铋硫族超导休的结构和超导电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2 16:18

  本文关键词:铋硫族超导休的结构和超导电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温超导 二维层状材料 铋硫族超导体 磁场 超导电性 晶体结构 拓扑绝缘体 各向异性 拓扑超导体 表面态 压力效应


【摘要】: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和铁基高温超导体是目前仅有的两个非常规高温超导体。虽然它们的超导机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但是它们在结构和研究过程上存在一些相似特征。这为人们探索研究新型高温超导材料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本文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超导电性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然后重点介绍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和铁基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历程和最新进展。铜基和铁基高温超导体在结构上都是二维层状材料,由空间层和超导层沿着晶轴方向相互堆叠而成。因此,二维层状材料成为人们探索新型高温超导材料的热点。近年来发现的铋硫基(BiCh2,Ch:S,Se)超导体就是二维层状材料,并且研究探索的手段和方法,与铁基超导体几乎相同。由于铋硫族化合物还存在一些拓扑绝缘体,比如Bi2Se3,Bi2Te3和Sb2Te3等,也备受人们关注。通过插层金属原子和加压等手段,在这些拓扑绝缘体中发现了超导特性,如CuxBi2Se3和SrxBi2Se3。他们被认为是可能的拓扑超导体候选者,引起了人们密切关注。本文第二章对铋硫族超导体进行简单分类,并详细介绍了各自的结构,超导特性以及最新研究进展。我们在对铋硫族超导体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在Bi-O-S类超导体中,我们确认了先前报道的Bi4O4S3包含两个相,90+%的Bi3O2S3超导相和微量的Bi2OS2绝缘相。通过对Bi3O2S3的结构,超导特性,电子结构以及F掺杂效应进行研究,发现它是具有多能带结构的常规第二类超导体。我们也通过F掺杂成功使Bi2OS2实现了超导电性,并且发现F的最佳掺杂比例只有ReO1-xFxBiS2的一半,约为0.24。这一部分内容将在第三章详细介绍。我们采用CsCl和KCl作为助熔剂,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了LaO1-xFxBiSe2单晶样品。我们发现F掺杂能够有效提高样品的超导特性,但是F最多只能够掺杂0.5左右。不同晶格方向的上临界磁场相差很大,表明它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经测试拟合得到γs约为30。磁化率和比热测量证明了它是体超导的,超导体积比几乎为100%α。这部分内容在第四章做出详细介绍。我们课题组首次通过Sr原子插层Bi2Se3拓扑绝缘体,成功实现了2.9K的超导电性。Sr的掺入并没有改变母体的晶体结构,强磁场下的SdH振荡发现了狄拉克型的表面态,因而他被认为有可能是所谓的拓扑超导体。我们在本文第五章着重研究了SrxBi2Se3的超导电性,并且发现它的超导体积比接近100%,而且在空气中超导电性非常稳定。另外,我们还研究了它的压力效应,发现加压可以有效抑制超导电性,并且降低载流子浓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51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铊系高温超导材料的开发[J];金属功能材料;2007年04期

2 林越;;十年砺剑 清华技术实现高温超导材料规模商业应用——记清华大学物理系曹必松教授科研团队[J];中国高校科技;2012年S1期

3 肖琳;;高温超导材料进展及其商品化[J];国际科技交流;1988年09期

4 李明亚;张宇;张梦龙;韩征和;;铋系高温超导材料中3321相生成机理[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S4期

5 ;第三代新型高温超导材料[J];金属功能材料;2008年04期

6 冯瑞华;;高温超导材料技术专利数据统计分析[J];低温与超导;2009年01期

7 蒋志君;;实用化高温超导材料研发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09年04期

8 董会宁;董萌然;李金谨;李乾春;洪霞;;高温超导材料的电子顺磁共振理论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阎守胜;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遇到困难[J];物理;1990年02期

10 曾旭;高温超导材料的判别式[J];自然杂志;199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德华;;高温超导材料在电力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张兴义;刘聪;刘伟;周军;周又和;;磁光测试技术在高温超导材料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华志强;李月南;;碳对高温超导材料电性能的影响及其行为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袁冠森;;实用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与开发[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战略研究综述部分[C];1997年

5 石金水;李勤;马冰;邓建军;文龙;禹海军;王敏洪;;高温超导体聚焦强流相对论电子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6 沈伊民;邵倩芬;童捷;费伦;胡建国;徐息良;;高温超导材料Bi2Sr2Ca2Cu3O10+y的63Cu—NMR谱[A];第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7 孟均;武庆兰;刘庆;韩征和;;FESEM在Bi系高温超导材料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张乃枝;邹本三;;高温超导材料Y_yV_(1-y)Ba_2Cu_3O_(9-x)的电子衍射分析[A];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 周廉;高温超导材料 研究与发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陈瑜;铁基超导:让我们出乎意料[N];科技日报;2009年

3 本报实习生 高玉;英纳超导:领军中国高温超导材料[N];北京日报;2011年

4 崔琳;不断飞跃的高温超导材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今山;高温超导材料走向实用[N];北京科技报;2000年

6 北京大学 郭建栋 徐晓林;“九五”我们回国创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任海军 张小军;揭开铁硒超导之谜,我国提供新工具[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彭东;信赢:有信心才能赢[N];科技日报;2008年

9 黄中;超导技术:明天更亮丽[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10 傅振国;推动高温超导材料发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邵继峰;铋硫族超导休的结构和超导电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杨育梅;非均匀高温超导材料与结构的电磁力学行为与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程杰;新型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的X射线吸收谱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李志伟;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的穆斯堡尔谱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志业;非均匀高温超导材料与结构的磁致伸缩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黄德馨;Y系高温超导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3 刘君民;镧铱硅结构与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彭义;高温超导材料(Bi,,Pb)_2Sr_2Ca_2Cu_3O_x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83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83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7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