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系统知识作业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4 11:09
本文关键词:数字化系统知识作业效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00年前,Taylor和Gilbreth对操作作业过程的“动作—时间”研究,奠定了科学管理的基石,使操作作业成为一个可描述、可测定、可评价、可优化的可管理控制过程,创造了“管理的最重要、最独特的贡献,就是在制造业里将体力工作者的生产率提高了50倍之多”。由于操作作业与知识作业本质上的差异,操作作业的研究难以成功应用于知识作业。与操作作业的人机工作系统不同,知识作业与数字化系统构成人机工作系统,以完成现代工作任务和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虽然,知识作业已成为当今作业的主要形式,但关于知识作业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关研究远远落后于现实的管理需求。本文针对目前研究的现状及不足,采用认知工效方法,重点考察了数字化人机工作系统的知识作业效率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提出数字化系统的知识作业效率解析模型。基于认知科学,在理论与研究思路上把知识作业视为由数字化系统所表达的知识网络中问题求解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视为作业者与数字化工作系统的人机交互过程,而非简单的鼠标点击、键盘敲击的操作过程。通过认知工效实验、眼动实验、脑电实验,主要考察了数字化工作系统中人的信息输入效率与可靠性问题、数字化工作系统的人机对话效率与可靠性问题,数字化工作系统中协同工作效率的问题。在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系统下的知识作业效率解析模型,分述如后。第二,数字化工作系统的信息输入效率研究。数字化工作系统通过认知界面与人进行信息交换。认知界面的物理特征是影响信息输入效率与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研究通过认知工效实验考察了物理特征对识别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揭示了认知界面上十种常见颜色,前景/背景的匹配关系,其中绿/黑(前/后)颜色组合的识别效率最高,白/黄(前/后)颜色组合的识别效率最差;实验还发现颜色组合存在非对称性,组合前背景色互换后,其识别效率会发生变化。通过实验构建了屏幕位置识别效率表。其中发现屏幕中心识别效率显著高于屏幕四角,最优识别位置出现在屏幕中间,最差识别位置在屏幕的左下方。研究发现屏幕的位置识别也存在非对称性,屏幕上方高于屏幕下方,屏幕左侧高于屏幕右侧。在颜色与环境的交互研究中,研究采纳事件相关电位(ERP)分析方法发现音乐的加入显著影响到被试对于颜色的识别过程。相比其他颜色,歌曲《同桌的你》对绿色识别过程的影响最小,研究认为两者认知模板匹配的耦合度较高,导致绿色造成的干扰较少第三,数字化系统人机对话效率研究。数字化工作系统通过人机对话完成知识作业的加工。人机对话是否能够进行取决于人与机器的相互认知。根据认知过程与交互原理,以任务心理模块和界面心理模块为核心,构建了数字化系统人机对话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形式化描述,阐述了数字化系统人机对话的过程。以“短信发送”具体操作为例,通过模拟实验考察了人机对话过程对知识作业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人机对话交互界面的语义结构应适应作业者的认知结构,优化人机对话界面的语义结构,使之适应作业者的认知结构,可显著提高人机对话效率;任务难度加大,导致语义结构更加复杂,人机对话效率也随之下降,同时个体差异也更加显著。第四,数字化工作系统中协同工作效率问题研究。“协同”是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手段,是当前知识作业的重要构成,也是知识作业输出的重要组成。数字化工作系统下的“协同”体现为作业者间的知识共享,而非简单的动作传递。知识共享是影响多作业协同的重要因素,知识共享的核心问题是:能不能知识共享、愿不愿意知识共享,即知识共享的态度问题。鉴于到知识共享态度难以直接观察,研究引入“细胞自动机”对知识共享态度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分别考察了组织不同位置员工、不同数量员工知识共享态度对组织知识共享的影响。实验模拟结果证明,单个员工的知识共享态度会影响组织整体的知识共享,核心员工相比非核心员工其知识共享态度影响力更大。此外员工距离的远近也是影响知识共享效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知识作业 知识作业效率 数字化系统 物理属性 人机对话 协同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11;F27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1章 绪论13-35
- 1.1 研究背景13-15
- 1.2 研究方案15-16
- 1.2.1 研究内容15-16
- 1.2.2 研究逻辑16
- 1.3 研究意义16-18
- 1.3.1 理论意义16-17
- 1.3.2 实践意义17-18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8-35
- 1.4.1 脑力劳动的研究18-19
- 1.4.2 知识作业过程的研究19-24
- 1.4.3 信息输入效率的研究24-27
- 1.4.4 人机对话过程分析27-33
- 1.4.5 多作业间交互问题33-35
- 第2章 数字化系统知识作业的效率解析35-48
- 2.1 数字化与数字化系统下的知识作业35-41
- 2.1.1 数字化35-36
- 2.1.2 数字化系统知识作业与操作作业36-38
- 2.1.3 数字化系统下知识作业特点38-41
- 2.2 数字化系统下知识作业效率解析41-47
- 2.2.1 相关研究41-43
- 2.2.2 模型提出43-45
- 2.2.3 模型讨论45-47
- 2.3 本章小结47-48
- 第3章 数字化系统信息输入效率的研究48-84
- 3.1 物理属性的现有研究48-50
- 3.2 不同颜色组合对识别效率的影响50-63
- 3.2.1 理论分析50-51
- 3.2.2 实验研究51-63
- 3.2.3 研究结论63
- 3.3 物理属性位置效应的研究63-73
- 3.3.1 理论分析63-64
- 3.3.2 实验研究64-72
- 3.3.3 研究结论72-73
- 3.4 颜色与环境的交互研究73-83
- 3.4.1 理论分析74-76
- 3.4.2 研究方法76-77
- 3.4.3 结果分析与讨论77-82
- 3.4.4 结论与展望82-83
- 3.5 小结83-84
- 第4章 数字化系统人机对话的效率问题84-103
- 4.1 理论分析85-93
- 4.1.1 数字化系统人机对话模型提出87-89
- 4.1.2 数字化系统人机对话模型形式化描述89-92
- 4.1.3 数字化系统人机对话模型总结92-93
- 4.2 实验研究93-102
- 4.2.1 实验目的93
- 4.2.2 实验作业分析93-98
- 4.2.3 实验作业设计98
- 4.2.4 实验结果分析98-102
- 4.3 研究结论102-103
- 第5章 协同作业的效率问题103-121
- 5.1 理论分析104-106
- 5.2 基于细胞自动机的员工知识共享模型的构建106-108
- 5.2.1 细胞自动机简介106-107
- 5.2.2 基于细胞自动机的知识共享模型构建107-108
- 5.3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108-119
- 5.3.1 组织中仅一个员工进行知识共享108-114
- 5.3.2 组织中两个员工进行知识共享114-119
- 5.4 研究结论119-121
- 总结与展望121-124
- 致谢124-125
- 参考文献125-13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138-139
- 附录1:不同颜色组合实验139-141
- 附录2:位置效应实验141-143
- 附录3:颜色与环境的交互实验143-144
- 附录4:人机对话仿真实验144-145
本文关键词:数字化系统知识作业效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285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