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能捕获浮子仿生抗浪研究
本文关键词:波浪能捕获浮子仿生抗浪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稀缺问题,促使社会各界对于新型可再生能源——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越发重视。而作为其中分布最广泛,能流密度最大的波浪能。如何将这部分能量高效、经济的转化为方便人们使用的电能,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更是受到世界各学者的竞相追捧。本文将采取一种新型的复合式波浪能发电实验台,其结构简单、捕获效率高、重复利用率高。极大地减轻了传统波浪能发电实验台对于造波池的依赖。该装置采用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以水波理论为核心,根据相对运动原理,模拟二维线性行进波的运动规律,对波浪能捕获装置——浮子的能量捕获效率进行实验研究。本文所设计的实验平台是以所参与的大型海上潮流波浪能实验平台为依据设计制造的,并根据当下最热门的仿生强化原理,对波浪能一级捕获装置——浮子进行仿生抗浪实验研究,建立了仿生浮子在理想二维线性行波作用下的受力模型,通过ANSYS对理想二维线性行波作用下的仿生浮子进行综合分析,并完成了实验台的设计搭建与实验,重点是为实际海况中所遇到的由于海上波浪峰值功率过大,波浪对于波浪能一级捕获装置或转换装置造成的冲击破坏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 复合式 波浪能发电 浮子 仿生抗浪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43.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1
- 1.1 课题研究背景9-12
- 1.1.1 波浪能简介9-10
- 1.1.2 波浪能发电技术10
- 1.1.3 波浪能发电装置简述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6
- 1.3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16-21
- 1.3.1 选题意义16-19
- 1.3.2 研究内容19-21
- 第二章 仿生浮子抗浪力学模型21-32
- 2.1 仿生技术相关应用21-27
- 2.1.1 仿生学技术21-22
- 2.1.2 浮子仿生信息的提取22-25
- 2.1.3 浮子仿生附着结构25-27
- 2.2 仿生浮子抗浪力学模型27-31
- 2.3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仿生浮子抗浪性仿真分析32-42
- 3.1 波浪模型32
- 3.2 波浪幅值谱32-33
- 3.3 浮子结构33-34
- 3.4 浮子的抗浪性能分析34-35
- 3.5 仿生浮子抗浪性能分析35-41
- 3.5.1 仿生结构对浮子抗浪性的影响35-37
- 3.5.2 仿生层弹性系统对浮子抗浪性的影响37-41
- 3.6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复合式波浪能浮子抗浪性能测试装置的研制42-60
- 4.1 传统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局限性42-43
- 4.2 波浪质点运动轨迹讨论43-47
- 4.2.1 水波问题的数学模型43-45
- 4.2.2 线性行进波的数学模型45-47
- 4.3 复合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研制47-54
- 4.3.1 实验装置设计原理47-49
- 4.3.2 实验装置结构设计49-54
- 4.4 实验研究54-59
- 4.5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0-61
- 5.1 结论60
- 5.2 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5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美琴;郑源;赵振宙;仲颖;;波浪能利用的发展与前景[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3期
2 顾永强;陈晋峰;;波浪能走向商业化应用前景可期[J];宁波节能;2012年02期
3 邓爱华;;潮起潮落波浪能[J];科技潮;2009年06期
4 张军;许金电;郭小钢;;福建沿海海域波浪能资源分析与评价[J];台湾海峡;2012年01期
5 张运秋;游亚戈;胡金鹏;吴必军;;随机波条件下的有限水深波浪能资源统计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2年06期
6 李居跃;何宏舟;;波浪能采集装置技术研究综述[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年10期
7 周凯;汪睿;;山东半岛近海波浪能资源状况初步分析[J];水力发电;2013年11期
8 卢婷;刘哲;王皓君;郑涛;;波浪能并网影响研究综述[J];电工电气;2014年02期
9 ;海洋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项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06期
10 孙业山;游亚戈;马玉久;吴必军;王利生;盛松伟;何再明;;波浪能海水淡化的应用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军;许金电;郭小钢;;福建近海波浪能状况分析与评价[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永国;陈成明;;波浪能技术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永国;王世明;;新型波浪能开发技术的发展启示[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陈萌;世界首座波浪能电站有望年底投产[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2 张旭;波浪能独立发电系统研究获突破性进展[N];中国工业报;2006年
3 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谢舜源;不同的波浪状况均可发电[N];广东科技报;2013年
4 ;汕尾将建世界首座波浪能电站[N];广州日报;2005年
5 顾永强;波浪能走向商业化应用前景可期[N];中国矿业报;2013年
6 丁飞洋;创造不枯竭的能源[N];中国经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海涛;浮力摆式波浪能装置的水动力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环宇;1kW级小型波浪能供电装置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周敏珑;波浪能捕获浮子仿生抗浪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3 管轶;我国波浪能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孙启超;摆板式波浪能利用装置的动力特性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蒋廷松;浙江省海域的波浪数值模拟与波浪能资源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6 宗芳伊;近20年南海波浪及波浪能分布、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7 孙龙龙;基于装置研发的波浪能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蔡炳清;双浮体式振荡浮子波浪能捕获装置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年
9 石洪源;波浪能、潮流能海上测试场选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刘莎莎;振荡浮子式波浪能采集系统的仿真及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波浪能捕获浮子仿生抗浪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7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50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