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点突变技术对苦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位点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11:13

  本文关键词:基于定点突变技术对苦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位点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苦荞麦 胰蛋白酶抑制剂 定点突变 表达 抑制活性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位点,揭示Ft TI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将Ft TI和突变体aFtTI-R65L,aFtTI-D67V和aFtTI-R65L/D67V经IPTG诱导培养5h,收集菌液经过超声波破碎得到粗产物,经过纯化后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的摩尔抑制比分别为1∶1,1∶1.15,1∶1.3,1∶1.2;抑制常数Ki分别为1.62n M,1.69 n M,1.9 n M,1.8 n M(BAp NA作为底物)。结果:SDSPAGE分析表明突变前和突变后表达产物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大小一致,均为9.5 k Da。对突变体aFtTI-R65L,aFtTI-D67V和aFtTI-R65L/D67V抑制反应温度研究表明,其最适反应温度均为40℃。在10~80℃保温30 min后,突变体对胰蛋白酶的抑制活性仍保留80%以上;在90℃保温30min,突变体的抑制活性开始显著下降,只保留其39%。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将aFtTI在pH 3.0~10.0的不同缓冲溶液中放置30 min后,其抑制活性可保留90%左右,在pH 2.0条件下,aFtTI抑制活性丧失约31%;在pH 11.0条件下,aFtTI抑制活性丧失约43%。结论:对苦荞麦蛋白酶抑制剂Ft TI的定点突变并不会改变它是一种偏碱性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性质,突变前后均保持了耐碱性的特点。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苦荞麦 胰蛋白酶抑制剂 定点突变 表达 抑制活性
【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2010hh0040)资助项目
【分类号】:Q946
【正文快照】: 目前苦荞在我国西南云贵川红土高原和北方黄土高原等一些高寒、边远、干旱的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广泛种植,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拥有最大面积、最集中分布的苦荞麦栽种区域,并且也是苦荞麦的发源地之一[1]。胰蛋白酶抑制(Trypsin inhibitor,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一冰;杨敬东;邹亮;赵钢;;苦荞麦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杨敬东;郭露穗;邹亮;胡一冰;赵钢;;高药用价值多倍体苦荞麦诱导及特性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李海平;李灵芝;任彩文;李向东;桑鹏图;;温度、光照对苦荞麦种子萌发、幼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牛保山;;浅谈苦荞麦的栽培技术及其开发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2期

5 郭晓娜;姚惠源;;光谱法研究变性剂对苦荞麦蛋白质构象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6期

6 赵钢;;营养保健的苦荞麦[J];大自然;1993年02期

7 赵钢;杨敬东;邹亮;;苦荞麦染色体的加倍研究(英文)[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8 罗定泽,赵佐成,周明德,沈国坤;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栽培居群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9 唐宇;赵钢;;光温条件对苦荞麦受精作用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年04期

10 包塔娜,周正质,张帆,彭树林,李伯刚;苦荞麦麸皮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席志勇;王凤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及应用[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岳川 曾海西 通讯员  丁晓;四川苦荞麦顺利出口日本[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2 杨晓荔 傅沛;我州苦荞麦首次直销日本[N];凉山日报(汉);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李化民 本报通讯员 刘润合 王鹏;苦荞麦皮何以变废为宝[N];山西日报;2008年

4 陈志奇;中西部苦荞麦开发面临新机遇[N];粮油市场报;2001年

5 章洋;苦荞麦香富裕来[N];中国工商报;2011年

6 曹盈 杨雪;安徽枞阳工商助推苦荞麦产业发展[N];中国食品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程宗萍 苏勇 实习记者 钱荣伦;将苦荞麦打造为世界级产业[N];凉山日报(汉);2011年

8 仁明;苦荞麦的营养价值[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9 本刊记者 冯海瑞邋乔亭 通讯员 冯海瑞 曹琼;“苦荞麦”种植业在汾西兴起[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10 彭东海;“荞老”王应洪和他的苦荞麦[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晓玲;胡桃醌类物对苦荞麦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2年

2 凌孟硕;苦荞麦芽—小米复合谷物饮料的工艺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3 杨雪峰;苦荞麦总黄酮对软脂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IRS2/eNOS信号途径影响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汪嘉庆;苦荞麦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槲皮素的结构修饰[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1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521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e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