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我国流域生态补尝财政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00:10

  本文关键词:我国流域生态补尝财政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满足着几乎所有生命体的生存需要。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对流域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使流域水环境急剧恶化,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成为人类在第三个千年时代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中国虽然是多河流的国家,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的重要流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水资源过度开发、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等现象,流域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平衡社会、经济和环境多元利益,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流域生态补偿实质上是一种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实现,来平衡流域上下游相关利益方的经济利益,激励社会主体参与流域环境保护。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①。财政是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实施流域生态补偿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不少地区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以财政政策为主要实现方式的政府补偿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如何进一步健全财政制度、创新财政政策工具,在完善政府补偿模式的同时,引导和培育市场及社会补偿模式,建立一个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治理机制相融合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调查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等方法,从财政视角入手,以流域生态补偿模式为切入点,对我国的流域生态补偿问题进行研究。首先,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等为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和政策安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揭示了财政在流域生态补偿中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其次,对我国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的流域生态补偿呈现出以政府补偿模式为主导、市场补偿模式发挥不足及社会补偿模式尚未真正建立的格局,这一格局既加大了政府财政压力,同时也不利于流域生态补偿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相关财政政策进行梳理,发现政府补偿模式中财政政策存在财政收入政策不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市场补偿模式和社会补偿模式则缺乏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导致发展缓慢、补偿作用发挥不足。国外较早开始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对国外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各国非常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从补偿模式来看,在将政府补偿作为主导模式的同时,各国也日益重视市场补偿模式的作用发挥,并将社会补偿模式作为有益的补充,而不论哪种模式都需要财政政策的保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总体设计,即将流域生态补偿要素融入现有的财政政策、将流域生态补偿政策融入现有的财政制度中,通过对现有财政政策工具及财政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造来实现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最后,本文提出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具体安排。鉴于政府补偿模式仍将是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主导,所以我国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重中之重就是完善政府补偿模式中的财政政策、提高政府补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此基础上通过财政政策的合理运用来引导和培育市场补偿及社会补偿模式,建立多层次的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体系。从政府补偿模式来看,应通过开征水污染税和水资源税、加强非税收入的政策设计及征收管理来完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加大流域环境保护支出规模、合理安排支出结构及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构建纵横交错的流域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来完善财政支出政策;通过加强项目精细化管理以及统筹区域发展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从市场补偿模式来看,应合理应用财政政策来推进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和生态标记,同时财政还应发挥引导企业生态化、实现企业自我补偿以及促进生态制造企业的发展、推动流域生态服务交易的作用。从社会补偿模式来看,应合理应用财政政策来引导和鼓励社区及非政府组织参与流域生态补偿。此外,为实现政策效应的最大化,财政政策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包括建立合理的流域管理体制、生态治理绩效评估体系以及环境会计制度等。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将流域生态补偿的相关财政政策予以系统化和规范化。我国流域生态补偿需要有一个相对系统的财政政策框架,为政策的可持续性提供依托。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财政政策或财政制度的探讨散见于与流域环境治理相关的各个领域,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借鉴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经验,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本文提出一个较完整的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体系。二、从生态补偿模式的角度对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进行探讨,丰富了其内涵和外延。国内对于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研究基本上限定在政府补偿模式,忽视了市场补偿模式和社会补偿模式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作用发挥,更忽视了财政政策对市场补偿和社会补偿的影响力。而良好的治理通常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治理机制的结合和互为补充。本文从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的角度对财政政策进行探讨,在完善政府补偿模式的同时,突出了运用财政工具来培育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三、运用Malmquist-DEA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流域生态补偿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动态来看我国大部分省份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随着科技进步而有所增长,但是从静态来看全国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值并不高,其中规模效率的不足对综合效率的影响更大。因此,政府在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规模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精细化管理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 财政政策 政府补偿 市场补偿 社会补偿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45;X321
【目录】:
  • 摘要10-13
  • Abstract13-17
  • 1. 导论17-3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7-20
  • 1.1.1 研究背景17-18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8-20
  • 1.2 文献综述20-32
  • 1.2.1 生态补偿和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和理论基础20-23
  • 1.2.2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23-26
  • 1.2.3 流域生态补偿模式问题26-28
  • 1.2.4 流域生态补偿中的财政政策28-32
  •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32-34
  • 1.3.1 研究方法32-33
  • 1.3.2 结构安排33-34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34-36
  • 1.4.1 创新点34-35
  • 1.4.2 不足之处35-36
  • 2. 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36-60
  • 2.1 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界定36-39
  • 2.1.1 生态补偿的概念36-37
  • 2.1.2 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37-38
  • 2.1.3 流域生态补偿的类型38-39
  • 2.2 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39-51
  • 2.2.1 外部性理论39-45
  • 2.2.2 公共产品理论45-49
  • 2.2.3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49-51
  • 2.3 流域生态补偿的运作模式51-57
  • 2.3.1 政府补偿模式51-53
  • 2.3.2 市场补偿模式53-54
  • 2.3.3 社会补偿模式54-55
  • 2.3.4 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的比较55-57
  • 2.4 流域生态补偿对财政政策的需求分析57-60
  • 3.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与相关财政政策分析60-90
  • 3.1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的总体情况60-67
  • 3.1.1 以政府补偿模式为主导60-63
  • 3.1.2 市场补偿模式发挥不足63-66
  • 3.1.3 社会补偿模式尚未真正建立66-67
  • 3.2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中的财政政策分析67-90
  • 3.2.1 财政收入政策分析67-73
  • 3.2.2 财政支出政策分析73-78
  • 3.2.3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分析78-84
  • 3.2.4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总体评价84-90
  • 4.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及启示90-106
  • 4.1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发展历程90-92
  • 4.2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具体实践92-101
  • 4.2.1 政府补偿模式下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92-95
  • 4.2.2 市场补偿模式下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95-99
  • 4.2.3 社会补偿模式下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99-101
  • 4.3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对我国的启示101-106
  • 4.3.1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流域生态补偿的基础101-102
  • 4.3.2 政府补偿模式仍然是流域生态补偿的主导102-103
  • 4.3.3 逐步重视市场补偿模式的应用103
  • 4.3.4 将社会补偿模式作为必要补充103-104
  • 4.3.5 财政政策是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保障104-106
  • 5.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总体设计106-120
  • 5.1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基本要素106-110
  • 5.1.1 基本原则106-107
  • 5.1.2 补偿主体107-108
  • 5.1.3 补偿范围108-109
  • 5.1.4 补偿标准109
  • 5.1.5 补偿的具体手段109-110
  • 5.2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基本思路110-116
  • 5.2.1 将流域生态补偿政策融入现有财政政策体系110-111
  • 5.2.2 完善相关财政制度111-115
  • 5.2.3 从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的角度来完善财政政策工具115-116
  • 5.3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还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116-120
  • 5.3.1 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协调配合116-118
  • 5.3.2 区域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118-120
  • 6.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具体安排120-141
  • 6.1 完善政府补偿模式中的财政政策120-130
  • 6.1.1 完善财政收入政策120-124
  • 6.1.2 完善财政支出政策124-129
  • 6.1.3 注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129-130
  • 6.2 运用财政政策引导市场补偿模式130-135
  • 6.2.1 推进排污权交易130-132
  • 6.2.2 推进水权交易132-133
  • 6.2.3 推进生态标记133
  • 6.2.4 其他方面133-135
  • 6.3 运用财政政策培育社会补偿模式135-138
  • 6.3.1 引导社区参与流域生态补偿135-136
  • 6.3.2 鼓励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流域生态补偿136-137
  • 6.3.3 吸引社会融资,构建多元化流域生态补偿基金137-138
  • 6.4 需要的配套措施138-141
  • 6.4.1 建立合理的流域管理体制138-139
  • 6.4.2 建立生态绩效考核机制139
  • 6.4.3 建设环境会计制度139-141
  • 参考文献141-151
  •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151-152
  • 致谢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家德;;自组织——市场与层级之外的第三种治理模式[J];比较管理;2010年02期

2 俞海;任勇;;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一个分析性框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年02期

3 孙开;杨晓萌;;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的财政思考与对策[J];财政研究;2009年09期

4 《水资源税(费)政策研究》课题组;苏明;王敏;张振卿;万磊;高薇;;中国水资源费政策的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财政研究;2010年12期

5 郑雪梅;韩旭;;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思考[J];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10期

6 刘强;彭晓春;周丽璇;;巴西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实践及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10年08期

7 杨晓萌;;水源地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体系构建——以大连为例[J];地方财政研究;2011年01期

8 乔旭宁;杨永菊;杨德刚;;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现状及关键问题剖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9 王冰,杨虎涛;论正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与绩效——庇古和科斯的正外部性内在化理论比较[J];东南学术;2002年06期

10 刘平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态补偿机制比较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逯元堂;中央财政环境保护预算支出政策优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2 赵春光;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刘世强;水资源二级产权设置与流域生态补偿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常亮;基于准市场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赵云峰;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意愿及其支付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流域生态补尝财政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00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9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