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消费区域的差异演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02:14
本文关键词:中国能源消费区域的差异演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尤其是在承诺碳减排目标之后,我国对能源节约的要求也更加地紧迫,为了体现“共同而有区别”的节能责任,“十二五”期间实行了区域差异化的节能目标,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节能目标总量的制定和分量的分配问题,需要对能源消费区域的差异以及能源消费区域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在对能源消费统计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之上,从全国、地区和省份三个层面通过脱钩模型实证分析了1986-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应用泰尔指数,对能源消费区域的差异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分别在三大地区分区和富裕度分区两种分区方式下,研究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工业增加值和人口发展相似性程度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两种分区方式下能源消费与人口发展相似性程度在不断增强,确定以单位人口能源消费量作为节能目标更符合统计规律;西部地区和中等收入区域分别是两种分区方式下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最大贡献者;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利用泰尔指数进行区域节能目标的分量分配问题。(2)基于面板-STIRPAT模型,引入了富裕度二次项变量,研究了人口、富裕度、技术和富裕度二次项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以及地区差异。结果显示人口对东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大;富裕度的增加会引起中部和西部能源消费更大比率的增长;技术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弹性值比较接近,东部地区略大;富裕度二次项弹性系数值在三大地区内均为负值,在5%显著性水平下,东部地区的弹性系数值显著的成立,说明能源消费与富裕度存在着“倒U”型的曲线关系,另外两个地区只有在10%显著性水平下才能成立。(3)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区域的影响。工业化用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比重两个变量来表征,城市化用城市人口和城市化率来表征。在STIRPAT模型基础之上,构建了能源消费多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型,以方差分解的结果为依据,逐次将城市人口、工业增加值、工业比重和城市化率四个变量纳入到该模型中去,结果显示人口、富裕度、能源强度和工业增加值对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估计值在三大地区内都是显著成立的,城市人口、工业比重在东部地区也是显著成立的,但在其他两个地区模型中是不能显著成立的;并通过各个变量弹性系数值比较了地区间的差异。
【关键词】:能源消费 区域差异 泰尔指数 STIRPAT模型 VAR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6.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2
- 1.2 研究意义12-14
-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14-18
- 1.3.1 研究内容14-15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5-17
- 1.3.3 主要创新点17-18
- 第二章 能源消费相关研究文献评述18-36
- 2.1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18-24
- 2.1.1 因果关系研究18-20
- 2.1.2 经济系统对能源消费的影响20-22
- 2.1.3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效率研究22-24
- 2.2 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研究24-29
- 2.2.1 基于因素分解的研究24-27
- 2.2.2 基于计量模型的研究27-29
- 2.3 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研究29-34
- 2.3.1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29-30
- 2.3.2 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30
- 2.3.3 影响因素区域差异30-34
- 2.4 文献评述34-36
- 第三章 中国能源消费统计特征与脱钩状态分析36-50
- 3.1 能源消费统计特征36-38
- 3.2 脱钩模型与数据38-42
- 3.2.1 Tapio脱钩模型38-40
- 3.2.2 数据来源与处理40-42
- 3.3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状态分析42-48
- 3.3.1 全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状态42-44
- 3.3.2 三大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状态44-48
- 3.4 本章小结48-50
- 第四章 中国能源消费区域的差异演化趋势研究50-66
- 4.1 泰尔指数模型51-52
- 4.2 三地区分区方式52-58
- 4.2.1 三类泰尔指数演化趋势52-53
- 4.2.2 三大地区泰尔指数演化趋势53-55
- 4.2.3 泰尔指数的分解分析55-58
- 4.3 富裕度分区方式58-63
- 4.3.1 三类泰尔指数演化趋势59-60
- 4.3.2 泰尔指数的分解分析60-62
- 4.3.3 两种分区方式的比较62-63
- 4.4 差异化区域节能政策及节能目标分配63-65
- 4.5 本章小结65-66
- 第五章 基于面板-STIRPAT模型的能源消费区域影响因素研究66-84
- 5.1 方法评述66-69
- 5.1.1 因素分解方法66-68
- 5.1.2 计量回归方法68-69
- 5.2 STIRPAT模型69-70
- 5.3 面板数据计量模型70-77
- 5.3.1 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的类型70-73
- 5.3.2 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的检验73-77
- 5.4 基于面板-STIRPAT模型的区域影响因素研究77-82
- 5.5 本章小结82-84
- 第六章 工业化和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区域的影响研究84-114
- 6.1 VAR模型84-89
- 6.1.1 模型形式84-86
- 6.1.2 脉冲响应函数86-87
- 6.1.3 方差分解87-89
- 6.2 VAR模型的相关检验89-93
- 6.2.1 ADF检验89
- 6.2.2 Johansen协整检验89-92
- 6.2.3 AR根检验92-93
- 6.3 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区域影响研究93-101
- 6.3.1 变量与数据的处理93-95
- 6.3.2 VAR模型的检验95-97
- 6.3.3 VAR模型参数估计与分析97-101
- 6.4 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的区域影响研究101-108
- 6.4.1 变量与数据的处理101-103
- 6.4.2 VAR模型的检验103-105
- 6.4.3 VAR模型参数估计与分析105-108
- 6.5 多因素综合影响分析108-113
- 6.5.1 能源消费多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型109
- 6.5.2 模型参数估计与差异分析109-113
- 6.6 本章小结113-114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14-118
- 7.1 主要结论114-116
- 7.2 研究展望116-118
- 参考文献118-12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129-130
- 致谢130-131
本文关键词:中国能源消费区域的差异演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00501.html