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存在主义视域下的技术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06:41

  本文关键词:海德格尔存在主义视域下的技术思想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海德格尔 存在 此在 存在论 座架 技术


【摘要】:当今世界正面临技术的困扰,技术作为无所不在,动荡不居的力量影响着人类的历史进程,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向人类,自然和社会提出了种种难题,反思技术并揭示其深层的哲学背景显得十分迫切。人类对技术的滥用与极度依赖,以至于技术在人类世界大行其道。人类成为技术交往中服务于技术的人,丧失了其自身存在价值与意义。此外技术的解蔽性质也使大自然被物质化,成为为人所用的材料,人类对技术的依赖越大,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就越大。自然资源逐渐匮乏,地球资源被挖空,自然物变得脆弱,自然危机一触即发。近代以来,自然开始了对人类的反击,自然灾害屡见不鲜。人类开始重视起技术在人类与自然间的存在与作用,并探究技术的本质。海德格尔技术观在其后期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中饱含着深刻的技术伦理思想。他把技术问题与形而上学联系起来,在存在论的基础上对技术及其本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观。技术无法被定义,从追问存在出发逐渐接近技术本质是一条解决技术问题有效的途径。存在论的发展过程是人类哲学思维发展的过程,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哲学家们对存在的探索不断深入与全面。海德格尔的思想核心是存在问题,他为技术时代追问存在问题的必要性提出他的观点,并从存在论的角度对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技术的思考也以探寻技术的本质为目标。本文从海德格尔的思想核心存在论入手,阐述了存在论的发展轨迹与海德格尔基本存在论的主要内容,并主要研究了海德格尔科技哲学的思想成果,海德格尔技术思想的重大意义对我国哲学研究与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引导及贡献,分析海德格尔技术思想的缺陷,以达到对海德格尔技术思想全面的理解与领悟。在通过对海德格尔技术思想的研究,试图从多层次、多角度、深入、完整地阐述海德格尔的技术思想,以呈现现代技术的基本轮廓。
【关键词】:海德格尔 存在 此在 存在论 座架 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N0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7
  •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2
  • 0.2 文献综述12-16
  • 0.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2-14
  • 0.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4-16
  • 0.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6
  • 0.4 几点可能的创新16-17
  • 第一章 海德格尔技术观的存在论基础17-30
  • 1.1 存在论的思想渊源17-24
  • 1.1.1 古希腊存在论:本原17-19
  • 1.1.2 中世纪存在论:信仰19-20
  • 1.1.3 近代存在论:理性20-22
  • 1.1.4 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影响22-24
  • 1.2 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24-26
  • 1.2.1 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24-26
  • 1.2.2 新哲学的开启26
  • 1.3 存在论是海德格尔技术思想的理论基础26-28
  • 1.3.1 存在与技术的关系27-28
  • 1.3.2 海德格尔存在论对其技术观的指导28
  • 1.4 本章小结28-30
  • 第二章 海德格尔技术存在论的核心内容30-39
  • 2.1 追问“存在”的意义30-32
  • 2.1.1 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30-31
  • 2.1.2“存在”概念不可定义31-32
  • 2.1.3“存在”不证自明32
  • 2.2 “存在”的核心:此在32-34
  • 2.2.1 什么是此在32-33
  • 2.2.2 相比“其它一切存在者”“此在”的优先地位33-34
  • 2.3 此在的基本建构——在世34-36
  • 2.3.1“在之中”与“在世界之中”34
  • 2.3.2“世界之为世界”的内涵34-35
  • 2.3.3 在世的本质是操心35-36
  • 2.4 此在的整体性与时间性:畏36-38
  • 2.4.1 畏是此在的本真状态36-37
  • 2.4.2 畏与怕37
  • 2.4.3 畏之所畏者—向死生存37-38
  • 2.5 本章小结38-39
  • 第三章 海德格尔对技术的存在论分析39-55
  • 3.1 解蔽是揭露无知到达理解的手段39-45
  • 3.1.1 流行的技术观念:技术是目的手段与人的行为39-43
  • 3.1.2 海德格尔对“流行的技术观念”的批评与追问43-45
  • 3.2 展现:工具主义的消解45-51
  • 3.2.1 技术是一种展现形式45-46
  • 3.2.2 技术的展现是技术带给人类的前所未有的经验46-47
  • 3.2.3 技术展现是技术危机的根源47-51
  • 3.3 座架是先于人的世界展现51-54
  • 3.3.1 座架的定义51-52
  • 3.3.2 座架的强求与限定52-53
  • 3.3.3 座架是存在的天命53-54
  • 3.4 本章小结54-55
  • 第四章 海德格尔论克服现代技术的途径55-64
  • 4.1 颠覆了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意义55-58
  • 4.1.1 座架本质是危险的根源55-56
  • 4.1.2 人的危机:人类深陷技术的座架56-57
  • 4.1.3 自然的危机: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无法避免57-58
  • 4.2 克服现代技术的三条途径58-63
  • 4.2.1 回归对“存在”的思考59-60
  • 4.2.2 技术时代艺术的拯救作用60-61
  • 4.2.3 诗意的栖居:世界四重性61-63
  • 4.3 本章小结63-64
  • 第五章 海德格尔技术思想的现实意义64-69
  • 5.1 海德格尔技术思想对传统技术思想的超越64-65
  • 5.2 海德格尔技术思想的不足之处65-66
  • 5.3 海德格尔技术思想对我国的指导与借鉴66-68
  • 5.4 本章小结68-69
  • 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72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2-73
  • 致谢7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吴家荣,许心宏;过程即目的:对生存悲剧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章文军;;评尼采的超人学说[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5 季爱民;罗龙祥;;本体论与人生价值:当代本体论研究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蔡华;;论法律解释对实现法制统一的困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娄开生;;试析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传统观[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陈涛;;非理性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9 张宇;;论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10 程平;岑淳;;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主体性转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袁张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语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启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郭武;党惠娟;;文化、信仰和理性:民族环境习惯法重生的三个基点[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杨丽婷;;“虚无主义”及其争辩:一种思想性的梳理[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臻;;后现代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后的感思(一)[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张春楼;吴静娜;;论库恩范式理论的创新价值[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锋;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倩;党员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程度与其归属感和责任感关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艳萍;灵魂的唤醒与生存的超越[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林丽萍;中国大陆学术期刊“麦当劳化”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福宝;后现代视域下心理治疗观的反思与展望[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彩霞;生命教育视野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珩;基于符号学的景观传统文化表达设计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40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740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e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