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生财政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生财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重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到“中国梦”,治国方针实现了成功转型,即从重经济建设到重视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对民生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理念和改革共识。在此背景中,民生财政立足国情,具备中国特色,成为当下财政研究的热点。民生财政是以公共财政为基础,以人为根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保障民众的基本生存、权益和发展的财政。民生财政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民生财政是公共财政的一部分,具有公共财政的性质,但与公共财政又有区别,民生财政更加集中在民众的基本生存、权益和发展;公共财政概念大,民生财政概念小。二是民生财政的核心是人本主义;即以人为本,保障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民生财政就是人本财政。三是民生财政讲究财政民主,通过民主机制实现公平、正义和民主,所以民生财政又称民主财政。四是民生财政主要通过用于社保保障与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得到实现,民生支出在政府支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本文的重点是对我国民生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以及运行的研究。具体来讲,在考察我国民生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基础上,以AK生产函数作为基准模型,先后分别采用时间序列和省级面板数据检验,通过实证得出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以及民生支出结构中各个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之后,本文提出我国民生财政运行的四个层次,用博弈论得出相关结论,并对我国民生财政运行层次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了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较为全面地研究民生财政,本文还通过考察英美的财政史,分析两国民生方面的财政实践,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民生财政建设的思路和相关建议。论文具体章节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对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关于民生财政的研究综述、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做出相应的阐述,为全文搭建逻辑框架。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公平正义的思想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等方面做出基本的理论铺垫,为论文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为民生财政的概念与比较,主要从民生的概念界定、民生财政的内涵、外延以及职能做出相应的界定,为全文界定核心概念,以便全文的论述。同时还分析了民生财政的相关理论。第四章为民生财政支出规模现状分析与评价。本章首先考察了我国民生支出规模的现状与问题,然后以AK生产函数为基础,先后通过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得出我国的民生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最后分析了我国民生财政支出规模存在问题的体制机制原因。第五章为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分析与评价。本章首先考察了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与问题,然后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先后通过时间序列与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得出我国民生支出中各个项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对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六章为我国民生财政的运行层次。本章首先提出民生财政运行的四个层次,其次考察了我国民生财政运行的现状,然后通过博弈论分析得出一些结论,最后对我国民生财政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七章为英美有关民生的财政实践考察,分别考察了两国的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同时也考察了两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以及民生服务的供给模式,最后得出一些经验教训。第八章为民生财政建设的思考,本章是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如何建设我国的民生财政。本章首先提出我国民生财政建设的环境分析、整体定位和原则,然后重点地提出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建议、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建议、优化民生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建议以及改革公共服务供给的建议。
【关键词】:民生财政 规模 结构 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1 导论13-25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3-15
- 1.1.1 研究背景13-14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4-15
- 1.2 国内外关于民生财政的研究综述15-21
- 1.2.1 国外研究综述及评价15-16
- 1.2.2 国内研究综述及评价16-21
-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21-23
- 1.3.1 论文结构21-22
- 1.3.2 研究方法22-23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23-25
- 1.4.1 可能的创新23
- 1.4.2 本文的难点与不足23-25
- 2 理论基础25-39
- 2.1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5-28
- 2.1.1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25-27
- 2.1.2 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7-28
- 2.2 公共物品理论28-30
- 2.2.1 公共物品的内涵与分类28-29
- 2.2.2 公共物品的供给29-30
- 2.3 公平正义的思想理论30-34
- 2.3.1 古典主义的公平正义思想30-32
- 2.3.2 近现代公平正义观32-34
- 2.4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34-39
- 2.4.1 制度及其分类35-36
- 2.4.2 制度的变迁36-39
- 3 民生财政的概念及有关理论39-53
- 3.1 民生的概念39-40
- 3.2 民生财政的内涵40-42
- 3.3 民生财政的外延42-44
- 3.4 民生财政的职能44-47
- 3.5 民生财政的有关理论问题分析47-53
- 3.5.1 “人的全面发展”与民生财政的关系47-48
- 3.5.2 公平正义与民生财政的关系48-49
- 3.5.3 公共物品与民生财政的关系49
- 3.5.4 制度变迁与民生财政的关系49-50
- 3.5.5 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关系50-51
- 3.5.6 民生财政与福利财政的关系51-53
- 4 我国民生财政支出规模分析53-67
- 4.1 我国民生财政支出规模的现状及问题53-56
- 4.2 我国民生财政支出最优规模的实证分析56-61
- 4.2.1 民生财政支出规模优化的理论分析56-57
- 4.2.2 计量模型构建与样本数据选择57-58
- 4.2.3 平稳性与协整检验58-60
- 4.2.4 模型的估计与结果60-61
- 4.3 我国省级民生财政支出最优规模的实证分析61-63
- 4.3.1 计量模型设定及样本选择61-62
- 4.3.2 省级最优财政支出规模的结果与分析62-63
- 4.4 我国民生财政支出规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63-67
- 5 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分析67-83
- 5.1 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问题67-72
- 5.2 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的实证分析72-77
- 5.2.1 民生财政支出结构的理论分析72-74
- 5.2.2 计量模型构建及样本选择74
- 5.2.3 数据平稳性与协整检验74-76
- 5.2.4 民生财政支出项目弹性系数的估计与结果76-77
- 5.3 我国省级财政支出结构的实证分析77-79
- 5.3.1 计量模型设定及数据来源77-78
- 5.3.2 计量结果和分析78-79
- 5.4 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79-83
- 6 我国民生财政运行层次分析83-103
- 6.1 民生财政运行层次的提出83-86
- 6.1.1 财政运行的基本环节83-85
- 6.1.2 民生财政的运行层次85-86
- 6.2 我国民生财政运行层次的现状与问题86-90
- 6.3 民生财政运行层次的博弈分析与评价90-100
- 6.3.1 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分析与评价90-93
- 6.3.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与评价93-97
- 6.3.3 民生财政运行第三、四层次的分析与评价97-100
- 6.4 我国民生财政运行层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00-103
- 7 英美有关民生的财政实践考察103-125
- 7.1 英国有关民生的财政实践考察103-112
- 7.1.1 英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结构的考察103-108
- 7.1.2 英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考察108-110
- 7.1.3 英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考察110-111
- 7.1.4 民生服务供给的考察111-112
- 7.2 美国有关民生的财政实践考察112-121
- 7.2.1 美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结构的考察112-116
- 7.2.2 美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考察116-117
- 7.2.3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考察117-119
- 7.2.4 民生服务供给的考察119-121
- 7.3 英美财政史及实践考察的启示121-125
- 7.3.1 英国财政史及财政实践考察的启示121-123
- 7.3.2 美国财政史及财政实践考察的启示123-125
- 8 我国民生财政建设的政策建议125-143
- 8.1 我国民生财政建设的思路125-128
- 8.1.1 充分利用当前我国深化改革的机遇125-126
- 8.1.2 全面把握民生财政建设的整体定位126-127
- 8.1.3 认真坚持民生财政建设的基本原则127-128
- 8.2 优化民生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建议128-133
- 8.2.1 民生财政支出规模优化的建议128-129
- 8.2.2 完善社会保障支出机制,优化社会保障支出结构129
- 8.2.3 加大教育投入,调整教育支出结构129-130
- 8.2.4 稳步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完善医疗卫生支出结构130-131
- 8.2.5 完善就业保障支出机制,优化就业保障支出结构131
- 8.2.6 完善保障性住房机制,完善财政投入结构131-132
- 8.2.7 继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建立环保投入的长效机制132-133
- 8.3 协调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建议133-136
- 8.3.1 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保障民生财政顺利建设133-134
- 8.3.2 建设现代预算制度,加强民生财政收支的预算管理134-136
- 8.3.3 建立民生财政的收入机制136
- 8.4 协调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建议136-141
- 8.4.1 改革政府政绩考核机制,建立以民生为主的考核制度137
- 8.4.2 加快行政省直管县改革,为地方政府民生支出奠定政治基础137-138
- 8.4.3 “肯定清单”界定政府职能,完善事权、财权、财力的匹配138-139
- 8.4.4 协调政府间财力分配,保障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139-140
- 8.4.5 建立民生导向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地方民生财政的财力140-141
- 8.5 改革我国民生服务供给的建议141-143
- 参考文献143-157
-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157-159
- 后记159-1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方;朱军;;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与民生财政的主动性——基于公共教育支出的实证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刘尚希;;论民生财政[J];财政研究;2008年08期
3 刘昆;;论公共财政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及实现途径[J];财政研究;2008年09期
4 魏立萍;刘晔;;民生财政:公共财政的实践深化[J];财政研究;2008年12期
5 张馨;;论民生财政[J];财政研究;2009年01期
6 闫宇光;寇明风;;财政民生支出指标框架体系研究[J];财政研究;2011年10期
7 邓子基;韩瑜;;公共财政与民生[J];当代财经;2008年08期
8 安体富;;民生财政: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历史性转折[J];地方财政研究;2008年05期
9 马海涛;和立道;;公共财政保障民生的次序研究——基于民生支出项目的“层级分布”要求[J];地方财政研究;2010年02期
10 张玲;李可;;基于民生视角的政府社会管理改革[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孙明泉;[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涛;新制度经济学与新经济社会学的比较及综合:交易组织制度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逸帅;美国预算民主的制度变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闫婷;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结构的优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生财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7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