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所滑坡防治工程方案优化

发布时间:2017-10-04 21:19

  本文关键词:翟所滑坡防治工程方案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翟所滑坡 防治方案 优化因素分析 数值模拟


【摘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高等级公路延伸到黄土沟壑和塬、梁、峁区,引发了较多的地质灾害问题,滑坡就是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为了避免、减轻滑坡灾害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经济、生命和财产损失,深入研究有效、经济的滑坡防治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312国道旁的翟所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滑坡的基本特征、变形破坏影响因素,总结当前主要的滑坡防治原则、思路及措施,拟定滑坡防治方案,探讨具体防治措施优化因素,最后确定翟所滑坡的最优防治方案,获得的一些有价值的结果和结论。(1)提出了针对滑坡防治原则和思路;拟定了三套防治方案:方案一:削坡减重+截排水沟+绿化;方案二:抗滑桩/抗滑挡墙+截、排水沟+绿化;方案三:抗滑桩/抗滑挡墙+削坡减重+截排水沟+绿化。通过比选确定采用方案三。(2)提出坡型、坡率和坡高为“削坡减重”措施的优化因素,并借助于Flac3D建模分析,得到翟所滑坡稳定性系数与坡率、坡高的关系式:K=-0.2929i-0.01h+1.56。(3)提出桩截面、桩长、锚固深度和桩间距是“抗滑桩措施”的优化因素,并通过Flac3D建模分析,得到桩顶位移与优化因素间的关系:1)桩顶最大位移随桩截面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当桩截面为1.5×2.5m2、2×2.5m2时,桩顶最大位移变化幅度分别为1.85×10-4m和0.76×10-4m,当桩截面面积增加到2×3m2、2.5×3m2、2.5×3.5m2、3×3.5m2、3×4m2时桩顶最大位移变化较小,变化幅度在0.03×10-4~0.09×10-4m之间。2)桩顶最大位移随锚固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锚固深度为2m时,桩顶最大位移较大,为9.65×10-4m,与锚固深度为3m(桩长的1/3)时的位移差为0.48×10-4m,锚固深度增加到为3m、4m、5m时,相邻锚固深度之间的桩顶最大位移变化幅度较小,在0.01×10-4~0.05×10-4m之间。3)桩顶最大位移随桩长的增加而减小。当桩长为8m时,桩顶最大位移较大,为9.13×10-4m,与桩长为9m时的位移差为1.57×10-4m;当桩长增加到为9m、10m、11m时,相邻桩长之间的桩顶最大位移变化幅度较小,在0.11×10-4~0.35×10-4m之间。4)桩顶最大位移随着桩间距的增加而增大,桩间距为6m、7m、8m、9m时桩顶最大位移变化较小,变化幅度在0.03×10-4~0.09×10-4m之间,当桩间距增大到10m时,桩顶最大位移的变化幅度瞬间增大到了0.26×10-4m。翟所滑坡安全、稳定抗滑桩布设条件是:桩截面宜取2×3m,锚固深度3m,桩长9m,桩间距9m。
【关键词】:翟所滑坡 防治方案 优化因素分析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42.2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8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2.1 关于黄土滑坡特征10-11
  • 1.2.2 关于黄土滑坡防治技术11-14
  • 1.2.3 关于滑坡防治工程方案优化14-16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6-18
  • 1.3.1 研究内容16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6-18
  • 2 翟所滑坡基本概况18-29
  • 2.1 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18-21
  • 2.1.1 地形地貌18-19
  • 2.1.2 气象19
  • 2.1.3 地层岩性19-20
  • 2.1.4 水文20
  • 2.1.5 地质构造与地震20-21
  • 2.2 翟所滑坡基本特征21-25
  • 2.2.1 形貌特征21-24
  • 2.2.2 结构特征24
  • 2.2.3 滑体水文地质特征24
  • 2.2.4 滑带(面)特征24
  • 2.2.5 滑体、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24-25
  • 2.3 翟所滑坡变形破坏因素分析25-27
  • 2.3.1 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25-26
  • 2.3.2 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26-27
  • 2.4 翟所滑坡形成机制分析27
  • 2.5 本章小结27-29
  • 3 翟所滑坡防治工程方案29-41
  • 3.1 滑坡防治的原则和一般思路29-31
  • 3.1.1 滑坡防治的原则29-30
  • 3.1.2 滑坡防治的一般思路30-31
  • 3.2 翟所滑坡稳定性分析31-37
  • 3.2.1 定性分析31-32
  • 3.2.2 定量计算32-37
  • 3.3 翟所滑坡防治方案探析37-39
  • 3.3.1 防治方案一:削坡减重+截排水沟+绿化37-38
  • 3.3.2 防治方案二:抗滑桩/抗滑挡墙+截、排水沟+绿化38
  • 3.3.3 防治方案三:抗滑桩/抗滑挡墙+削坡减重+截排水沟+绿化38-39
  • 3.4 翟所滑坡防治方案比选39-40
  • 3.5 本章小结40-41
  • 4 翟所滑坡防治工程方案优化41-62
  • 4.1 影响翟所滑坡防治措施优化的因素分析41-44
  • 4.1.1 影响“削坡减重措施”的优化因素分析41-43
  • 4.1.2 影响“抗滑桩措施”的优化因素分析43-44
  • 4.2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稳定性评价44-48
  • 4.2.1 有限元模型与参数选取44-45
  • 4.2.2 天然状态下稳定性分析45-48
  • 4.3 翟所滑坡防治措施优化48-61
  • 4.3.1 翟所滑坡“削坡减重措施”的优化48-54
  • 4.3.2 翟所滑坡“抗滑桩措施”的优化54-61
  • 4.4 本章小结61-62
  • 5 结论与建议62-64
  • 5.1 结论62-63
  • 5.2 建议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8
  • 附录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娅荣;;滑坡防治措施与实例分析[J];民营科技;2011年10期

2 居恢扬;顾仁杰;;滑坡防治研究现状和趋势[J];上海地质;1984年02期

3 王恭先;日本的滑坡防治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1988年06期

4 田志坤;;日本滑坡防治技术现状[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0年10期

5 金波;滑坡防治专家系统[J];路基工程;2000年01期

6 ;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香港赛马会滑坡防治研究及资讯中心招聘博士后研究助理(英文)[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7 王国体,潘恒芳,陈兵;滑坡防治的应力重塑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8 魏永幸;滑坡防治工程技术现状及其展望[J];路基工程;2001年05期

9 喻和平,田斌;滑坡防治措施的现状和发展[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刘梦斌;四川里伍铜矿场地及道路滑坡防治[J];甘肃科学学报;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金龙;;泸州市茜草学校滑坡防治探索[A];四川省煤田地质局论文集[C];2010年

2 朱忠荣;李齐灿;寇国祥;;王家岭滑坡防治工程施工监理实践[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3 王恭先;;滑坡防治中两个关键技术的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孙帮文;焦向阳;;滩坪滑坡防治工程大截面抗滑桩施工技术[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5 朱文华;刘常生;邹从烈;程少荣;;长江三峡黄腊石滑坡防治工程设计[A];全国岩石边坡、地下工程、地基基础监测及处理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3年

6 余子华;晏鄂川;;基于大变形数值方法的某滑坡防治方案优化设计[A];第一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叶晓华;;四川省汉源县背后山滑坡防治设计与治理效果[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年

8 罗晓云;;排水泄洪工程在预防治理丘陵山区滑坡中的作用[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9 徐峻龄;马惠民;郑静;张红利;;滑坡的规律研究与防治[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10 马崇武;刘忠玉;苗天德;;关于滑坡及其预测预报的力学研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郭姜宁 实习生薛艳琳;最大限度减少滑坡灾害损失[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明新;滑坡防治工程效果的后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瑶琼;翟所滑坡防治工程方案优化[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2 何君莲;基于遗传算法滑坡防治方案优化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张宝昆;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优化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4 李全文;公路滑坡防治的技术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5 唐然;监测技术及其在滑坡防治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袁涛;沪蓉国道南里渡滑坡防治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刘海南;滑坡防治格构锚固技术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曾建;西藏樟木滑坡防治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刘廷伟;枇杷坪滑坡防治工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鲁光;《膨胀岩土滑坡防治工程技术规范》(红粘土、施工、监测)编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72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972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4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