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3E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部地区3E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和实施下,西部地区作为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的主要承担者,区域发展战略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主要依赖“两高一资”的发展是一种粗放式、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对能源、资源的粗放式、掠夺式开发,使得本就非常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变得更加不堪重负,3E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按照国家“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要充分考虑经济、能源与环境三系统的协调关系。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3E系统协调发展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生产率理论、能源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选取西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以生产结构调整、能源效率和技术进步以及其互动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主线,首先构建了西部地区经济、能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把西部地区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因西藏藏族自治区数据严重缺失,本论文未对其进行研究)分为协调度低度失调地区、协调度中度失调地区及协调度严重失调地区三类地区,分别在三类地区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因素分解模型、脉冲效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三类地区经济发展引致能源消费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费结构等对各地区环境质量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作用也大小各异。并进一步对实现西部地区3E系统能否协调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短期内经济发展会促进生态环境恶化,但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在递减;长期内由于3E系统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使得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趋于协调发展。为科学探索西部各省(市、自治区)3E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量化模型支撑,为促进西部各省(市、自治区)3E系统协调发展的调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总体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以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化石能源为主。由于化石能源资源可耗竭性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不断加剧,而化石能源大量消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在凸现,无论是地区性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还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工业废弃物排放不断增加。要彻底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就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实施“高产出低消耗”战略,积极发展新产业、尤其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借助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发应用绿色能源,促进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建立一种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承受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转变能源消费结构,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等清洁技术,才能彻底扭转目前3E系统不协调的现状,实现经济在不增加污染排放的前提下增长,即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
【关键词】:3E系统 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X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7
- 第一章 导论17-24
- 1.1 选题背景17-18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8-19
- 1.2.1 研究目的18
- 1.2.2 研究意义18-19
- 1.3 研究内容、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19-22
- 1.3.1 研究内容、研究框架19-20
- 1.3.2 研究方法20-22
- 1.4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22
- 1.5 可能的创新点22-24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评价24-33
- 2.1 对经济增长与能源关系的研究24-27
- 2.1.1 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研究25-26
- 2.1.2 经济增长与能源约束26-27
- 2.2 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研究27-28
- 2.3 对经济、能源与环境(3E)关系的研究28-30
- 2.3.1 国外学者对3E的研究综述28-29
- 2.3.2 国内学者对3E的研究综述29-30
- 2.4 对于3E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30-31
- 2.5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简要评价31-33
- 第三章 西部地区3E系统协调度评价33-47
- 3.1 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框架33-34
- 3.2 3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34-43
- 3.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原则34-35
- 3.2.2 西部地区3E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35-43
- 3.3 西部地区3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43-46
- 3.3.1 数据来源43-44
- 3.3.2 主成分分析44-46
- 3.4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西部地区3E系统现状分析47-86
- 4.1 3E系统协调度低度失调地区的现状分析47-60
- 4.1.1 经济系统47-51
- 4.1.2 能源系统51-55
- 4.1.3 环境系统55-59
- 4.1.4 分析结论59-60
- 4.2 3E系统协调度中度失调地区的现状分析60-72
- 4.2.1 经济系统60-64
- 4.2.2 能源系统64-67
- 4.2.3 环境系统67-71
- 4.2.4 分析结论71-72
- 4.3 3E系统协调度严重失调地区的现状分析72-84
- 4.3.1 经济系统72-75
- 4.3.2 能源系统75-79
- 4.3.3 环境系统79-82
- 4.3.4 分析结论82-84
- 4.4 本章小结84-86
- 第五章 西部地区3E系统失调因素分析86-113
- 5.1 经济增长引致能源消费对环境胁迫效应分析86-93
- 5.1.1 能源消费所引致的环境变化理论分析87-92
- 5.1.2 能源消费所引致环境变化的模型构建92-93
- 5.2 西部地区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93-98
- 5.2.1 指标的选择及数据来源93-94
- 5.2.2 西部各地区能源消费引致经济发展有环境污染模型构建94-95
- 5.2.3 平稳性检验及回归分析95-98
- 5.3 基于OLS的环境污染机理的实证分析98-107
- 5.3.1 估计方法和选择98-99
- 5.3.2 模型参数估计及检验99-107
- 5.4 西部地区不同类型区对比分析107-111
- 5.4.1 不同类型区工业烟尘排放量对比分析108-109
- 5.4.2 不同类型区工业废水排放量对比分析109-110
- 5.4.3 不同类型区工业固体废物对比分析110-111
- 5.5 本章小结111-113
- 第六章 西部地区3E系统长期协调发展的机理分析113-138
- 6.1 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反馈机制分析113-117
- 6.1.1 经济发展对环境正反馈机制114-115
- 6.1.2 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机制115-117
- 6.2 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需求引致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实证分析117-125
- 6.2.1 误差修正模型及变量的选取118-119
- 6.2.2 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需求动态分析及检验119-123
- 6.2.3 能源需求增长引致环境质量动态分析及检验123-124
- 6.2.4 结论124-125
- 6.3 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动态分析125-136
- 6.3.1 经济—能源—环境动态分析及计量指标选取125-126
- 6.3.2 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长期动态分析126-130
- 6.3.3 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短期动态分析130-136
- 6.4 本章小结136-138
- 第七章 结论、对策建议及研究展望138-152
- 7.1 结论138
- 7.2 对策建议138-150
- 7.2.1 以洁净煤技术为依托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139-142
- 7.2.2 调结构促转型发展循环经济142-146
- 7.2.3 健全法治体系树立科学发展观146-148
- 7.2.4 倡导绿色生活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与制度148-149
- 7.2.5 小结149-150
- 7.3 研究展望150-152
- 参考文献152-160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160-161
- 致谢1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涛;李fE煜;;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崔和瑞;王娣;;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4 陈红蕾;陈秋峰;;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联立方程的估计[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5 霍宗杰;周彩云;;我国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5期
6 宋涛;郑挺国;佟连军;;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的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J];地理科学;2007年02期
7 王海建;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与内生经济增长[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薛乃川;贡璐;安尼瓦尔·阿木提;;新疆能源、经济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9 王海建;耗竭性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本积累内生经济增长[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10 魏一鸣,吴刚,刘兰翠,范英;能源-经济-环境复杂系统建模与应用进展[J];管理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芳;基于3E协调的能源发展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刘旖芸;上海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刘亦文;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丽丽;浙江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余敏;江苏省能源、环境与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3 欧文;长株潭两型生态城市建设统计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邓玲玲;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西部地区3E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5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