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中的射频测量

发布时间:2017-12-10 08:07

  本文关键词:量子点中的射频测量


  更多相关文章: 量子点 1/f噪声 石墨烯 砷化镓/砷化镓铝异质结 射频反射式测量 多信道测量


【摘要】:随着半导体量子点体系中技术的发展,由于其具有构建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的潜力,而被众多研究者关注。为了实现有效的量子计算,需要更快速操作和读出。射频反射式测量技术应运而生,如RF-QPC(射频量子点接触)和RF-DGS(射频电极探测器)被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射频反射测量原理以及在不同体系中的测量和多种应用,为量子相干操控中实现高带宽读取及观测量子点中的电荷态的动态演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并且丰富量子点的测量方法。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简单介绍研究背景,表述了量子点中的基本理论:常相互作用模型,以及相关物理概念,如:库伦阻塞、库伦震荡、库仑菱形。2.对量子点样品测量过程中所需要的低温测量平台做了一一介绍。并阐述了量子点测量中常用的三种测量方式:量子点输运测量、量子点接触输运测量和量子点接触调制测量。为后续介绍量子点中的射频反射式测量做了铺垫。3.着重对射频反射式测量的基本原理做了介绍和推演。并在三种体系上进行了射频反射式测量的研究:砷化镓量子点上采用射频反射式量子点接触的方式进行探测,石墨烯量子点上采用量子点射频反射式测量的方式,砷化镓量子点上采用射频电极探测器的方式进行测量。后两个实验还有更大的改进空间,通过改善阻抗匹配和优化射频反射式电路,可以得到更理想的结果,并能够进行后续的单次隧穿探测的实验。4.介绍了射频反射式测量技术的应用,一是快速测量,另一个是多信道同时读取。应用射频反射式测量高带宽的特性,结合调制解调、波分复用的方法,丰富了射频测量技术的应用方向,并为以后大规模集成做了一些技术方面尝试性的试验。5.对射频反射式测量中的实验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改进方向。对未来量子点大规模集成化的架构设计与现有的设想和先进技术,例如谷歌的TPU,进行讨论。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1.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射频反射式测量的工作原理,发展这种测量手段到更多的体系中。2.通过射频反射式测量与超导谐振腔和石墨烯耦合的体系相结合,进行了多信道同时读出的实验,为以后集成更多量子点,做全新测量方式上的尝试。3.将射频反射式电路应用到电极探测器,并为优化射频电路引入了可变电容(使得谐振电路的共振频率可调),验证了射频电极探测器确实可以探测到量子点信号。经过优化后,可以为以后多量子点集成简化探测器的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47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义全,王传奎;电子在耦合的多量子点器件中的动力学特性[J];量子电子学报;2001年04期

2 谭翠燕,梁汝强,阮康成;量子点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2年01期

3 孟磊,宋增璇;量子点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年02期

4 牟颖,王楠,金钦汉;量子点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及其进展[J];微纳电子技术;2004年06期

5 杨蕊,冀伟,闫玉禧,费强,牟颖,金钦汉;量子点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6期

6 刘玉敏;俞重远;杨红波;黄永箴;;应变自组织量子点的几何形态对应变场分布的影响[J];半导体学报;2005年12期

7 杨红波;俞重远;刘玉敏;;2×2自组织量子点阵列应变场分布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陈宏伟,刘红莉,王一理,司履生;量子点:新的荧光标记物质[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9 吴峰;蔡继业;;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应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年01期

10 谭君;祝连彩;;量子点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J];生命的化学;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红;武红敏;梁建功;韩鹤友;;量子点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宋涛;逯超亮;宫晓群;杨秋花;李云红;常津;;量子点荧光编码微球的制备[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久敏;宫晓群;张琦;宋涛;刘铁根;李迎新;常津;;小波变换在量子点编码识别中的应用[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佳涵;葛玉舒;田方方;樊婷;袁莲;刘义;;微量热研究量子点对线粒体代谢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5 何治柯;;小粒经近红外低毒水溶性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贾金锋;;全同金属量子点的生长与研究[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张友林;曾庆辉;孔祥贵;;用于在体高灵敏检测的量子点发光光纤生物传感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王金嫒;王琛;付国;刘力;王桂英;;量子点的三维取向探测[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家雨;崔一平;王志兵;;胶体量子点的电致发光研究[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原凤英;蒋最敏;陆f ;;锗硅双层量子点耦合效应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卫东;美研究可高效阻断蛋白生成的量子点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常丽君;韩国造出全彩色量子点显示屏[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曲照贵;天大首创零污染量子点合成工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4 刘牧洋;我国量子点研究获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3年

5 王全楚;“量子点”荧光标记初露端倪[N];健康报;2005年

6 刘霞;科学实验发现:量子点不是点[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霞;量子点显示屏或将成主流[N];科技日报;2010年

8 刘霞;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创纪录[N];科技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于欢;纳米技术全面升级LED[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记者马艳红;中科院化学所成功制备量子点荧光微球[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民;量子点分子及量子点团簇的电子结构[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石星波;单个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研究及其在超高分辨率定位上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2年

3 王解兵;Ⅱ-Ⅵ族油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修饰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李钒;高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5 周宏明;核壳型量子点的能带结构及其光学非线性[D];武汉大学;2013年

6 黄碧海;基于量子点标记的生物探针构建[D];武汉大学;2012年

7 潘佳奇;半导体ZnSe量子点和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8 卞伟;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磷光探针研究及分析应用[D];山西大学;2015年

9 胡思怡;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功能型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10 梁瑞政;光功能客体/LDHs插层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芳蕊;纳米颗粒—量子点经嗅觉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2008年

2 许智祥;荧光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李秀清;量子点的不同修饰方法对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华晓锋;量子点与生物分子的偶联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李玉丹;单电子隧穿耦合量子点的输运和光学性质[D];山西大学;2011年

6 何至青;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陈清爱;基于量子点的金属离子检测和碳点的制备及其发光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8 卢鹏;核分析技术在水溶性氧化锌量子点吸收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2年

9 张翼飞;锗硅单量子点的耦合和瞬态电学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赵潇;一种纳米级碳量子点的合成、修饰、表征及生物学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73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73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5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