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髻山第四纪冰川地貌过程

发布时间:2017-09-01 21:23

  本文关键词:螺髻山第四纪冰川地貌过程


  更多相关文章: 螺髻山 冰期系列 地貌过程 冰川槽谷 冰川累积区面积比率


【摘要】:螺髻山位于四川凉山州首府西昌南30公里,其西临安宁河断裂,东临则木河断裂,属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攀西地区,以其超过4000 m的海拔在第四纪期间发育多次冰川作用,是我国在青藏高原东部发现的明确有数次古冰川作用,但是缺乏现代冰川作用的地区。对螺髻山古冰川的研究对恢复古气候、印证我国青藏高原边缘山地冰川发育与气候和构造之间的耦合关系都有重要意义。螺髻山的第四纪冰期遗迹分布在东坡的清水沟,北坡的纸洛达沟和日德林沟,其冰川地貌类型之齐全,更有国内独一无二的大型冰川刻槽。两次野外地貌考察并采样,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并结合相对地貌法,探明螺髻山冰期系列,共分为四次冰川作用,分别为:昆仑冰期(604~558ka,MIS16),倒二冰期(199~317ka,MIS6)、末次冰期早期(84~75ka,MIS4)、末次冰盛期(14~33ka,MIS2)。螺髻山以其4000 m的海拔却发现了中更新世——昆仑冰期据,不符合区域冰川发育的特征。在探讨原因时候,发现在横断运动(上新世末)时,螺髻山海拔已经抬升到了4169~4209m,在中更新世期间又遇上中更新世革命,伴随全球的降温和青藏高原东缘因为的降水条件(平衡线高度在3450~3808 m之间),因而发育了昆仑冰期。在探明螺髻山冰期系列的基础上,对螺髻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演化做了研究。其一是对螺髻山清水沟野外实地考这次察,发现其槽谷形态保存不完整,通过冰川槽谷的抛物线数学模型,进行协调性分析。发现了在清水沟东南侧3450~3600 m的槽谷出现了部分缺失,并认为岩性差异和河流溯源侵蚀是影响上槽谷缺失的主要原因。地貌与ESR年代结果显示清水沟地区冰川地貌的形成背景可能是,在倒数第二次冰期(MIS6),冰川从大海子冰斗向外溢出,沿着前期河流V型谷向下流动冰切割谷地,形成了上槽谷,末次冰期早期(MIS4),形成了螺髻山3800 m左右的冰斗群,同时形成了下槽谷。因为受上槽谷保护,下槽谷形态保存完好。在上槽谷形成之后,清水沟东南侧发育的河流——呷尔河,由于其侵蚀基准面比清水沟低,产生了强烈的朔源侵蚀,流水先是侵蚀了保护冰川槽谷的山脊,继而侵蚀离山脊线很近的3450~3600 m的上槽谷谷肩部分,其他部分则保存完整,最终形成了现在看到的上槽谷形态。其二,通过冰川面积累积曲线的分析和比较,得出螺髻山地区一共发育了三种不同的冰川类型。清水沟区域因为其顶平、陡峻的坡度和充足的水汽发育的海洋性冰川成为整个螺髻山冰川作用最强的区域,其作用下限达2200 m,冰川冲出山麓成为山麓冰川,并在地貌得到印证,出现了冰斗,冰川刻槽等典型的海洋性冰川的产物。日德林沟和纸洛达沟因其缓和的地形和,不利的水汽条件发育了偏大陆型冰川,大陆型冰川也得到了地貌上的响应,特别是在纸洛达沟3575 m处的巨大羊背石,这是大陆型冰川所特有的。其中日德林发育的冰川沿着日德林沟分布,下限达到3000 m,成为典型的山谷冰川。纸洛达沟冰川没有沿着河流继续侵蚀,而是沿着平坦的地形分布,形成了平顶冰川。
【关键词】:螺髻山 冰期系列 地貌过程 冰川槽谷 冰川累积区面积比率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93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7
  • 1.1 冰川概述10-11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1-12
  • 1.3 选题依据及意义12-15
  • 1.4 前人工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5
  • 1.5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15-16
  • 1.6 技术路线与技术路线16-17
  • 2 研究区域自然条件特征17-20
  • 2.1 地理位置17
  • 2.2 区域气候特征17-18
  • 2.3 区域地形特征18
  • 2.4 区域的地质环境18-20
  • 3 螺髻山冰川地貌分布与冰期序列20-29
  • 3.1 冰川侵蚀地貌20-24
  • 3.2 冰川堆积地貌24-29
  • 4 ESR测年和冰期序列29-48
  • 4.1 样品选择与采集29-34
  • 4.2 样品的处理和测年34-40
  • 4.2.1 样品的处理和等效计量的确定34-37
  • 4.2.2 年计量的确定37-38
  • 4.2.3 测年结果38-40
  • 4.3 冰期系列和冰期对比40-48
  • 4.3.1 冰期系列40-41
  • 4.3.2 冰期对比41-44
  • 4.3.3 讨论44-48
  • 5 冰川槽谷演化48-54
  • 5.1 冰川槽谷抛物线型与地貌之间的协调性分析48-49
  • 5.2 冰川槽谷抛物线形态计算49-51
  • 5.3 影响清水沟山脊线和槽谷谷肩移动的因素分析51-52
  • 5.4 清水沟冰川槽谷演化52-54
  • 6 螺髻山不同阶段冰川发育特征54-62
  • 6.1 冰川累积区面积比率法概述54-55
  • 6.2 螺髻山冰川累积面积曲线处理及分析55-58
  • 6.3 螺髻山三条沟冰川累积面积曲线对比分析58-60
  • 6.4 影响冰川面积累积曲线分布影响因素分析60-62
  • 6.4.1 影响清水沟冰川面积累积曲线分布影响因素60
  • 6.4.2 影响纸洛达沟冰川面积累积曲线分布影响因素60-62
  • 结论62-64
  • 参考文献64-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7-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英奎,刘耕年;冰川槽谷横剖面沿程变化及其对冰川动力的反映[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2 ;冰川[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0年04期

3 崔之久;;关于中国西部第四}\0冰川复盖类型UO楲[J];地质学报;1964年02期

4 李英奎,刘耕年,崔之久;冰川槽谷横剖面形态特征的古环境标志再探讨[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5 尹继才;;有关冰川的一些名词解释[J];地球;1983年06期

6 崔之久,熊黑钢,刘耕年;关于山谷冰川冰-岩界面地貌过程与冰川动力耦合模式——以中天山冰川为例[J];冰川冻土;1997年03期

7 裘善文;;长白山古冰川、冰缘地貌的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0年02期

8 郑本兴,王苏民;黄河源区的古冰川与古环境探讨[J];冰川冻土;1996年03期

9 阎恒凯;;关于日本的冰川问题[J];辽宁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3期

10 傅志军;;太白山冰川湖泊资源的特征及其保护[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景才瑞;;青藏高原东缘地貌发展及其地学意义[A];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代文;螺髻山第四纪冰川地貌过程[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毕伟力;基于年代学约束的白马雪山冰川地貌演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74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774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7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