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要植物线虫高通量测序数据比较分析及靶标基因挖掘

发布时间:2017-12-23 08:06

  本文关键词:几种重要植物线虫高通量测序数据比较分析及靶标基因挖掘 出处:《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植物寄生线虫 基因组和转录组 比较分析 防治靶标 效应因子


【摘要】:植物寄生线虫寄主范围广、危害大,全世界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孢囊线虫、根结线虫和松材线虫是其中的重要类群,严重威胁我国食物和生态环境安全。本研究对这三类群寄生线虫的基因组或转录组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挖掘了潜在的效应因子和致死基因,为揭示线虫寄生致病机理、寻找潜在的安全分子靶标提供了重要信息。主要结果如下:利用454FLX+/Roche对燕麦孢囊线虫寄生植物前(卵、一龄幼虫,侵入前二龄幼虫)、寄生后(寄生期二龄、三龄、四龄幼虫、雌成虫和雄虫)两个混合虫态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和分析。两库测序总量达521 Mb,含1,066,719条reads(其中寄生前551,935条,寄生后514,784条),平均长度488 bp。混合拼接获得的全龄期表达ESTs(包括10,811 contigs和71,401 singletons)中contigs平均长度为1,440bp。构建了与另7种不同生活方式线虫的12,703个直系同源蛋白家族和物种系统发生树,发现固着性植物寄生线虫的神经系统具有特异性。鉴定了与其它线虫在秀丽线虫免疫应答、滞育、神经递质(合成-传递-代谢)等生物学途径、及RNAi途径上同源基因的异同。比对公共数据库所有线虫ESTs,发现燕麦孢囊线虫特异contigs约占15.4%。同物种比较获得3,377条寄生前、后虫态的差异表达contigs。KEGG生物途径关联富集图显示,寄生前线虫虫态在神经和感知、环境信息处理、消化、体循环系统,以及人类疾病相关等途径关联紧密且活跃,而寄生后虫态在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及细胞生长和死亡等途径显著活跃。定量PCR分析验证6个神经肽(FLPs)在寄生前二龄幼虫期表达量最高并与测序结果一致。通过预测序列的分泌信号肽、碳水化合物酶活性结构域和‘RxLR'结构,以及同源比对已知效应子,结合寄生前、后虫态的差异表达分析,获得了大量潜在效应子推定蛋白,其中包括18个植物线虫同源碳水化合物酶,59个关键效应子的同源序列,并首次获得植物线虫'RxLR'结构推定效应子61个,以及翻译、转录抑制子ANT-5/ANT-34的同源序列。初步验证了 5个效应子功能,其中2个定位在亚腹食道腺表达,2个带‘RxLR'结构域效应子均可抑制BAX诱导的植物细胞凋亡,2个14-3-3蛋白和1个类鞭毛蛋白同源物,可不同程度增强PVX病毒对烟草的致病力。另外,还筛选获得1,734个与秀丽线虫具RNAi致死表型的直系同源基因可作为抗线虫转基因植株的潜在防治靶标。对不同致病力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由强、弱、到无:‘R-’、‘M-、’型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分泌蛋白质组预测和比较分析。三个组装基因组的大小分别为79.2 Mb、75.9 Mb和69.8 Mb,scaffoldN50大于350 kb,GC含量约占40%。预测分泌组(基因总数)分别为:2,446(17,066)、2,348(17,343)和2,209(16,137).三种线虫分泌信号肽平均长度均为19 aa。每个物种约30%分泌蛋白具Pfam结构注释,且分别有94、88、95个同时具核定位信号。通过分析分泌蛋白组的同源性,获得2,111个三物种multipara-clusters。其中408个为致病松材线虫特有直系同源簇,以及414个强致病R-型松材线虫独有的分泌蛋白编码基因,可作为待选效应子。利用已公布的基因组和基因序列信息,对南方、北方根结线虫以及大豆孢囊线虫进行了 RNAi致死靶标基因预测,筛选去除与植物和人类的同源序列,分别获得了潜在的抗线虫RNAi靶标序列262、306和253个,其中在根结线虫属中共有的靶标序列为104个。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43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晓芳;刘晓冬;杨向东;邢少辰;袁翠平;董英山;;RNAi在植物寄生线虫抗性研究中靶基因的选择策略[J];大豆科学;2014年04期

2 王西红;权建利;张婧梅;任淑谊;;小麦孢囊线虫病不同小麦品种抗性试验报告[J];陕西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3 吴玉栋;;小麦孢囊线虫病及防治措施[J];青海农技推广;2013年01期

4 侯生英;王爱玲;张贵;黄丽丽;;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危害损失研究[J];农学学报;2012年08期

5 刘静;吴海燕;彭德良;;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防治及控制策略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6 袁宇;张宗田;;马尾松拟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初探[J];今日科苑;2007年14期

7 张海婧;刘辉;吕丽艳;陈国强;李智立;;分泌蛋白质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7年06期

8 李兰英;高岚;温亚利;沈月琴;;松材线虫病研究进展[J];浙江林业科技;2006年05期

9 曲静,郭兴启,慈晓燕,亓栋,温孚江;马铃薯X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作为表达载体的应用[J];中国病毒学;2003年01期

10 杨宝君;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1323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323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0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