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叶中三种活性成分含量动态变化及橄榄苦苷的分离鉴定与活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油橄榄叶中三种活性成分含量动态变化及橄榄苦苷的分离鉴定与活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油橄榄叶 总酚 总黄酮 橄榄苦苷 含量变化 生物活性
【摘要】:油橄榄(Olea europaea L.)为木犀科(Oleaceae)木犀榄属(Olea)常绿乔木,是世界上著名的亚热带木本油料树种。不仅其果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和丰富的酚类物质,且叶中含有与果实类似甚至含量更高的活性酚类物质,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由于我国油橄榄种植起步较晚,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种质资源和果实方面,而对其叶的研究和利用相对更加滞后。在油橄榄种植地,每年修剪和采摘果实季节产生的大量枝叶绝大多数被废弃,造成资源浪费。为此,本文对西昌油橄榄叶中总酚、总黄酮和橄榄苦苷的含量动态变化以及橄榄苦苷的分离、鉴定和体外活性进行了研究,为油橄榄品种的选育及油橄榄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这对提高果农的生产收益,促进我国油橄榄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福林酚法、三氯化铝法和紫外-可见光谱差减法分别测定了西昌29个油橄榄品种叶中总酚、总黄酮和橄榄苦苷一年内不同时期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月份间油橄榄叶中总酚、总黄酮和橄榄苦苷含量差异较大:全年内,坦彩的总酚含量最高(37.20%),同时也出现含量最低(14.20%)的品种,但巴利亚的年平均含量最高(30.06%);切姆阿尔的总黄酮含量最高(1.39%),云台最低(0.30%),但奥托卡的年平均含量最高(0.82%);小苹果的橄榄苦苷含量最高(19.57%),美兰开最低(1.56%),但巴利亚的年平均含量最高(13.64%)。全年内,29个油橄榄品种叶中总酚于1月份含量最高,9月份含量最低;橄榄苦苷在1月份含量最高,7月份含量最低;总黄酮在4月份含量最高,7月份含量最低。总体变化趋势为冬春季含量偏高,夏秋季含量偏低。2.分别以80%甲醇、80%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水作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油橄榄叶中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并对各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活性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溶剂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其中80%甲醇提取物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均最强,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弱,而水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弱。经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分析显示: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中化合物种类较多,而丙酮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化合物较少。在各溶剂提取物中均含橄榄苦苷和Ligstroside 2种成分,除水提取物外其他溶剂提取的橄榄苦苷含量较高,而水提取物中特有脱乙酰-10-羟基橄榄苦苷甘元和10-羟基橄榄苦苷2种物质。3.以80%甲醇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油橄榄叶进行提取,提取液依次经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多次萃取、浓缩、硅胶柱层析、再浓缩、真空干燥,获得橄榄苦苷纯样;经紫外可见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分析,以橄榄苦苷标准品为对照,确定提纯样品为橄榄苦苷。HPLC分析显示,纯样品得率为13.52%,样品纯度达96.54%,纯化率为78.49%。4.以Vc和BHT作为阳性对照,采用5种方法综合评价橄榄苦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橄榄苦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活性紧次于Vc,且总抗氧化能力、总还原能力和亚硝酸盐清除能力均强于BHT,而自由基清除能力与BHT相当。因此,橄榄苦苷可以作为更好的、安全的、天然的抗氧化剂、食品添加剂或者防腐剂等广泛被开发和应用。5.采用滤纸片法考察了橄榄苦苷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用稀释法分析了橄榄苦苷对这3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及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强,MIC为0.025mg/mL;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0.05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弱,MIC为0.4mg/mL。橄榄苦苷对3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均表现为抑制或延缓细菌的快速生长期。
【关键词】:油橄榄叶 总酚 总黄酮 橄榄苦苷 含量变化 生物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4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引言12-23
- 1 油橄榄12
- 2 油橄榄中的酚类物质12-14
- 2.1 酚类化合物12-13
- 2.2 酚类物质的生物活性13-14
- 3 油橄榄中的橄榄苦苷14-22
- 3.1 橄榄苦苷概述14-15
- 3.2 油橄榄中橄榄苦苷的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15-17
- 3.3 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的提取纯化和含量测定17-20
- 3.3.1 油橄榄叶的预处理17
- 3.3.2 橄榄苦苷的提取和纯化17-19
- 3.3.3 橄榄苦苷的含量测定19-20
- 3.4 橄榄苦苷的稳定性20
- 3.5 橄榄苦苷的生物活性20-22
- 3.5.1 药理活性20-21
- 3.5.2 体外抗氧化活性21
- 3.5.3 体外抑菌活性21-22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22-23
- 第二章 油橄榄叶中总酚、总黄酮和橄榄苦苷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23-35
- 1 材料与方法23-26
- 1.1 材料23-24
- 1.1.1 供试材料及其处理23-24
- 1.1.2 主要试剂24
- 1.1.3 主要仪器24
- 1.2 方法24-26
- 1.2.1 油橄榄叶中总酚含量的测定24-25
- 1.2.1.1 油橄榄叶中总酚的提取24
- 1.2.1.2 油橄榄叶中总酚含量的测定24-25
- 1.2.2 油橄榄叶中总黄酮与橄榄苦苷含量的测定25-26
- 1.2.2.1 油橄榄叶中总黄酮与橄榄苦苷的提取25
- 1.2.2.2 油橄榄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25
- 1.2.2.3 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含量的测定25-26
- 2 结果与讨论26-34
- 2.1 油橄榄叶中总酚含量及其变化规律26-29
- 2.1.1 福林酚显色法标准曲线的绘制26-27
- 2.1.2 油橄榄叶中总酚含量分析27-28
- 2.1.3 油橄榄叶中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28-29
- 2.2 油橄榄叶中总黄酮含量及其变化规律29-31
- 2.2.1 三氯化铝显色法标准曲线的绘制29
- 2.2.2 油橄榄中总黄酮含量分析29-30
- 2.2.3 油橄榄叶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30-31
- 2.3 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含量及其变化规律31-34
- 2.3.1 亚硝酸钠显色法标准曲线的绘制31-32
- 2.3.2 油橄榄中橄榄苦苷含量分析32-33
- 2.3.3 油橄榄叶橄榄苦苷含量的变化规律33-34
- 3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油橄榄叶不同溶剂超声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抗氧化活性与主要成分分析35-48
- 1 材料与方法35-38
- 1.1 材料35-36
- 1.1.1 供试材料35
- 1.1.2 主要试剂35-36
- 1.1.3 主要仪器36
- 1.2 方法36-38
- 1.2.1 油橄榄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制备36
- 1.2.2 油橄榄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测定36-37
- 1.2.2.1 抑菌活性测定36-37
- 1.2.2.2 最低抑菌浓度测定37
- 1.2.3 油橄榄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37
- 1.2.3.1 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37
- 1.2.3.2 对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37
- 1.2.4 油橄榄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37-38
- 1.2.4.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37-38
- 1.2.4.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38
- 1.2.5 数据处理38
- 2 结果与讨论38-47
- 2.1 油橄榄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38-41
- 2.2 油橄榄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41-43
- 2.2.1 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41-42
- 2.2.2 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42-43
- 2.3 油橄榄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43-47
- 2.3.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43
- 2.3.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43-47
- 3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48-55
- 1 材料与方法48-50
- 1.1 材料48-49
- 1.1.1 供试材料48
- 1.1.2 主要试剂48
- 1.1.3 主要仪器48-49
- 1.2 方法49-50
- 1.2.1 橄榄苦苷纯样的制备49
- 1.2.2 橄榄苦苷的提取效率和纯度测定49
- 1.2.3 橄榄苦苷纯样的结构鉴定49-50
- 1.2.3.1 紫外光谱与红外光谱分析49-50
- 1.2.3.2 核磁共振与质谱分析50
- 2 结果与讨论50-54
- 2.1 橄榄苦苷样品纯度和提取效率50-51
- 2.2 橄榄苦苷的结构鉴定51-54
- 2.2.1 紫外光谱分析51
- 2.2.2 红外光谱分析51-52
- 2.2.3 核磁共振分析52-53
- 2.2.4 质谱分析53-54
- 3 本章小结54-55
- 第五章 橄榄苦苷体外抑菌和抗氧化活性分析55-69
- 1 材料与方法55-58
- 1.1 材料55-56
- 1.1.1 供试材料55
- 1.1.2 主要试剂55
- 1.1.3 主要仪器55-56
- 1.2 方法56-58
- 1.2.1 橄榄苦苷抑菌活性的测定56
- 1.2.1.1 抑菌活性测定56
- 1.2.1.2 橄榄苦苷对3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56
- 1.2.1.3 橄榄苦苷对3种细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56
- 1.2.2 橄榄苦苷抗氧化活性的测定56-58
- 1.2.2.1 橄榄苦苷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56-57
- 1.2.2.2 橄榄苦苷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57
- 1.2.2.3 橄榄苦苷的总还原能力测定57
- 1.2.2.4 橄榄苦苷的总抗氧化能力测定57
- 1.2.2.5 橄榄苦苷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57-58
- 2 结果与讨论58-68
- 2.1 橄榄苦苷抑菌活性分析58-63
- 2.1.1 橄榄苦苷对3种细菌的抑制作用58-59
- 2.1.2 橄榄苦苷对3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59-63
- 2.1.2.1 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59-60
- 2.1.2.2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影响60-61
- 2.1.2.3 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61-63
- 2.1.3 橄榄苦苷对3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63
- 2.2 橄榄苦苷的抗氧化活性分析63-68
- 2.2.1 橄榄苦苷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63-64
- 2.2.2 橄榄苦苷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64-65
- 2.2.3 橄榄苦苷总还原能力65-66
- 2.2.4 橄榄苦苷总抗氧化能力66-67
- 2.2.5 橄榄苦苷亚硝酸盐清除能力67-68
- 3 本章小结68-69
- 全文总结69-70
- 参考文献70-81
- 致谢81-8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郝婷;尹营松;李亚洲;刘丽艳;陈四平;赵桂琴;;素馨花提取物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年01期
2 谢普军;黄立新;张彩虹;王成章;周昊;;响应面法超声辅助提取优化橄榄苦苷工艺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年07期
3 刘嵬;李春燕;唐远谋;颜军;;超声辅助提取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工艺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党建章;张幸生;黄晓裕;冯丽雄;;D-101大孔树脂富集橄榄叶中橄榄苦苷的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连陵;橄榄苦苷和异荭草苷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遵秋;油橄榄叶中三种活性成分含量动态变化及橄榄苦苷的分离鉴定与活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尹营松;橄榄苦苷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2年
3 刘飞飞;裂环环烯醚萜型化合物橄榄苦苷的转化产物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5年
4 林培燕;毛冬青活性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郑媛媛;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和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闫静;抗病毒活性糖苷的筛选及其对TLR3及相关基因的调控[D];吉林大学;2014年
7 韩晶;紫丁香和炎立消化学成分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46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54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