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光学厚度冷原子系综中的光信息存储

发布时间:2017-08-05 06:08

  本文关键词:超高光学厚度冷原子系综中的光信息存储


  更多相关文章: 冷原子 电磁诱导透明 四波混频 梯度回波存储


【摘要】:实现光的量子存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量子存储过程可保持光的量子特性,这对于诸如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计算等量子信息系统而言至关重要。理想情况下,人们希望获得存储效率接近100%,存储时间长达毫秒乃至秒量级,没有引入任何附加噪声,且具有高带宽,能同时存储多种信息的量子存储系统。鉴于这些要求,在过去几年里,人们提出并发展了多种不同的技术,并在实验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其中之一便是利用电磁诱导透明效应在原子自旋波中实现光的量子存储;另外一个进展是利用梯度回波进行量子存储。理论上,在理想的情况下,这两种方法都可实现存储效率高达100%的高保真度量子存储;实验上,为了提高量子存储效率,人们开展了大量的尝试工作。理论计算指出,提高光存储介质的光学厚度是得到高效存储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实验上得到要超高光学厚度的冷原子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外,大的光学厚度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四波混频等效应会变得很明显,其在慢光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增益,给输出信号带来噪声,从而限制了量子存储的性能。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详细研究和阐述了我们制备光学厚度高达1000冷原子团的实验方案,以及在此冷原子团系综中基于电磁诱导透明和梯度回波存储技术实现的高效率、长寿命和多模的量子存储过程。 首先,本文研究了在超高光学厚度冷原子系综中利用电磁诱导透明效应实现光脉冲的存储。为了鉴别四波混频效应对存储过程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四能级模型用于计算说明四波混频对存储结果的影响以及预计可能产生的噪声。实验上,我们分别在铷85和铷87冷原子系综中进行了研究。在这两种同位素中,我们的实验结果均与理论计结果算高度吻合。我们的研究证明:在铷87原子中,四波混频效应可忽略不计,并得出结论:存储一个脉冲宽度时,存储效率为50%;而在铷85原子中,我们发现四波混频效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存储过程。在存储效率为50%的时候,我们得到了delay-bandwidth product约为3.7,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值。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成功实现了时间多模脉冲的同时存储,这是量子存储过程的一个重要突破。此外,基于电磁诱导透明的慢光效应,我们将光信号延迟了100微秒,意味着群速度降低至了120m/s。 其次,本文研究了在超高光学厚度冷原子系综中利用梯度回波存储技术实现存储寿命的有效延长和存储效率的有效提高。利用梯度回波存储技术,我们获得了最长相干时间高达350微秒的存储。该存储寿命较热原子蒸汽系统中的寿命提高了6倍。同时基于梯度回波存储技术,我们获得的存储效率高达80%。这是迄今为止基于冷原子系综效率最高的量子存储。 最后,本文阐述了基于冷原子系综的梯度回波实验,我们进行了双频光脉冲的存储。通过利用塞曼分裂的拉曼吸收谱线同时实现两个不同频率信号脉冲的存储,对应的存储效率分别为39%和32%。我们通过实验分析这两个不同频率脉冲之间的相对位相和相对振幅在经过存储并读取后的情况,得到的可见度为82%,基本符合理论上预计的90%的可见度,且两个信号的相位移动期望值为15度。此实验结果对于实现双频量子比特多存储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拓展提出利用塞曼子能级可进行多通道频率的存储与读取技术。 本文研究的基于超高光学厚度冷原子系综中的高效率、长寿命的存储,以及多模量子存储为今后实现高保真度的量子比特存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有望为量子存储和量子计算在今后的有效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冷原子 电磁诱导透明 四波混频 梯度回波存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31.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22
  • 1 绪论22-29
  • 1.1 光存储研究历程24-27
  • 1.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27-29
  • 2 基础理论知识29-40
  • 2.1 量子光学的基本概念29-33
  • 2.1.1 三种图像30-31
  • 2.1.2 海森堡不确定原理31
  • 2.1.3 光学量子态的探测31-33
  • 2.2 原子与光的相互作用33-38
  • 2.2.1 二能级原子与场相互作用的理论33-34
  • 2.2.2 旋转波近似34-35
  • 2.2.3 绝热近似35
  • 2.2.4 布洛赫球35-38
  • 2.3 光与A三能级原子的相互作用38-39
  • 2.4 本章小结39-40
  • 3 量子存储的理论与背景40-51
  • 3.1 存储的理论40-42
  • 3.1.1 光子回波40-41
  • 3.1.2 自由诱导衰减41-42
  • 3.2 电磁诱导透明42-46
  • 3.2.1 电磁诱导透明的慢光效应43-44
  • 3.2.2 基于电磁诱导透明的光学存储44-46
  • 3.3 梯度回波存储46-50
  • 3.3.1 二能级原子GEM47-48
  • 3.3.2 三能级原子的梯度回波存储48-50
  • 3.4 本章小节50-51
  • 4 实验的基本装置51-71
  • 4.1 基本光路设计51-57
  • 4.1.1 饱和吸收锁频51-53
  • 4.1.2 基础光路设计53-56
  • 4.1.3 主实验平台设计56-57
  • 4.2 冷原子实验装置57-64
  • 4.2.1 真空腔57-59
  • 4.2.2 补偿线圈59-60
  • 4.2.3 MOT线圈60
  • 4.2.4 磁场开关60-61
  • 4.2.5 成像系统61-64
  • 4.3 利用labview进行数字化控制实验64-70
  • 4.3.1 实验时序控制64-66
  • 4.3.2 PHD锁频和Labview锁频控制66-70
  • 4.4 小结70-71
  • 5 超高光学厚度的冷原子系综的制备71-95
  • 5.1 为什么要制备高光学厚度的冷原子介质?71-72
  • 5.2 激光冷却的相关理论72-80
  • 5.2.1 光阱72-73
  • 5.2.2 磁光阱73-75
  • 5.2.3 偏振梯度冷却75-79
  • 5.2.4 偶极捕获79-80
  • 5.3 实验上提高OD的历史背景与技术80-83
  • 5.3.1 提高寿命80-81
  • 5.3.2 提高光学厚度81-83
  • 5.4 超高光学厚度冷原子团的实现83-92
  • 5.4.1 MOT184-87
  • 5.4.2 MOT287-90
  • 5.4.3 MOT390-92
  • 5.5 影响MOT光学厚度的因素92-93
  • 5.5.1 进一步提高OD的展望92-93
  • 5.6 本章小结93-95
  • 6 超高光学厚度冷原子中的电磁诱导透明存储和四波混频95-110
  • 6.1 电磁诱导透明的背景95-96
  • 6.2 电磁诱导透明和四波混频的理论96-99
  • 6.3 实验装置99-101
  • 6.4 实验结果101-109
  • 6.4.1 电磁诱导透明产生的延时结果101-107
  • 6.4.2 基于电磁诱导透明的存储结果107-109
  • 6.5 本章小结109-110
  • 7 冷原子中的梯度回波光存储110-123
  • 7.1 梯度回波存储的理论111-112
  • 7.2 实验装置112-115
  • 7.3 实验结果115-119
  • 7.3.1 高效存储结果115-118
  • 7.3.2 脉冲存储118-119
  • 7.4 实验结果讨论119-122
  • 7.4.1 实验的改进与提高119-120
  • 7.4.2 消除四波混频120
  • 7.4.3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120-122
  • 7.5 本章小结122-123
  • 8 用于双量子频率比特的梯度回波存储123-133
  • 8.1 实验相关的理论123-126
  • 8.2 实验装置126-127
  • 8.3 实验结果127-129
  • 8.4 实验结果的讨论129-132
  • 8.4.1 振幅的变化对相位的影响129-130
  • 8.4.2 频率的变化对相位的影响130
  • 8.4.3 相位差统计130-132
  • 8.5 本章小结132-133
  • 9 结论与展望133-135
  • 9.1 总结133
  • 9.2 展望133-135
  • 参考文献135-146
  • 致谢146-149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4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成传明;龚利;乔安钦;;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探讨[J];大众科技;2008年01期

2 杨红;唐基清;;新激光驻波势中两分量BEC的非定态精确解[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张志英;武跃龙;徐忠孝;陈力荣;李淑静;王海;;冷原子EIT介质中光存储效率与再泵浦光强的关系[J];量子光学学报;2013年04期

4 ;Fragmented condensates of singly trapped dipolar Bose gases[J];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12年09期

5 王红丽;王丹;郭苗军;周海涛;张俊香;;铯原子介质中受激拉曼四波混频的光放大特性[J];量子光学学报;2015年01期

6 徐忠孝;陈力荣;李萍;温亚飞;王海;;自旋波波长对量子存储寿命的影响研究[J];量子光学学报;2015年02期

7 颜辉;何君钰;廖开宇;朱诗亮;;宣布式可控波形单光子的产生和应用[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筠;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自旋压缩[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孔维新;三嵌段共聚物在溶剂中自组装胶束结构的模拟退伙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花巍;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动力学性质的数值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润琴;中性分子的激光导引及其连续冷分子束的产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荣识广;双阱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规则与混沌运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彩英;非自治耦合孤子对及其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闫珂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形成的动力学和光学性质研究[D];上海大学;2000年

8 王谨;Rb原子的激光冷却与囚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999年

9 文灵华;自旋相关光晶格中Bose-Einstein凝聚体的干涉机制与独立凝聚体的隧穿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6年

10 王登龙;一维晶格和BEC中的非线性现象[D];湘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东;二维不对称两组分费米气体的拓扑相变[D];山西大学;2011年

2 王,

本文编号:623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623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c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