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08:00
本文关键词:网络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是基础设施特别是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23.7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9.62万公里,均居世界第一位;全国铁路通车总里程为9.76万公里,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1.1万公里,分别居世界第二和第一位。通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邮电业务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全国全年邮政业务总量为5681.33亿元,其中函件业务为70.74亿件,包裹业务为6875.5万件,发行报刊15401.7万份,快递业务为568548.0万件;全国电信业务总量为36211.79亿元,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量为11.12亿户,固定电话用户数量为2.78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5.67亿人。超前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理论上,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如此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作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源泉的全要素生产率必定较快提高,如果超前发展的网络基础设施是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必定与网络基础设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然而目前研究交通、通讯等网络基础设施与生产率增长之间关系的文献所得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有些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另一些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作用不显著甚至是负向的。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除了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研究样本的选择以及计量方法存在差异外,本文认为还存在以下重要原因:第一,忽略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外部效应,或者虽然研究了网络基础设施的空间外部效应,但其中大多数研究对空间计量面板模型的运用并不准确;第二,忽略了网络基础设施质量提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第三,自主RD和国际RD技术溢出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内容,研究网络基础设施对自主RD和国际RD技术溢出的影响时忽略了网络基础设施的门限效应。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现有文献在进行网络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时难免会导致研究结果与现实情况的不符。基于此,本文在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等不同理论框架下,使用多种计量模型研究网络基础设旖的本地外部效应、空间外部效应、质量提升以及门限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以期更加全面和深入理解网络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从而为政府网络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可行的理论依据。本文包括七个章节的内容,如下为具体安排: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内容、研究方法、主要的创新点以及界定研究对象的概念和内涵。第二章为相关理论回顾和文献综述。本章对相关经济理论加以厘清,对现有文献加以归纳整理,以确定论文研究的切入点,并为之后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描述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本章首先用数据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发现无论是投资总量、存量规模还是质量一直都呈上升趋势。然后根据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涵,详细全面分析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以为实证分析结果的解释提供相关依据。第四章为网络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本章首先使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85-2012年中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测算。发现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08%,其中,技术效率年平均增长率为0.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1%;年平均技术进步为3.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07%,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动的。无论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技术效率增长率还是技术进步率,东部地区都要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并且呈现出由东到西逐步降低的态势。然后在Hulten (2006)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计量分析模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采用1985-201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我国省际网络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本地外部效应和空间外部效应,研究发现: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技术效率增长的提高作用显著,本地通讯基础设施对本地技术效率增长和技术进步都有积极的正影响;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技术效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外地通讯基础设施对本地技术效率增长进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提醒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考虑其他地区政府行为,在保持最优规模网络基础设施的同时,需对经济政策做出一些主动的调整,以保证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第五章为网络基础设施质量提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分析。本章将铁路提速视为网络基础设施质量提升的标志之一,使用1994-2006年地级市层级数据,构造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考察了铁路提速对率先提速的京沪线、京广线和京哈线三大铁路干线沿线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铁路提速显著促进了沿线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体来说,铁路提速主要是通过提高城市技术进步水平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虽然铁路提速对城市技术效率增长的影响统计上并不显著,但其平均处理效应(ATT)随着时间推移由负转正,说明铁路提速对技术效率的溢出效应虽不明显但也有一定的积极效果。第六章为网络基础设施对自主RD能力以及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分析。本章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如何通过影响自主RD能力以及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来间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作用。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网络基础设施对自主RD能力以及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并指出由于存在门限效应,我国不同地区由于网络基础设施规模的差异可能导致地区间自主RD能力以及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然后在Coe和Helpman (1995)模型的基础上,使用1994-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各地区自主RD资本以及国际RD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证实了自主RD能力以及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以网络基础设施为转换变量,测算了引发自主RD能力和国际RD技术吸收能力变化的网络基础设施的门限特征。检验结果验证了门限效应的存在,并表明各地区在大力发展和完善通讯基础设施的同时,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第七章为论文的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本章主要是对前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有意义的政策启示。并对论文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Hulten (2006)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外地网络基础设施变量,拓展了Hulten的理论模型。利用该拓展模型构建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全面深入分析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本地外部效应和空间外部效应。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增长和技术进步,更能够深入理解网络基础设施对全要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第二,针对现有研究存在忽视网络基础设施质量提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影响的不足,本文以率先提速的京沪线、京广线以及京哈线三大铁路干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网络基础设施质量提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同时考虑到作为政府政策的铁路提速并不是“随机试验”,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估计,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样本选择偏误。第三,本文首次详细分析了网络基础设施对自主RD能力以及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指出网络基础设施能够提高自主RD能力以及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同时考虑到网络基础设施的网络特性只有在其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能显现,提出网络基础设施对自主RD能力和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还应该具有非线性的“门限效应”,并使用较前沿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加以证实。对研究自主RD能力和国际RD技术吸收能力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补充。
【关键词】:网络基础设施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外部效应 铁路提速 门限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24;F124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4
- 1 绪论14-38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14-16
- 1.2 研究意义16-17
- 1.2.1 理论意义16-17
- 1.2.2 现实意义17
- 1.3 相关研究对象内涵界定17-33
- 1.3.1 网络基础设施内涵界定17-22
- 1.3.2 全要素生产率内涵界定22-33
-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33-36
- 1.4.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33-35
- 1.4.2 研究内容35-36
- 1.5 研究方法36-37
- 1.6 主要创新点37-38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38-63
- 2.1 相关理论基础38-49
- 2.1.1 经济增长理论38-44
- 2.1.2 新经济地理理论44-49
- 2.2 文献综述49-60
- 2.2.1 早期经济学家对基础设施的论述49-50
- 2.2.2 基础设施的投资效应50-52
- 2.2.3 基础设施的福利效应52-54
- 2.2.4 基础设施的增长效应54-57
- 2.2.5 考虑空间因素的基础设施外部效应57-59
- 2.2.6 基础设施对自主研发资本以及国际研发资本的影响59-60
- 2.3 文献述评60-63
- 3 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作用机制63-81
- 3.1 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发展现状63-74
- 3.1.1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63-69
- 3.1.2 通讯基础设施发展现状69-74
- 3.2 网络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74-81
- 3.2.1 降低企业生产和运营成本74-75
- 3.2.2 有助于企业学习先进的组织管理形式,掌握和利用现有技术知识75
- 3.2.3 优化要素配置75-76
- 3.2.4 扩大市场规模,深化分工与专业化76-78
- 3.2.5 促进发明创造更好的组织管理形式78
- 3.2.6 有利于自主研发创新和国际研发技术溢出78-80
- 3.2.7 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投入品的应用80-81
- 4 网络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外部效应研究81-100
- 4.1 问题的提出81-82
- 4.2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测算82-86
- 4.2.1 数据来源及说明82-83
- 4.2.2 测算方法——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83-84
- 4.2.3 测算结果84-86
- 4.3 网络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空间效应的理论模型86-87
- 4.3.1 理论模型基础86
- 4.3.2 Hulten模型的拓展86-87
- 4.4 实证模型、变量及数据87-92
- 4.4.1 计量模型的设定87-90
- 4.4.2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说明90-92
- 4.5 实证结果分析92-99
- 4.6 结论99-100
- 5 网络基础设施质量提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研究——以三大铁路干线提速为例100-114
- 5.1 问题的提出101-102
- 5.2 实证模型选择与说明102-106
- 5.2.1 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得假设条件104-105
- 5.2.2 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的匹配方法105-106
- 5.3 样本选择与数据说明106-109
- 5.3.1 处理组和对照组的选择106-107
- 5.3.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107-109
- 5.4 实证结果分析109-112
- 5.5 结论112-114
- 6 自主R&D、国际R&D技术溢出与网络基础设施114-133
- 6.1 问题的提出114-118
- 6.2 自主R&D能力、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的地区差异118-122
- 6.2.1 计量模型构建118-119
- 6.2.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119-120
- 6.2.3 实证结果分析120-122
- 6.3 自主R&D能力、国际R&D技术溢出效应的门限效应122-131
- 6.3.1 计量模型的设定122-125
- 6.3.2 实证结果分析125-131
- 6.4 结论131-133
- 7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133-140
- 7.1 本文主要结论133-135
- 7.2 政策建议135-139
- 7.3 研究展望139-140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140-141
- 参考文献141-155
- 后记155-156
本文关键词:网络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6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