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介子稀有衰变与新物理效应的唯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B介子稀有衰变与新物理效应的唯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B介子 稀有衰变 顶夸克 味改变中性流 新物理
【摘要】: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是描述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经受住了大量实验的精确检验。然而,标准模型并非完美无缺,它至今仍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对新物理的寻找是当前高能粒子物理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重味物理,尤其是B物理在检验标准模型,寻找新物理信号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当前广泛讨论的一些B介子的衰变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唯象研究。首先,我们简要介绍标准模型,及处理B介子衰变过程中使用的理论工具,包括算符乘积展开,重整化群等基础知识,并给出了描述B介子衰变的低能有效哈密顿。其次,我们介绍了几种计算强子矩阵元的方法,重点讨论了QCD因子化方案及其在B介子两体半单举衰变中的应用。最后我们给出论文的主体,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在标准模型的框架下,讨论了B介子半单举过程B→η(')Xs的分支比和Xs的反冲质量谱。同时考虑b→η(')s和b→η(')sg两种机制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在两体机制b→η(')s中,我们分别在简单因子化和QCD因子化方案下,计算了这一过程的分支比。通过引入ACCMM模型,我们给出了由两体机制导致的Xs的反冲质量谱。在三体机制b→η(')sg中,我们考虑了由标准硬散射方法得到的η(')g*g耦合的贡献,还考虑了在壳胶子从外线夸克,出射介子或者从内线费米子圈辐射出来以及从强企鹅图的虚胶子劈裂出来的费曼图的贡献。在同时考虑两种机制后,我们计算得到的B→ηXs的分支比和Xs的反冲质量谱与实验相符合。而B→η'Xs的分支比仍与实验值有较大差距。除了在标准模型的框架下对B介子衰变的可观测量进行理论预言。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实验上测量的比较精确且对新物理敏感的衰变过程,来限制某些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的参数空间,从而对实验上寻找新物理信号提供补充信息。这是本文第二部分工作的出发点。第二部分,我们利用B→K*μ+μ-和Bs→μ+μ-衰变最新的实验结果来对顶夸克tcZ反常耦合的参数空间给出限制。对于顶夸克的味改变中性流过程t→qZ,标准模型预言其分支比在10-10量级,远低于探测器可观测的范围。然而,这个过程在很多新物理模型中被显著增强,因此任何关于这一衰变存在的实验信号都可以被认为是新物理存在的间接证据。当然,除了在高能对撞机上直接寻找t→qZ衰变过程,我们还可以研究tqZ反常耦合效应对包括顶夸克圈图的低能味物理的影响。在这部分工作中,我们系统的研究了tcZ反常耦合效应对B→K*μ+μ-和Bs→μ+μ-衰变的影响。在考虑了这两个衰变道最新的实验数据的限制后,我们发现,在反常耦合参数是复数时,我们得到B(t→cZ)的上限和当前CMS直接测量的结果在同一个量级上,而在反常耦合参数是实数时,我们得到的上限低于当前的实验结果,但仍然在高亮度运行的LHC的测量范围。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572.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长浩;;下夸克质量和味混合[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8年02期
2 李卫国;顶夸克已被发现[J];物理;1995年08期
3 郑志鹏,李卫国;顶夸克已被确认[J];中国科学基金;1995年02期
4 邓炳坤,郁忠强;顶夸克的发现[J];现代物理知识;1995年05期
5 ;科学家精确测出顶夸克质量[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6 ;夸克的发现[J];国外科技动态;2005年03期
7 焦善庆,雷晓蔚;夸克质量谱的维象计算[J];大自然探索;1995年02期
8 林丽;;对顶夸克质量的最新测定[J];科学;2004年05期
9 何景棠;寻找多夸克新粒子态的实验进展[J];物理;2005年11期
10 黄虹霞;龚丽英;平加伦;;夸克蜕定域色屏蔽模型中的五夸克系统Θ~+[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道国;;π云孤粒子袋模型的质心修正和夸克质量效应[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上册)[C];1991年
2 杨本立;赵瑞珍;张晓红;焦善庆;温诚忠;王蜀娟;;自旋S=(1/2)混合对称和S=(3/2)全对称夸克质谱规律[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0(8)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8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张金伟;杨本立;;受激夸克[S=(3/2)]态下核子结构函数(Ⅱ)[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0(8)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8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焦善庆;杨波;;原子核中的多夸克态[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一九九六·第六期)——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6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5 平荣刚;邹冰松;;色单态xcJ→φφ中衰变中的夸克质量修正[A];第十届全国中高能核物理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中高能核物理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张金伟;肖湘竹;张小红;;含受激夸克(s=3/2)的~(56)Fe核结构函数[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7 焦善庆;王蜀娟;杨本立;胡佐文;;含b、t夸克的SU(3)亚群对称及重子质量计算[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1998(7)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7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杨本立;胡佐文;焦善庆;江光佐;;含t、b夸克的SU(3)亚群对称及介子质量谱[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1998(7)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7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姚涛;;用组合模型对椭圆流的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理论分会场二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张梦然;科学家测出迄今最精确的顶夸克质量[N];科技日报;2014年
2 刘霞;科学家“称”出了三个最轻夸克的质量[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声权;最大共形原理及其在高能物理过程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5年
2 初鹏程;夸克物质与夸克星的唯象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李洪娜;手征有效场论中质子自旋及其它八重态重子轴荷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龚晖;B介子稀有衰变与新物理效应的唯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华;夸克星的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邓成荣;多夸克态的颜色结构与模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金诚;高密夸克物质与核物质中夸克配对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陈寿万;夸克物质中自旋效应和粘滞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李霄鹏;高能对撞机单个顶夸克产生过程中的R字称破坏效应的精确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高铁军;新物理对顶夸克稀有衰变过程的辐射修正[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迪;顶夸克伙伴T在高能对撞机上的可能物理信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婧;多夸克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白利慧;五夸克态结构[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昕;低温高密的夸克物质[D];四川大学;2006年
5 孙薇;两味中性非均匀配对态色超导夸克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丁玮;四夸克态质量的相对论性夸克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张英丽;3P_0模型下研究三夸克和五夸克混合的重子[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莫莉琼;运用库伦规范哈密顿量研究四夸克态[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琳;强子对撞机顶夸克的新物理唯象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武雷;强子对撞机上顶夸克新物理效应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03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30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