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孔径拼接干涉检测光学镜面算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08:15

  本文关键词:子孔径拼接干涉检测光学镜面算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干涉检测 子孔径拼接 光学镜面 最大似然估计 正交化Zernike多项式拟合 三角剖分


【摘要】:随着空间光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系统的口径越来越大,随之要求光学元件的口径亦越来越大,传统的光学检测手段在检测大口径光学平面,大口径凸球面及凸非球面等光学元件时,通常需要比检测元件口径更大的光学参考镜或光学辅助元件,例如补偿器,CGH(计算全息图)等。然而这些大口径光学参考镜及辅助元件不仅加工难度高,而且加工周期长,生产成本大,同时其会引入一定的加工误差与装调误差。子孔径拼接作为一种有效的光学检测手段,拓宽了干涉仪检测的动态范围,同时无需其它辅助元件即可实现对大口径平面、球面、非球面的面形测量,在提高了检测分辨率的同时,亦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工期。本文主要对子孔径拼接检测算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算法精度进行了实验验证,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结合最大似然估计与正交化Zernike多项式拟合理论,针对大口径光学平面镜检测中参考镜面形误差不能被忽略的问题,建立了非理想标准镜检测光学平面的算法模型,该算法可以在检测中同时计算出被检测镜与参考镜的面形,并结合TMT项目(thirty-meter telescope program)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算法检测精度与可靠性。2,分析了圆形子孔径拼接检测光学球面中子孔径规划,投影畸变校正等问题,同时提出了一套合理的数学模型,在给定球面口径与曲率半径的前提下,可以自动实现对检测子孔径的规划,畸变校正与拼接测量,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3,对圆形子孔径非零位拼接检测非球面镜进行了理论研究,包括子孔径检测最接近球面半径求解;子孔径规划;子孔径检测非共路误差求解;子孔径检测投影畸变校正等问题。同时结合三角剖分理论与最小二乘拟合理论提出了一套算法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对该算法模型的检测精度进行了实验验证。4,将子孔径拼接与补偿器或CGH补偿等补偿技术相结合,针对混合补偿检测建立了一套混合补偿拼接检测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提出了一套加工与检测坐标对准模型,基于该模型可以实现对光学元件加工与检测交替迭代的过程,并基于工程实例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
【关键词】:干涉检测 子孔径拼接 光学镜面 最大似然估计 正交化Zernike多项式拟合 三角剖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3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9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1
  • 1.2 光学面形检测技术与方法11-23
  • 1.2.1 轮廓测量法12-14
  • 1.2.2 补偿器补偿检测法14-16
  • 1.2.3 CGH补偿检测法16-17
  • 1.2.4 五棱镜扫描检测17-18
  • 1.2.5 二次曲面无像差点检测18-19
  • 1.2.6 莫尔条纹法19-21
  • 1.2.7 哈特曼检测21-22
  • 1.2.8 刀口法22
  • 1.2.9 子孔径拼接检测22-23
  • 1.3 子孔径拼接检测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23-26
  • 1.3.1 子孔径拼接检测技术的国外发展现状23-26
  • 1.3.2 子孔径拼接检测技术的国内发展现状26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6-28
  • 1.5 本章小结28-29
  • 第2章 光学平面镜的绝对检测29-47
  • 2.1 概述29
  • 2.2 传统拼接模型的弊端及优化算法的提出29-30
  • 2.3 绝对拼接检测的数学模型30-39
  • 2.3.1 最大似然估计模型30-38
  • 2.3.2 正交化模型38-39
  • 2.4 绝对拼接检测计算机模拟实验39-45
  • 2.5 本章小结45-47
  • 第3章 子孔径拼接检测球面数学模型与模拟实验47-69
  • 3.1 概述47
  • 3.2 子孔径规划的数学模型47-51
  • 3.3 三角剖分算法模型51-62
  • 3.3.1 三角剖分插值计算52-57
  • 3.3.2 子孔径拼接系数计算57-59
  • 3.3.3 重叠区域相位值计算59-62
  • 3.3.4 二维互相关计算62
  • 3.4 子孔径拼接检测球面镜实验62-65
  • 3.5 自检验精度分析65-66
  • 3.6 本章小结66-69
  • 第4章 圆形子孔径拼接检测非球面数学模型与模拟实验69-91
  • 4.1 概述69
  • 4.2 圆形子孔径拼接检测的总体方案与步骤69-70
  • 4.3 子孔径最接近球面求解数学模型70-74
  • 4.3.1 标准二次曲面最接近球面求解模型70-73
  • 4.3.2 任意形式非球面最接近球面求解模型73-74
  • 4.4 子孔径规划数学模型74-78
  • 4.5 子孔径拼接非零位检测非球面镜算法模型78-85
  • 4.5.1 非共路误差计算数学模型79-84
  • 4.5.2 非球面投影畸变校正数学模型84-85
  • 4.6 子孔径非零位拼接检测实验85-90
  • 4.7 本章小结90-91
  • 第5章 混合补偿子孔径拼接检测数学模型91-101
  • 5.1 概述91
  • 5.2 混合补偿子孔径拼接检测非球面数学模型91-92
  • 5.3 混合拼接补偿实验92-96
  • 5.4 加工与检测结果对准数学模型96-100
  • 5.5 本章小结100-101
  • 第6章 子孔径拼接仪101-117
  • 6.1 概述101
  • 6.2 子孔径拼接仪介绍101-106
  • 6.3 子孔径拼接软件介绍106-109
  • 6.4 子孔径拼接实验109-116
  • 6.4.1 平面镜拼接检测实验109-112
  • 6.4.2 环形子孔径拼接检测实验112-114
  • 6.4.3 凸非球面镜拼接检测实验114-116
  • 6.5 本章小结116-117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117-121
  • 7.1 全文总结117-119
  • 7.2 研究展望119-121
  • 7.2.1 误差解耦算法中中高频信息的分离119
  • 7.2.2 大口径凸非球面及自由曲面的拼接检测119
  • 7.2.3 子孔径拼接仪的工程化119-121
  • 参考文献121-129
  • 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129-131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131-133
  • 致谢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爱玲;吴世霞;刘丙才;张鹏飞;;基于权重的子孔径拼接优化算法研究[J];光子学报;2013年08期

2 曹召良;胡五生;穆全全;胡立发;彭增辉;刘永刚;宣丽;;子孔径光学检测拼接准确度实验研究[J];光子学报;2008年06期

3 陈一巍;王飞;王高文;隋永新;杨怀江;;基于变换的子孔径拼接新算法[J];光学学报;2013年09期

4 侯溪,伍凡,杨力,吴时彬,陈强;子孔径拼接干涉测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5年03期

5 董军,张蓉竹,张均,杨毅松,许乔,蔡邦维;样本容量对子孔径拼接检测精度影响的分析[J];激光杂志;2005年03期

6 董军,张蓉竹,蔡邦维,张均,杨毅松,许乔;样本容量对子孔径拼接检测精度影响的分析[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5年01期

7 张明意;李新南;;子孔径拼接法检验大口径光学镜面精度分析[J];应用光学;2006年05期

8 吴世霞;田爱玲;刘丙才;张鹏飞;;子孔径拼接中系统误差的修正方法[J];应用光学;2013年04期

9 何勇;王青;尚博;陈磊;朱日宏;;子孔径拼接技术在长平晶计量中的应用研究[J];光学技术;2006年S1期

10 王海江;皮亦鸣;;基于子孔径分析的极化SAR图像非平稳目标检测[J];遥感信息;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军;张蓉竹;张均;许乔;蔡邦维;;子孔径拼接检测技术中样本容量的确定[A];第十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吴世霞;田爱玲;刘丙才;张鹏飞;;子孔径拼接中系统误差的修正方法[A];2013年(第五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张蓉竹;许乔;杨春林;蔡邦维;;子孔径拼接干涉检测技术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青;傅英;;子孔径拼接测试中的系统误差放大效应及其消除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王宁;贾辛;邢廷文;;子孔径拼接检测浅度非球面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陈善勇;李圣怡;戴一帆;;非球面的子孔径拼接干涉测量方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张蓉竹;;大口径光学镜面子孔径拼接检测技术[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侯溪;伍凡;吴时彬;陈强;;子孔径拼接测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A];第十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张蓉竹;杨春林;石琪凯;;子孔径拼接干涉检测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10 李飞;张涛;;环扫成像[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闫力松;子孔径拼接干涉检测光学镜面算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陈一巍;子孔径拼接检测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陈善勇;非球面子孔径拼接干涉测量的几何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张敏;子孔径拼接检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5 高天元;子孔径拼接成像系统结构设计及装调方法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6 周红;基于子带子孔径的低频SAR成像及运动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靖;光学镜面子孔径拼接算法的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郑婉U,

本文编号:623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623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c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