用正演模拟识别各类地震假象[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4期
6 向运川;黄笑梅;;数字化仪在重磁正演模拟中的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3年02期
7 姚姚;细胞自动机方法地震正演模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年02期
8 肖春燕;庄东海;曾庆传;;一个地震正演模拟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1996年04期
9 沈飚,石庆华,孙忠良;道路铺砌层中探地雷达波传播的正演模拟及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年S1期
10 刘梁;刘亮;周栋良;廖聪;;探地雷达正演模拟方法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春雷;叶芳;高金耀;;任意非规则三角形网格有限差分法地震正演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戴前伟;王洪华;冯德山;;探地雷达正演模拟中的有限单元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林;杨勤勇;;正演模拟和信息技术在油气储层地震精确预测中的作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叶芳;褚春雷;高金耀;;广义差分法及其在地震正演模拟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吕寅寅;韩立国;;同时激发震源正演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曲英铭;李振春;黄建平;李庆洋;;基于时空双变的映射法弹性波正演模拟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张盼;韩立国;;起伏地表地震干涉正演模拟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刘韬;杨金华;胡天跃;;地震正演模拟的有限元有限差分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兵;方伍宝;;低速带的正演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唐跟阳;杨金华;胡天跃;;任意差分精细积分地震波正演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雪;粘弹TI介质单程波正演模拟与反Q偏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强建科;起伏地形三维电阻率正演模拟与反演成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3 黄俊革;三维电阻率/极化率有限元正演模拟与反演成像[D];中南大学;2003年
4 张克;基于地震正演模拟和SVM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王者江;基于BISQ机制的三维双相正交介质正演模拟及传播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光辉;基于GprMax的道路空洞探地雷达图像正演模拟[D];长安大学;2015年
2 牛延强;声波正演模拟的OpenACC实现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徐磊;地质雷达探测正演模拟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4 章婷;复杂介质地震波波场正演模拟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陈建;弹性波正演模拟及成像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邓国文;地震映像正演模拟分析及应用[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吴成;溶洞型储层正演模拟与采集处理参数优选[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刘照仑;基于隐式有限差分格式的频率空间域地震正演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吴宝杰;探地雷达二维正演模拟及其工程实例[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邰晓勇;基于间断有限单元法的探地雷达正演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隐式有限差分格式的频率空间域地震正演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5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42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