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技术创新竞争力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3
【图文】:
图 4-1 东北各省 GDP 占东北老工业基地总量的比重情况资料来源:2014 年《中国统计年鉴》。东北三省中,“东北大城市群”(主要是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所占。2013 年,沈阳和大连两市对辽宁省经济增长贡献较高,两市 GDP 之和占DP 总量的 49.7%,可以说辽宁省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沈阳和大连两个地区;济增长则主要依赖长春市、吉林市和松原市,三个地区 GDP 总量占吉林省的 64.4%;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贡献度较高的地区是哈尔滨市和大庆市,两量所占比重为 56.9%。表 4-3 2013 东北各省主要城市经济集聚性情况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GDPGDP 占所在省份比重城市 GDPGDP 占所在省份比重城市 GDPGDP 省份
图 4-2 2004-2013 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图资源来源:2004—2014 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统计年鉴。(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动在表 4—6 中能够发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结构呈现为“一、三、二”格局与产值结构的“二、三、一”格局存在较大差异,这意味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二产业吸收就业人员的能力有限。第一产业的就业走向反映为一种下降走势,从 200年的 42%减少至 2013 年的 36%,10 年平均值为 40%;第二产业的就业比例反映为一种平稳趋势,10 年间大致并未出现什么变化,始终在 23%左右,平均值也为 23%;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反映为一种上升走势,从 2004 年的 35%增加至 2013 年的 41%10 年间的平均水平是 37%。这说明东北地区除了是全国老工业基地,还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黑龙江粮食产量已连续两年超过河南称为全国第一)。
中弱化对农业的改革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有关支持。其结果造成了工业特别工业迈向了一条独立发展之路,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同其他产业彼此的积作不足,无法积极促进与增强农业与服务业的生产水平,三大产业彼此反映为的非均衡发展结构。(三)产业结构的趋同性熵是热力学中的一个名词,在信息论中又称为平均信息最量,它是信息的一量指标。产业结构研究中通过产业结构的熵值来分析产业结构改革发展的进程就是通过 ,其中: 代表第 种产业的权重, 代表存在 种产照上式计算东北老工业基地三个省份自2004—2013年期间的产业结构熵,从图能够发现,2004 年至 2013 年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熵存在明显差异,黑龙江省的结构熵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辽宁省与吉林省的产业结构熵表现为接近同步的趋势,但均未出现趋近平稳的趋势。因此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始终达到稳定,仍然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力;对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的再思考[J];经济纵横;2000年09期
2 齐建珍;改造老工业基地的一种新思路[J];求是;2000年09期
3 《振兴老工业基地研究》课题组,林凌,荣剑英,沈鸿生,刘世庆,董德歧,陈唯,刘红儒,阎俊,张承耀;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J];改革;2000年05期
4 纪玉山;结构升级: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挑战[J];长白学刊;2000年01期
5 孙启文;;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创新[J];内部文稿;2000年22期
6 胡春力;老工业基地的地位、作用及重点任务[J];党政干部学刊;2001年11期
7 王翠霞;抚顺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思考[J];辽宁经济;2001年08期
8 卢嘉鑫;创新与西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9 赫国胜;利用风险投资振兴中国老工业基地对策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蔡文彬;对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几点思考[J];吉林财税;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志军;;论技改贷款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焦方义;;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3 徐勇;;创新国企体制 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进程[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4 孙世强;;国家政策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研究[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5 朱荣科;;资源型城市反贫困——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文汇之一[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6 李俊江;史本叶;;老工业基地兴衰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措施与启示[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7 李中义;高元禄;;加快市场化改革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赫国胜;;利用风险投资进一步振兴中国老工业基地[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9 李向平;陈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10 娄福恩;徐萍;;地方志要为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服务[A];全省地方志工作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研讨会专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N];经济日报;2004年
2 胡鞍钢;老工业基地振兴:吉林该如何做[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海坤;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回春”有术[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4 记者 朱大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全面完成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和历史任务[N];长春日报;2007年
5 班健;创造老工业基地的新生[N];中国环境报;2006年
6 佟冬俊;蓝图展现出的是机遇[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陈金子 初训;围绕主题 扎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N];丹东日报;2007年
8 记者 樊金钢;九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开工[N];黑龙江日报;2007年
9 呼涛;老工业基地历史欠税将得豁免[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10 记者 孟唤;现代流通在老工业基地辽宁快速发展[N];经济参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振凯;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隋忠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国际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任晶;我国老工业基地创新系统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伟民;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技术创新竞争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关大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府管理环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常忠诚;制度创新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D];吉林大学;2008年
7 吴艳玲;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变迁[D];辽宁大学;2008年
8 李铁滨;东北老工业基地承接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扩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姜周;基于区域经济合作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战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王宏伟;东北老工业基地工厂搬迁改造土木工程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48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748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