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桂花冲铜矿床特征与成因

发布时间:2017-09-04 08:11

  本文关键词:安徽桂花冲铜矿床特征与成因


  更多相关文章: 矿床地质 矿床地球化学 成矿模式 斑岩—矽卡岩复合型铜矿 安徽铜陵


【摘要】:桂花冲铜矿位于铜陵隆褶带与繁昌坳陷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在安徽铜陵矿集区中新发现的一个以斑岩型矿体为主的斑岩-矽卡岩复合型铜矿床,在主矿体类型和产出背景方面具有独特性。作者选定桂花冲铜矿,特别是其中的斑岩型矿床开展详细研究,查明了斑岩体和矿床特征,划分了蚀变矿化带和成矿期次,建立了桂花冲斑岩-矽卡岩复合型铜矿的成矿模型。岩石学、矿物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桂花冲铜矿花岗闪长斑岩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壳幔混源花岗岩,其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38.3±1.4)Ma,形成于白垩纪早期的伸展环境。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超浅岩浆房,并且岩浆是在快速侵位后在高氧逸度条件下结晶的。野外地质调研和室内镜下观察证实,桂花冲铜矿产有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种矿体,但以斑岩型矿体为主。两种矿体分别由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石组成。根据形成方式的不同,斑岩型矿石可以分为交代、充填和隐爆三种类型。交代型矿石以交代结构和浸染状构造为特征,充填型矿石以脉状、网脉状和块状构造为特征,而隐爆型矿石以角砾状构造为特征。斑岩型矿床蚀变分带明显,由内向外依次为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矿体主要赋存在绢英岩化带内;成矿过程可分为钾化、绢英岩化、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四个阶段,其中的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是最重要的成矿阶段。采用Grant(1986)提出的方法计算了不同蚀变带中物质组分的迁移量,结果表明在蚀变过程中岩石的主量元素迁移质量变化较大,稀土元素未发生大的改变。岩体及蚀变带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一致,说明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综合已有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认为在桂花冲斑岩-矽卡岩复合型铜矿形成过程中,岩浆侵入碳酸盐地层后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型铜矿,而岩浆期后热液通过交代、充填和隐爆作用形成斑岩型矿床。由于岩浆快速超浅侵位和冷却,抑制了矽卡岩型铜矿的形成而有利于斑岩型铜矿的形成。这就是桂花冲铜矿以斑岩型矿床为主而铜陵地区其它此类复合型矿床以矽卡岩型矿床为主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矿床地质 矿床地球化学 成矿模式 斑岩—矽卡岩复合型铜矿 安徽铜陵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前言11-23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12-16
  • 1.2.1 研究现状12-16
  • 1.2.2 存在问题16
  •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工作16-21
  • 1.3.1 研究方法16-19
  • 1.3.2 主要工作19-21
  • 1.4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21-23
  • 1.4.1 主要成果21-22
  • 1.4.2 创新点22-23
  • 2 区域地质23-30
  • 2.1 地层24-25
  • 2.2 构造25-26
  • 2.3 岩浆岩26-27
  • 2.4 变质岩27-28
  • 2.5 矿产28-30
  • 3 矿区地质30-38
  • 3.1 地层30-34
  • 3.1.1 志留系31
  • 3.1.2 泥盆系31
  • 3.1.3 石炭系31-32
  • 3.1.4 二叠系32
  • 3.1.5 三叠系32-33
  • 3.1.6 白垩系33
  • 3.1.7 第四系33-34
  • 3.2 构造34-36
  • 3.2.1 褶皱34
  • 3.2.2 断裂34-36
  • 3.3 岩浆岩36-38
  • 4 岩体地质和地球化学38-63
  • 4.1 岩体地质38-44
  • 4.1.1 岩相学38-40
  • 4.1.2 矿物学40-44
  • 4.2 岩体地球化学44-63
  • 4.2.1 岩体年代学45-47
  • 4.2.2 锆石Hf同位素47-52
  • 4.2.3 主量元素52-53
  • 4.2.4 稀土和微量元素53-58
  • 4.2.5 锆石微量元素58-63
  • 5 矿体地质和地球化学63-92
  • 5.1 矿体63-64
  • 5.2 矿石64-78
  • 5.2.1 斑岩型矿石64-72
  • 5.2.2 矽卡岩型矿石72-78
  • 5.3 围岩蚀变78-88
  • 5.3.1 蚀变类型78-79
  • 5.3.2 蚀变分带79-81
  • 5.3.3 成矿阶段81-83
  • 5.3.4 物质组分变化83-88
  • 5.4 硫同位素88-92
  • 6 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92-98
  • 6.1 成岩成矿时代92-93
  • 6.2 成岩、成矿条件93-95
  • 6.2.1 地层93
  • 6.2.2 构造93
  • 6.2.3 岩浆93-94
  • 6.2.4 成矿流体94
  • 6.2.5 成矿物源94-95
  • 6.3 成岩成矿机理95-96
  • 6.4 成岩成矿过程96-98
  • 7 结论98-100
  • 7.1 取得的成果和认识98-99
  • 7.2 存在问题99-100
  • 致谢100-104
  • 参考文献104-122
  • 附录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鹏;冯效良;张惠华;马东方;祝向平;马国桃;;里伍式富铜矿床塑性流变与成矿的初步研究[J];矿床地质;2010年S1期

2 刘文元;刘羽;邱小平;;硫钼锡铜矿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及矿物学特征[J];矿物学报;2012年04期

3 李强;李明;席晓凤;张德芳;史春清;王伟清;;纳米比亚铜矿铜地表富集成因及意义[J];矿产勘查;2013年01期

4 杨济民,余国强;西裘铜矿勘查模式的初步研究[J];地质与勘探;1990年10期

5 唐春花;近50年世界铜矿勘查成本在增加[J];江西地质;2001年04期

6 朱文凤,吕俊武,王长娟;铜陵花树坡铜矿床伴生金(银)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J];矿产与地质;2001年02期

7 黄世全;江西有色地勘局铜矿勘查及铜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的回顾[J];矿产与地质;2001年S1期

8 朱文凤;;安庆铜矿床伴生金的赋存状态特征[J];矿床地质;2002年S1期

9 王阳湖;中条山落家河铜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山西冶金;2003年01期

10 ;冈底斯山铜矿远景储量可达2000万t[J];中国矿业;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海田;韩发;葛朝华;;我国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方向初探[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5)[C];1992年

2 宋学信;;筏子坝铜矿床(体)快速定位预测的综合示范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3 曹执庸;孙南圭;廖永璋;隋增震;马敏;;运用统计分析探讨西裘铜矿矿化作用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7)[C];1982年

4 叶树民;;物探方法在赛什塘铜矿床找矿中的作用[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5 徐文p,

本文编号:790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790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7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