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啤酒文化为载体推动青岛社会全面发展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4-09-27 11:39

摘     要:虽然啤酒是舶来品,但它与青岛的历史几乎同龄,在近达几百年的浸润之中,啤酒文化的印记已渗入青岛文化的肌理。啤酒文化的形成与青岛这座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息息相关,又反过来影响青岛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啤酒在青岛的历史渊源以及其对青岛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啤酒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在青岛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策略,希望有益于青岛文化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啤酒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发展;青岛

When the Beer Become a Cultural
--- Highlight Qingdao Spirit, Help Urban Development
Abstract: Although beer is exotic, but it is almost the same age and Qingdao history, up to several hundred in recent infiltration into the beer culture has infiltrated Qingdao cultural imprint texture. Formation of beer culture and natural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histo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 in Qingdao city, Qingdao, in turn; influence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ways. The article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data analysis Qingdao beer history and its role in promoting development in the city of Qingdao has been analyzed, and the beer culture and related industries in Qingdao,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strategy which will benefit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Qingdao.
Keywords: Beer culture; City Spirit; urban development; Qingdao
 
一、啤酒文化在青岛的形成
1、“相仿的年纪”使得青岛这座城市与啤酒这个舶来品在最短的时间内“相识、相知”。在1903年,当时的青岛被德国人占领,英、德商人为了迎合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建立了啤酒厂,从此,青岛这座城市便与啤酒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后来,啤酒厂转卖给日本人,抗战胜利后,由青岛政府收回,并将其正式更名为“青岛啤酒厂”。 然而青岛这座城市的诞生是在1891年,是当时的清政府出于胶澳设防的需要而设置的。一个是1891 ,一个是1903,相隔仅有12年,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12年真的很渺小,甚至可以忽略。所以作为舶来品的啤酒,它与青岛的历史几乎同龄,在近达几百年的浸润之中,啤酒文化的印记已渗入青岛文化的肌理。
2、城市及人民的包容性使得啤酒很快的融入这做城市。青岛是典型的北方城市,豪放、粗犷是青岛人的性格特征。同时,青岛又是移民城市,有过被殖民的历史,多元文化的碰撞汇合形成了青岛人乐观、开放和包容的天性。也正是这种豪迈与开放,使得啤酒不仅在青岛落地--从开始的洋人使用,到后来逐渐为广大市民所接收,并慢慢渗透进本土的城市文化中,形成了青岛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啤酒文化。
二、啤酒文化在青岛的发展及其特征
众所周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酿造饮用啤酒的习惯,尽管这种口味跟中国的传统白酒有着天壤之别,但啤酒却在青岛这座城市扎了根,并受到市民毫无保留的喜爱。历经百年,啤酒,这种来自西方的泡沫液体饮料,挟裹着海浪的气息,与滨海的青岛已然和谐的交融在一起。
为了进一步挖掘出青岛的城市文化价值,彰显出啤酒在青岛百年的持久力和独特魅力,让更多的人加快对青岛的认同,向世界提供了解青岛的机遇。青岛政府及相关企业合力,打造了一条“永不落幕”的啤酒街,还建设了啤酒博物馆,并且每年8月中旬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让更多的人了解啤酒和青岛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个人认为,在啤酒文化的保护及发扬方面,我们也可以借鉴杭州西溪湿地的成功,即通过影视来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爱上她,也不失为一种宣传策略。
啤酒携着原有的异国基因与青岛的本土文化相碰撞、融合,并且形成如今的啤酒文化。因此,它所彰显的文化特征必然是一种多元性的:餐厅、酒吧、咖啡馆、等,都离不开啤酒,更不用提那大街小巷烧烤摊上每天海量消费的生鲜啤酒,反映了啤酒文化的公共性、开放性;将中西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反映了文化的包容性,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啤酒文化,在岛城历经百年,经久不衰,反映了青岛人与时俱进的文化特色和创新性、开拓性;喝啤酒时的激情和开怀畅饮,是青岛的形象代表,反映了青岛人的豪爽、热情以及美好心态。
三、啤酒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一)彰显城市精神
1、承载青岛文化,增添城市魅力
曾有学者这样讲过,“一个城市真正的灵魂,是文化。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主要特征,也是城市魅力的不竭源泉。”但是,由于青岛的年轻,文化相对薄弱,所以她更多的表现出的则是“食文化”的特征。然而,这种特征与历史和文化厚重的一些城市相比,比如杭州,天津,西安等等,又显不足。比如青岛的“吃”文化,不甚讲究,可以说吃的上面基本没文化。我记得在学校常常会跟朋友聊起家乡的特产这个问题。每到这种时候,我就会觉得我地大物博的青岛,竟然没有一种可以像杭州的“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这种享誉全国的地方名吃。唯一想到的大概只能是海鲜,可是大连、宁波、三亚也有海鲜呢。所以,假如,青岛没有遇到啤酒,提到文化,我们的青岛应该会很“尴尬”吧。
不过,上帝还是公平的,给我们开启了一扇窗---让啤酒来到青岛。一百多年前,啤酒在青岛这片独具风格的沃土上萌芽。从此,飘香四溢的麦香酒花,融汇着青岛人的热情与好客,向世人传递着“青岛味儿”的啤酒文化。啤酒对于青岛,已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它承载的是青岛的城市文化。啤酒植根于青岛百年的城市文化氛围中,反过来,啤酒又从文化的层面上最大限度的反哺了城市文化。
青岛啤酒公司CEO金志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到,“文化,需要老百姓心智上的选择、认同和注册。以往所说的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哪个滨海城市没有,人们为什么单单要到青岛旅游观光?但青岛有了它独特的啤酒文化就不同了,就能自然的吸引大家走进这座城市。否则,看山可以去泰山,扬帆可以远到新西兰。”的确,是啤酒的吸引力与海滨城市天然的美景一起,共同构筑起青岛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因此有人这样讲比喻青岛啤酒,啤酒就像一张青岛对世界发出的请柬,把青岛人的热情、好客、开放和时尚,发酵成一杯清凉劲爽的啤酒,弥漫于整个夏天。
2、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
有人说,青岛早已拥有太多的桂冠,可迄今为止,恐怕没有一顶桂冠比得上“啤酒之城”更容易在人心目中标识。的确,有些人可能更多的是通过啤酒以及啤酒文化酿造的节日认识了青岛这座城市。
啤酒,作为青岛的城市名片,携着最纯正的“青岛味道”走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它让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青岛,并且深深的爱上这座城,爱上独有的“青岛味道”。 这是啤酒在提升青岛城市形象上所做出的贡献。
青岛的啤酒文化和城市文化,在不断积累与发展中逐步放大,并越来越多的被世人关注。这既体现了青岛城市精神的丰硕,也充分的展示出青岛富有魅力和感召力的文化特征。青岛啤酒文化品牌的日益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品牌的提升。这不得不提到青岛的国际啤酒节,它以啤酒为媒,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宣传着时尚、高端、国际化的青岛城市形象。
3、有效的传承了城市优秀的特色文化
青岛啤酒历经百年,它所积淀的厚重的文化符号无疑已经嵌入到城市的精神风貌之中,成为青岛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外宣传的特有元素。在青岛,啤酒恰如其分的担当了特殊的文化使命,成为凝聚百年优秀文化的实践者。从这个层面上,青岛、青岛啤酒以及它的一系列衍生产品(啤酒一条街、啤酒博物馆、青岛国际啤酒节等等)在文化上可谓一脉相承。这种特有的人文气象使我们获得传承自身文化的坚定信念,也必将成就青岛更加光明的文化前景。
事实也证明,选择啤酒作为主题来传承和张扬青岛城市的文化性格是正确的,它为青岛建设世界知名特色城市渲染了特有的迷人风采,树立了鲜明的个性旗帜。比如,一年一度的国际啤酒节的创办,正是借助文化资源的积淀,并以开放、时尚和绚烂的表现形式,为青岛搭设了一座凝聚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平台。
(二)助力青岛发展
1、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诚然,啤酒文化既为青岛的旅游业注入了鲜活的拉动因素,也为青岛文化事业的繁盛加注了夺目的色彩。比如,青岛国际啤酒节以及啤酒街、啤酒博物馆都成为了来青旅游的游客们必去的景点。因此,啤酒以及它所形成的啤酒文化在青岛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岛是海滨城市,啤酒节对旅游和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据统计,啤酒节期间,青岛市的旅游、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相关行业均呈现井喷式发展。2013年啤酒节期间,崂山区内各景区游客量实现大幅攀升,仅啤酒节开幕第一周(8月10日至16日),极地海洋世界接待游客21.49万人次,同比增长36.5%,石老人观光园接待游客4.56万人次,同比翻了一番;啤酒节庞大的客流量直接拉动了啤酒城周边服务行业的发展,全市星级酒店、商务酒店、青年旅馆客房入住率一度达到饱和。自开幕以来,青岛机场日均出入境客流量达8100余人次,较7月份日均出入境客流量增长约22.8%,其中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幕前一日,青岛机场单日出入境客流量达8955人次,创历史新高。本届啤酒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近400万人次,消费啤酒1200余吨。据第三方评估机构统计,本届啤酒节外地游客占参节游客总数的52%,较上届啤酒节提高了9%,游客构成由往年的以本地游客为主变为以外地游客为主;外籍游客在外地游客中的比重也略有上升,占参节游客总数的5%(图1)。就连百货商厦的营业额也是一路攀升直逼旅游旺季,公交车、出租车载客率也大幅提高。
图1   第23届国际啤酒节游客构成比例图

2、有效的拉动了城市经济
在青岛的发展中,青岛啤酒无疑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持续的纳税,并且积极参与了青岛市的各项重大公益活动。
在一年一度的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啤酒对于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似乎格外的明显。经测算,2013年青岛国际啤酒节直接经济效益约为9.07亿元,对青岛市的直接经济贡献达38.31亿元。其中,在崂山区产生的经济效益约为11.32亿元,拉动崂山区GDP提高2.8个百分点(表1)。所以,单是城市的旅游收入就相当的客观,而由此所引发的其它收入,譬如商贸、物流、传媒和广告等等,更是给人民及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因此,有专家提出,啤酒节给岛城带来的贡献相当于多个个“十一”黄金周(图2)。
表1  第23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拉动经济分析表
节次 啤酒城内收入 崂山区经济效益 住宿及餐饮等消费收入 合计
第23届 9.07亿 11.32亿 17.92亿 38.31亿
图2  啤酒节与“黄金周”旅游人次比较图

啤酒节为青岛聚集了巨大的人流和商机。许多投资商也正是通过啤酒节才了解青岛、热爱青岛,并且选择在青岛投资。
3、提高青岛的国际知名度,加快青岛对外开放的步伐
文化特色,是城市的生命和魅力,是城市走向世界的通道。青岛啤酒的产品国际化,为青岛的国际化提供了一张名片,国际友人通过青岛啤酒知道了青岛、认识了青岛、走进了青岛。它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青岛对外交流的窗口。
又如,作为青岛啤酒的衍生物之一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它虽然到现在为止只举办过十几届,但在促进青岛对外开放方面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每年的啤酒节,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以及不同国家的啤酒品牌也会短暂的在青岛停留。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青岛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啤酒文化,作为青岛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依托啤酒这个有着超强感染力和辐射力的载体,以超乎寻常的传播效应,加大了青岛的开放力度,加速了青岛与世界的交融并进。
四、结语
历经百年,承载着无数光荣与梦想的青岛啤酒,不仅赋予了青岛这座城市灵性与好气,更见证着青岛的独特魅力。有位学者这样说过:“如果抽走啤酒元素,青岛的城市特色就会逊色许多。没有啤酒,青岛就会跟许多滨海的中国城市一样,除了海滩便毫无特色。”的确,啤酒,对于青岛以及青岛的人民,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深厚情感。青岛为有青啤而感到骄傲,青啤为诞生在青岛而感到自豪。
啤酒文化,从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整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演绎着一个城市的浪漫与激情,也传承了青岛的特色文化,加深了旅游者对青岛的认同感,推动了青岛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刘文俭.城市精神,建设文化青岛的要素[J].走向世界,2011,35(2):20.
[2]张书豪.扬帆蓝色文化 建设文化青岛[N].青岛日报,2012-01-27(3):31.
[3]潘娜娜.青岛蓝色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73.
[4]吕辛福.文化圈理论下的青岛城市文化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6):23.
[5]张广海,刘佳.青岛国际啤酒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联互动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24(179):35.
[6]赵浚宏.百年青啤不负盛名[J].华东科技,2010(10):11-12.
[7]刘振川.百年文化记忆[J].大观周刊,2011,48(556):9.
[8]任银睦.从历史足迹中找寻青岛精神和文化[J].走向世界,2011(35):23-24.
[9]崔冬妮.建设特色文化名城,提升青岛文化软实力[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7):12-14.
[10]郑有成,魏书训.青岛历史文化名人传[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
[11]傅守祥.文化经济的转向与文化开放的平台[J].今日中国论坛,2007(7):34.
[12]贾文丽.地方文化中的民族特色与国际影响—对青岛地方文化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13]况宗红.啤酒节与青岛城市发展[J].科技信息,2010(1).
[14]刘文俭.一座啤酒之城的传承[J].商周刊,2011(17):7.
[15]唐志军.金志国:青岛标记为什么是啤酒[J].招商周刊,2007(272):42.
[16]Daniels S. Culture and the duplicity of landscape [M]. London: Unwind Hyman, 1999.
[17]Gregory D,Graham R. Human Geography[M].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4.
 


本文编号:9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9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a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