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05:03

  本文关键词: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行业与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和人民消费质量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消费品行业中为国家积累最多并且与农业依存度最高的产业。然而近年来中国食品企业频现质量问题,尤以2008年“三聚氰胺”为代表的事件最为严重,使得民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次又一次受到威胁,动摇了民众对中国食品企业的信心,也导致中国食品企业的声誉不断遭受重创,最终形成对国外食品的追捧。造成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严峻形势的原因众多,但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处在转型经济中的中国食品企业面临极大的需求不确定性,其成本约束进一步增强,在资本逐利性的本质要求下,食品企业采取了以牺牲食品质量安全为代价的非理性行为来降低成本,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目标。毋庸置疑,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企业效率在企业发展中的贡献是食品企业的理性选择和根本出路,也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而食品上市公司作为中国食品企业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其效率研究一方面有利于丰富效率理论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有助于客观了解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效率,找出其影响因素,准确把握中国食品企业发展脉搏,引导企业朝着理想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重拾公众对中国食品企业的信心,因而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和政策内涵。但是既有的研究成果忽视了对于行业特性的详细考察,把食品行业作为整体研究,忽略了企业间差异,并且在研究方法上使用简单的DEA或SFA方法,要么无法进行统计推断,要么可能存在模型设定误差,使得食品企业效率的测量缺乏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此,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提出中国食品上市公司效率层面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中国食品上市公司发展现状与国际先进食品上市公司相比差距表现在哪里?这些差距背后的中国食品饮料上市公司的效率是怎样的?外生环境影响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效率水平?企业效率水平变化即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是怎样的,这种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各个食品上市公司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发散趋势还是收敛趋势?上述问题的准确解答,对于中国食品上市公司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中国食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效率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以期丰富现有食品上市公司效率研究的内容,并对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发展实践提供科学建议,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梳理和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食品行业效率和企业效率的相关文献作为本研究的文献基础,同时参考国内外学者关于经济增长和企业理论的相关成果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概念进行界定,形成本研究的理论起点。其次,围绕本文研究目标,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中国食品上市公司进行了纵向的历史比较和横向的国际比较,从而找出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经营特点及其与美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先进食品上市公司之间的差距,发现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规模偏小、盈利能力不甚理想,形成了探讨这种差异背后的企业效率原因研究的现实起点。再次,在静态效率实证层面为了克服传统DEA方法将任何对生产前沿的偏离都归结为管理无效率而不考虑“外生环境”和“随机误差”影响的缺陷,本文首先运用传统DEA方法测得中国食品上市公司总体及细分效率,然后采用四阶段DEA方法剥离“外生环境”变量对中国食品上市公司效率的影响,最后采用Bootstrap-DEA方法将“随机误差”对中国食品上市公司效率的影响予以修正,从而得到中国食品上市公司效率准确一致的测量结果。在动态效率实证层面运用Bootstrap-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动态效率——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量和计算其置信区间,克服了原有DEA-Malmquist指数无法进行统计推断的缺陷。最后,总结本文研究发现,中国食品上市公司效率偏低的原因是规模效率的低下;政府财税政策无论是补贴还是所得税都不利于食品上市公司效率的改进;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效率的影响呈现很强的所有制差异,在国有企业内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食品上市公司效率降低,在非国有企业内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食品上市公司效率上升;食品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具有阶段性和不持续性,其长期增长应该更加注重于效率的持续改进。据此提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积极改善规模效率;寻求有效补贴方式,进一步降低所得税率;加强国有企业改革,稳定推进国有股减持;因地制宜与因企制宜相结合,实施差别化创新激励的对策建议。总体而言,本研究做到了理论与实证的统一,较为系统的研究了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效率问题,对现有企业效率的研究是理论层面补充,对食品上市公司效率提升是有益指导。本文特色之处在于:分析框架上以宏观经济增长框架来探讨微观企业效率效率问题是一种新的尝试;实证方法上所采用的四阶段DEA模型、Bootstrap-DEA模型以及Bootstrap-Malmquist指数法是当前本研究领域内最为先进的方法之一;实证内容上基于公司异质性视角,对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进行了详细而又深入的研究,得出可信而有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食品上市公司 效率 四阶段-Bootstrap-DEA Bootstrap-Malmquist指数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82;F223
【目录】:
  • 摘要10-12
  • Abstract12-15
  • 1 绪论15-26
  • 1.1 研究缘起、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15-20
  • 1.1.1 研究缘起15-16
  • 1.1.2 问题提出16-19
  • 1.1.3 研究意义19-20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20-21
  • 1.2.1 研究目标20-21
  • 1.2.2 研究内容21
  • 1.3 研究假设与研究思路21-23
  • 1.3.1 研究假设21-22
  • 1.3.2 研究思路22-23
  • 1.4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创新之处23-26
  • 1.4.1 研究方法23-24
  • 1.4.2 数据来源24-25
  • 1.4.3 研究创新25-26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26-46
  • 2.1 相关概念界定26-29
  • 2.1.1 食品上市公司26-27
  • 2.1.2 企业效率27-29
  • 2.2 理论基础29-36
  • 2.2.1 经济增长理论29-32
  • 2.2.2 企业理论32-36
  • 2.3 文献综述36-44
  • 2.3.1 关于企业效率的测量36-37
  • 2.3.2 关于企业效率的前向影响因素37-40
  • 2.3.3 关于企业效率的后向影响因素40
  • 2.3.4 关于食品行业效率的研究40-43
  • 2.3.5 文献评述43-44
  • 2.4 本章小结44-46
  • 3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分析46-70
  • 3.1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概况46-48
  • 3.2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概况48-56
  • 3.2.1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行业环境分析48-49
  • 3.2.2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规模分析49-52
  • 3.2.3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行业布局分析52-54
  • 3.2.4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区域布局分析54-56
  • 3.3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分析56-63
  • 3.3.1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56-58
  • 3.3.2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分析58-59
  • 3.3.3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分析59-61
  • 3.3.4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分析61-63
  • 3.4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国际地位分析63-68
  • 3.4.1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规模对比分析63-66
  • 3.4.2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对比分析66-68
  • 3.5 本章小结68-70
  • 4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分析70-92
  • 4.1 实证技术与方法70-76
  • 4.1.1 经典DEA模型70-73
  • 4.1.2 四阶段DEA方法73-74
  • 4.1.3 Bootstrp-DEA方法74-76
  • 4.2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76-80
  • 4.2.1 数据来源76
  • 4.2.2 指标的选取及依据76-80
  • 4.3 实证结果分析80-91
  • 4.3.1 经典DEA模型与四阶段DEA模型结果80-83
  • 4.3.2 环境变量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及投入变量的调整83-86
  • 4.3.3 四阶段DEA与Bootstrap-DEA结果对比86-88
  • 4.3.4 进一步的讨论88-91
  • 4.4 本章小结91-92
  • 5 中国食品上市公司TFP变动及其收敛性分析92-107
  • 5.1 实证方法92-93
  • 5.1.1 Malmquist指数92-93
  • 5.1.2 Bootstrap-Malmquist93
  • 5.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93-94
  • 5.2.1 指标选取93-94
  • 5.2.2 数据来源94
  • 5.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94-105
  • 5.3.1 样本总体历年全要素生产率分析94-98
  • 5.3.2 食品上市公司技术进步分析98-100
  • 5.3.3 食品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分析100-103
  • 5.3.4 食品饮料上市公司TFP增长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关系103-104
  • 5.3.5 食品饮料上市公司TFP的收敛性分析104-105
  • 5.4 本章小结105-107
  • 6 结论107-113
  • 6.1 研究结论107-109
  • 6.2 政策启示109-111
  • 6.3 不足与展望111-113
  • 参考文献113-123
  • 附录123-138
  • 附录1:第4章附表123-129
  • 附录2:第5章附表129-138
  • 致谢138-1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鸣谢[J];商场现代化;1984年12期

2 邱丽丽;;2010年《中国食品》杂志社年会在北京成功举行[J];中国食品;2011年02期

3 刘齐;;从名称看中国食品的恐怖史[J];杂文月刊(选刊版);2011年08期

4 张卫;;秋意正浓 发行正旺——2014年《中国食品》发行会在京召开[J];中国食品;2013年19期

5 王天;食品进美国 先找健力宝——健力宝美国公司设网销售开辟中国食品拓展美国市场捷径的纪实[J];中国食品工业;2001年09期

6 蔡伟;入世后中国食品企业的重生[J];WTO经济导刊;2004年12期

7 ;食品安全监管与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食品研究生论坛召开[J];中国食品学报;2005年04期

8 ;数字茶业[J];茶叶经济信息;2006年03期

9 李培珍;牛牧;;振奋精神迎接2009年[J];中国食品工业;2008年12期

10 ;聚焦2008年中国食品行业展会大盘点[J];肉类工业;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2008年中国食品展会20强榜单揭晓[A];2009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徐庆磊;;新世纪之初中国食品冷冻、冷藏业的发展趋势[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关于举办“食文化与中国食品企业发展高层论坛”的通知[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首届中国食品感官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食品感官科学》课程建设研讨会会议日程[A];食品感官科学前沿与发展——首届中国食品感官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食品感官科学》课程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如君;“中国食品信得过”[N];人民日报;2007年

2 记者 夏文辉 张岚;“中国食品巩惧症”蔓延香港[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驻日本使馆经商处;日本大商社进军中国食品批发业[N];国际商报;2007年

4 山峰;谁在诋毁中国食品[N];光明日报;2007年

5 夏文俊邋记者 曾星;中国超标率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6 范思立;相信中国食品应是基调[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7 曾星邋夏文俊;中国超标率低 排名居后[N];中国质量报;2007年

8 俞长庆;市首个“中国食品名镇”花落茶山[N];东莞日报;2008年

9 杨帆;看国外超市的中国食品[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10 刘彬;西班牙加紧对中国食品的检查[N];中国食品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春雅;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晓羽;中美食品企业英文简介的体裁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田川亚莉沙;影响中国食品行业城镇消费趋势的因素[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食品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53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1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